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基層人民法院互聯網工作推進會。會議明確,到12月份,全市13家基層法院互聯網站將全部開通。屆時,網民可以在互聯網上對感興趣的事項直接進行瀏覽。

  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定為司法公開示范單位的南京中院,近年來不斷深化司法公開工作,公開的范圍越來越廣,公開向縱深不斷推進,公開的形式更加多元。南京中院院長胡道才說:“讓司法的一切活動在陽光下運行,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提高審判質量。”

  從群眾最關切的事公開

  去年10月,一起失火案在鼓樓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旁聽席上坐滿了群眾,其中還有十多家媒體記者。

  這起失火案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一方面是因為被告人私自給電動車安裝了鋰電池,電池在充電中爆燃引發火災致2名大學生被煙熏死,1名大學生為逃避火災跳樓摔成重傷的嚴重后果;另一方面,被告人于審判前在網上發布了無罪的辯解,引發了網民的“圍觀”。

  庭審中控辯雙方圍繞是電池本身存在質量問題還是充電不當造成火災、是否是電池爆燃引發火災、是消費者有罪還是電池銷售商有罪展開激烈辯論。幾次開庭,記者全程跟蹤,審判后,主審法官接受采訪,詳盡闡述案件事實,深刻解讀法律。此案經媒體報道后,社會公眾和網民了解了案情真相,消除了疑慮,給鼓樓法院送來了掌聲。

  對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典型個案,通過采取邀請記者旁聽、召開新聞發布會、網絡庭審直播等方式,向社會公布事實真相,加強輿論引導是南京法院推進司法公開的一種方法。

  “案件是人民法院生產的主要產品,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推進司法公開,就是要從群眾最關切的案件入手,滿足群眾需求。”胡道才說。

  近年來,南京市兩級法院每年受理案件數在13萬件以上,許多案件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向法院表達關切愿望。南京中院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每年向社會公布個案5000多件,在回應群眾關切中發揮裁判對社會的導向功能。

  不僅如此,南京法院還將司法公開拓展到群眾關切的其他司法活動中去。

  不久前,南京市產權交易中心受南京中院委托向社會發布了司法拍賣公告,位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商務區的兩套辦公用房將由拍賣公司在該中心公開拍賣。

  據了解,南京地區入冊拍賣機構接受的司法委托占平均年業務量的20%到30%。如何確保拍賣機構機會均等、被拍賣人權益不受損害、競買人公平參與,受到社會公眾廣泛關注。

  南京中院經過調研,與市國資委出臺相關司法拍賣管理辦法,將司法拍賣工作引入第三方參與,實行“陽光拍賣”,即所有司法拍賣活動在法院主導下,對拍賣機構選擇采用傳統搖號和網上隨機兩種方式確保機會均等;通過報刊、互聯網等途徑發布拍賣消息,最大限度地壓縮暗箱操作空間;所有拍賣一律在南京市產權交易中心的固定場所進行,所有進場交易過程全程錄音、錄像,確保拍賣規范。

  南京中院實行“陽光拍賣”的創新做法,被江蘇高院作為經驗向全省推廣,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贊譽。

  司法公開與時俱進

  “2012年,我們會保質保量完成100檔網絡庭審直播,并且不回避敏感、有爭議的案件。”這是去年底南京中院網絡直播一起知識產權糾紛案的庭審后,胡道才向網友的承諾。

  “到10月份,南京法院已直播公眾關注、有典型意義的案件72件,到年底,全市法院將超額完成100檔的任務目標。”南京中院有關負責人說。

  去年,南京中院正式開通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將訴訟服務中心的各項功能全面延伸到互聯網上,實現法官與網民鍵對鍵、面對面的交流與服務。

  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出現,為南京法院司法公開提供了嶄新平臺。不僅如此,南京法院還不斷開發司法公開的其他項目。

  記者在《南京中院司法公開工作總結報告》中看到,2011年以來,南京法院司法公開內容新穎、亮點紛呈:

  庭審公開,2011年全市約有25萬名各界群眾旁聽庭審,近萬名群眾參加“法院開放日”活動。

  成立執行工作110,全天候為申請執行人服務,工作經驗被省高院推廣。

  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合作聯手,對重大疑難典型案件審判借智借力,確保審判公正。

  巡回審理就地辦案,2011年以來,全市法院巡回辦案15340人次,審結各類案件1.2萬多件,司法與民眾互動交融。

  ……

  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有新的需求和期待。他們認真總結司法公開的經驗,使每一項司法公開的內容向縱深推進。

  去年10月,南京中院在江寧監獄舉行減刑、假釋公開開庭,這是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以及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之后,南京法院首開先河之舉。之前,南京中院出臺《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公開聽證程序的規定》,對減刑、假釋案件審理,除法律、司法解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外,所有職務犯罪的減刑、假釋案件一律公開聽證。南京中院審監二庭庭長方紅介紹,減刑、假釋案件從過去的書面審理到聽證審理再到公開開庭審理,表明南京法院的司法公開之路不斷拓寬。

  深扎司法公開之根

  不久前,南京法院舉行了新一屆人民陪審員的換屆選任。與歷屆選任不同的是,此屆人民陪審員選任方法從組織推薦改為“海選”與組織推薦相結合,以“海選”為主,有近3000名群眾參加“海選”;人民陪審員人數是上屆的3倍;選任對象以基層一線的普通群眾為主,占50%。選任工作的變化,表明南京法院推進司法公開及司法民主的決心和行動。

  決心和行動源自南京中院黨組對司法公開的深刻認識。他們不斷強化干警對司法公開的意識,并采取措施強力推進。

  南京中院對司法公開工作進行頂層設計。在對全市法院系統司法公開現狀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深入系統地研究了司法公開的途徑與范圍,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設計并勾畫了深入推進司法公開的藍本。

  只有把目標任務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實的具體舉措,司法公開才能深入推進。南京中院制定了《全市法院司法公開工作責任分析及考核辦法》,把各項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每一位干警,變“軟任務”為“硬指標”。記者在南京中院看到,該院制定的《全市法院司法公開責任分解及考核辦法》,按百分制,對立案公開、庭審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執行公開、審務公開、建立健全司法公開工作機制進行量化,讓工作目標和任務一目了然并具可操作性。

  信息化是司法公開的技術保障和依托。南京中院加大投入,搭建審判公開的科技平臺,自行設計了庭審“三同步”軟件、審判質效管理軟件、司法鑒定軟件等,使庭審同步更加暢通、審判質效的評判更趨合理、委托拍賣更加透明、司法政務管理的網絡化水平更加提高。目前,全市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已基本達到硬件設備完善、網絡覆蓋法庭、數據即時生成、資源共享互通的規?;?、系統化運行管理模式,全市245個審判法庭全部實現“每庭必錄”要求,為司法公開各項措施的運行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技術保障。

  與此同時,南京中院還建立“三項工作機制”,即建立工作責任機制、考核評比機制、長效工作機制,合力推進司法公開的落實與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