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大菜大量上市的時節(jié),遠鄉(xiāng)近郊的農(nóng)民們手拉著摞得高高的車子、肩挑著沉甸甸的擔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吆喝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市民們買回大菜,清洗干凈,一棵棵掛在繩子上吹晾,長長的白梗子、青青的圓葉子,在風中有節(jié)奏地輕輕晃動,在陽光下悄悄地展露風姿,給稍嫌蕭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成為這個季節(jié)一道獨特的風景。

 

偶爾在揚州一些老人口中還會冒出“馬子菜”的叫法,其實,過去這里人們普遍稱大菜為“馬子菜”。這個名稱帶著歷史的烙印,聯(lián)系著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生活方式。

 

八十年代以前,普通市民住房條件普遍較差,沒有專用衛(wèi)生間,一般白天去公共廁所,夜晚就在家上馬桶。那時,馬桶是各家各戶必備的生活用品。姑娘出嫁,馬桶是必不可少的陪嫁,新馬桶中裝上花生、棗子等食品,寄托著早生貴子等美好愿望。大床不緊靠墻放,而是與墻之間留著一條比馬桶直徑略寬的巷道,白紗布蚊帳罩在床上,正好讓這條巷道朦朦朧朧看不分明,馬桶就藏在巷道的最深處墻角落里,這條巷道俗稱馬巷。馬桶,揚州方言又叫馬子。

 

每天清晨,天還未亮,一陣陣“倒馬子了”的喊聲把人們從睡夢中叫醒,那是郊區(qū)的農(nóng)民來收糞了。因為收糞車天亮后就不允許進城了以免影響市容,所以“倒馬子的”(市民對他們的統(tǒng)稱)都來得特別早。人們也逐漸養(yǎng)成了早起的習慣,喊聲就是命令,馬上搬出馬桶放在自家門口或放在就近的路口。如果誤了倒馬桶,只好舍近求遠自己搬到廁所上去倒,那可太麻煩了。雖然“倒馬子的”事實上為市民們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淳樸的郊區(qū)農(nóng)民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收了城里人的糞肥了自家的田,就該給予一定的回報。所以,每年的初冬,農(nóng)民們準時拉來一車車大菜,按照各家人口數(shù)免費分給各戶定量的大菜。那時,人們齊聚在居民委員會辦公室或其他指定的場所,全家動員高高興興地把分得的大菜搬回家,好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不知是因為倒馬子換來的菜,還是因為“倒馬子的”送來的菜,反正大家都叫大菜為“馬子菜”了。因為有了“馬子菜”,漫長而寒冷的冬日不再有缺菜之虞,涼拌嫩咸菜、辣椒炒咸菜、咸菜豆腐湯、茨菰咸菜湯、干咸菜燒肉……一道道咸菜為主角的美味佳肴充實了居民的飯桌。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進了套房,有了衛(wèi)生間,馬桶正式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沒有了“倒馬子”和發(fā)大菜,“馬子菜”的叫法自然地逐漸式微了。因為物品的極大豐富,人們腌咸菜也不再是為了彌補冬缺,而是作為豐盛餐桌的調(diào)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