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轉型加快,利益格局調整,各種深層次矛盾集中凸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人民法庭扎根基層,著眼“便于人民群眾參與訴訟”目標,緊扣“面向農村、面向群眾、面向基層”要求,處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最前沿,化解農民矛盾糾紛的第一線。依靠自身立足基層、扎根基層的優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職能,全力做好定紛止爭的工作,及時有效化解矛盾和糾紛,著力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為創建平安、和諧的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             樹立大局理念,全力服務新農村建設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處在司法最前沿的人民法庭,更應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給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情況、新挑戰,在抓好審判和執行工作的同時,緊扣司法實際,不斷延伸司法職能,改“坐堂辦案”為“深入基層,服務上門”,積極主動開展切合實際,務實有效的司法服務活動。

 

(一)立足以人為本,更加自覺的踐行司法為民。進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好涉及婚姻、人身損害、民間借貸等事關民生民權的各類案件,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進一步探索和推動各種訴訟替代解決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暢通司法救濟渠道,努力實現司法為民宗旨。

 

(二)深入基層民眾,更加有效的幫扶農村發展。以法院開展的“走百家、訪千戶”活動為契機,組織法庭干警深入轄區的鄉鎮街道、重點骨干企業走訪、調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律宣傳活動,全面了解和掌握企業存在的困難,及時提供司法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人民法庭可以通過不定期的開展一些“開放日”之類的活動,用一些具有代表性、影響廣泛、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生動案例,形象具體的為老百姓做好法制宣傳,為轄區政府、企業、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提高全民法律意識。

 

(三)緊扣農村實際,更加穩妥的化解涉農糾紛。涉農案件應全面落實“一簡三優”原則:“一簡”,即簡化審理程序,提高審判效率,爭取當庭結案;“三優”,即優先立案,專人負責涉農案件的立案工作,做到當日立案;優先審理,及時指派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負責案件審理工作;優先執行,安排精干執行力量,加大涉農案件執行力度,以最短的時間、最佳的方法、最好的效果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樹立為民理念,全心幫扶群眾排憂解難

 

要將司法為民的要求貫穿司法全過程,積極推行各項便民、利民、護民服務措施,以實實在在的司法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擔負起“理一方民情、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的司法職責,真正將維護民生、保障民生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去。

 

(一)降低訴訟“高門檻”。針對農村群眾法律知識缺乏、訴訟能力不高、交通不便、經濟困難等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公告欄”、“宣傳欄”等,加強和深化對群眾的普法工作;加強立案信訪、人民調解兩個“文明窗口”的建設,成立訴訟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和“零距離”辦案工作模式,方便轄區群眾來庭訴訟;推行提前上班、電話預約、隨到隨立、假日法庭等措施;對弱勢群體進行司法救助,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的問題。

 

(二)搭建便民“新網絡”。把司法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普通群眾身邊,搭建“庭、點、員”三位一體的便民訴訟網絡:推行“一步到庭”簡易速裁模式,改變“坐堂辦案”的傳統模式,要求法官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辦案;積極迎合新時期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將“巡回法庭”與鄉鎮、街道調解中心直接掛鉤,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巡回審判,使群眾訴訟更便利,司法服務更周全,干群關系更密切。案件的承辦法官,應積極發揮司法能動性,不僅要了解表面,更要了解到細節,摸清矛盾癥結所在,尋找合理妥當的解決方法,用群眾認可的態度認真處理好當事人的訴求,真正化解矛盾,做到定紛止爭、案結事了,達到“辦結一案、感動一生、教育一片”的司法目的,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化解糾紛“多元化”。注重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和推行以聯合調解、特邀調解、委托調解為主的多元化、社會化調解工作機制,聚集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方式,做足做好調解工作;巧借外力,充分發揮綜治、司法等群眾身邊的調解組織的力量,全方位對當事人做思想工作,這樣當事人比較容易產生認同感,通常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易激化的糾紛,盡最大努力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

 

三、樹立規范理念,全面提高法庭管理水平

 

人民法庭要更好的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必須加強法庭自身建設,提升法庭干警素質,要堅持“一手抓審判,一手抓管理”工作思路,以制度管人管事,全面提升法庭規范管理的水平,形成法庭工作“審判規范化、管理制度化”。

 

(一)強化服務意識,維護法院優良形象。開展“假如我是當事人,假如我是來訪群眾”活動,換位思考,堅持人民法院為人民的宗旨,切實改變以往“門難進、臉難看、案難辦”的現象,要求全庭干警態度更熱情些,講解更細致些,服務更周到些,時常作自我反省,不斷總結提高,處處維護好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在群眾心中的優良形象。

 

(二)強化精品意識,提升案件質量。以打造“鐵案、精品案、和諧案”為目標,推行“疑難案件研討例會”制度,對當月的疑難復雜案件共同商討,研究對策,制訂措施,使疑難復雜案件能夠得到盡快解決,切實提高案件質量和審判效率。

 

(三)強化審管意識,提升審判質效。每月召開一次庭務會,進行以政治學習、業務學習、上情下達、庭務提醒等內容為主的討論學習,同時部署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及時查找問題,謀求對策。

 

總之,人民法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人民法庭工作的好壞,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全民法律素質的高低,進而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完成。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人民法庭應該立足本職,充分發揮好前沿陣地的優勢窗口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進程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