十年了,轉眼,我已在執行崗位上連續奮斗了十年之久。我深感,做好執行工作十分不易,但同時更體會到,只要付出真情,其實也不難。

 

我遇到過這樣一起案件。2008年,兩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紙訴狀將自己的三個子女告上了法院,經法院判決每位子女每月給付贍養費150元。150元每月對三個有固定收入的子女來說并不是一筆大數目,但是判決書下來后卻沒有一人愿意主動履行義務,老人為獲贍養費多次上訪。

 

接手這起案件后,我感到特別差異,是什么原因讓三個子女一個都不愿撫養老父母呢,通過分別談話,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原來兩位老人年輕時曾因種種原因對三位子女產生過傷害,結下了怨恨,至今子女還都心藏埋怨,不愿盡贍養義務。如何讓父女母子和好,又使案件成功執結呢?我先后20多次找到雙方當事人交談,向子女傳達老父母的晚年心聲,向兩位老人講述子女的想法。大年三十,我最后一次將雙方當事人及親屬通知到法院進行調解,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與雙方當事人耐心談了近十個小時,中午一起吃盒飯,硬是靠著一片真誠感化了心如鐵石的子女,安撫了老淚縱橫的父母。

 

十年的執行工作已經讓我感受到了用真情化解執行難題的重要性。在區政府高度關注的東?船廠關閉案中,我230多次的執行談話讓申請人折服;在最高院督辦的一起十年積案中,我連續十年的“保姆式”勞動最終感化被執行人,實現了案結事了;在一起10多萬元的賠付案件中,我的“苦口婆心”竟使案件以5000元的實際賠付和解。

 

都說執行難,難于上青天,但是我相信,法官的真心、真情、真意終會化解執行難題,幫助我在漫漫執行路上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