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群眾矛盾,要先行安撫,再聽心聲,抓住對方弱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化解群眾矛盾,大學生村官、揚州市廣陵區連運社區主任朱東靜有自己的一套,盡管上任時間雖不長,她已經成功調解了發生在小區內兩起婚姻糾紛。“這都要感謝市法院的結對共建活動,讓我提高了依法調處農村社會基層矛盾、糾紛的能力。”

 

今年以來,揚州中級法院主動與組織部門對接大學生村官與法官結對共建工作。共建活動采取“一對一”方式,即一名法官與一名大學生村官結成共建對子。而朱東靜就是在這場活動中和廣陵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曾光明“結對”的。通過結對活動,大學生村官和法官雙方實現了共贏。大學生村官增強了學法、用法的本領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同時,又發揮了大學生村官素質高、熟悉基層情況的優勢,更好地協助法官化解基層涉訴矛盾糾紛,有利于人民法院自覺接受監督,促進公正廉潔司法。

 

“結對共建協議書”不只是一張紙

 

今年927日,邗江區人民法院的57名法官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并簽下了“結對共建協議書”。盧世榮法官與蔡劉彪就是其中一對。

 

法官、村官從字面上看同是一個“官”字,可涉及的領域卻大大不同,兩“官”結對更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其實實在在的效果。

 

“結對共建協議書”表面上看只是一張紙而已,但是作為法官的盧世榮知道,既然簽訂了就是一份生效的約定,就必須切切實實的做到,然而要真正履行好上面的每一個條款并不容易。為了讓兩“官”結對展現其實效,盧法官對這項工作的開展做了深入的思考。結對共建儀式結束后,盧法官主動給這位村官留下了電話號碼,贈送了一些法律書籍,并鼓勵他多學法律知識、多為村里解決一些實際糾紛。

 

一個星期后,盧法官接到了蔡劉彪的電話。原來,蔡劉彪所在村的幾戶村民因遺產分配糾紛而引發矛盾,對于遺產的分配、處理等問題,剛去農村沒多久的蔡劉彪還不甚了解,于是想到了與之結對的盧法官。盧法官知道后不但親自前往該村了解詳細情況,還約了幾位當事人一同交談,從法理、情理入手,成功解開了幾位當事人的心結。

 

此后,大學生村官蔡劉彪愈發知道了法律在自己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多次邀請盧法官到該村開展“法律大講堂”活動,為村干部、村民傳授法律知識,提高大家的法律素養。而遇到一些公開審理的案子,盧法官也會邀請蔡劉彪到法庭旁聽,從真實的案件審理中全方位的加強對法律的認識。“以前說到法律自己是一問三不知,如同法盲,現在在盧法官的引導下,我跟村民們說起法律條文也能頭頭是道了。”蔡劉彪如是說。

 

113,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林祥國做出重要批示:“揚州市中院開展的法官與村官結對共建活動,有利于提高村官的法律素養普及依法辦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官深入基層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推動法院機關作風建設;用利于及時發現和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減少涉訴信訪案件發生。請省法院總結推廣經驗。”

 

“法官媽媽”為大學生樹起威信

 

俗話說,“干部難當,村干部更難當”。難就難在做好農村工作不僅需要活躍思維、開闊視野、淵博知識和工作激情,更要有農村工作的經驗。對一個大學生村官來說,不缺知識,缺的恰恰就是經驗。今年剛剛成為江都市丁伙鎮大學生村官的王衍就沒少因此遭人白眼,他至今還記得他剛駐村那會兒的遭遇,“他一個剛二十歲出頭的伢兒,能行嗎?”許多村民這樣質疑。

 

正當王衍為此苦悶的時候,江都法院邵伯法庭庭長周姝帶領結對法官陳國平、書記員崔一平、劉艷主動來到丁伙鎮鎮政府找到了王衍和轄區內的其他7名大學生村官進行座談,并與他們結成共建“對子”。也就是在這場座談會上,王衍吐露了自己心聲。

在丁伙鎮政府,殷善祥的大名可以說無人不知。因為與丁伙鎮自來水廠建設施工糾紛,他已經對鎮政府糾訪達十年之久。十年之中,鎮政府的領導換了好幾屆,也始終也沒有解決問題。周姝決定,就拿著這事讓大學生“試試手”。于是,周姝與結對法官協同該鎮黨委書記、鎮長、司法科及當事人所在村的大學生村官們,共同對這場糾紛進行現場調解。大學生村官在結對法官的指導下,大膽的向雙方當事人進行詳細的釋法及耐心的疏導,并向丁伙鎮自來水廠指出,斷水引起居民上訪鎮政府的做法不妥,該廠負責人接受了大學生村官的建議,向丁伙鎮黨委保證不再采取斷居民用水的過激行為,按法談事。

 

“看起來,我以前真是小看了這群大學生村官了,喝過墨水的村官就是不一樣。”殷善祥心悅誠服地說。而丁伙鎮黨委書記錢正明也忍不住贊道:“邵伯法庭將開展法官+大學生村官活動與巡回審判結合起來,是該庭創新社會管理的又一舉措,我們黨委政府支持法庭的做法,也感謝法庭的法官為大學生村官成長和進步作出的貢獻”。這件事后,大學生村官們一有問題都會打電話向周姝請教,私下里他們還把周姝稱作“法官媽媽”,“有‘法官媽媽’給我們‘撐腰’,再也沒有人難為我們了。”

 

手把手授“訣竅”,法律送到田間地頭

 

法官朱朝陽是邗江區法院李典法庭副庭長,多年來一直負責審理李典、沙頭、頭橋等鎮街轄區范圍內的民商事案件。工作多年的他深知,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一方面是為農村注入新鮮血液,一方面對大學生自己本身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農村,最難入手的便是矛盾糾紛的調處了。結對活動一開始,朱法官就給自己定下了方向:從培訓輔導入手,手把手地引導大學生村官處理村里事務,提高調處技能,化解基層矛盾。

 

1110下午,李典法庭在該法庭的巡回審判點--沙頭鎮就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審理此案的朱朝陽特地邀請了與之結對的大學生村官張青以及其他十多名大學生村官前來旁聽。不少大學生村官表示,像這樣如此近距離的聆聽開庭審判還是第一次,通過旁聽案件的審理,自己對今后矛盾糾紛化解、社會綜合治理等工作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和把握。

 

朱法官還有一個頭銜,沙頭鎮小虹橋村的“駐村法官”。與村官結對后,朱法官又為自己多安排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定期在村開設法律講堂,讓結對村官以及周邊村落的村官聽課,多向他們傳授一些法律專業知識,幫助他們盡快提升。“朱法官不僅給我們傳授法律知識,還經常給我們開小灶!”結對村官張青地說,朱法官為了讓村官能盡快的融入角色,只要一有空就主動找到張青,手把手的給他傳授調處技能和訣竅。

 

“作為法官,自己也調處過上千件案件,自己既然有了這方的經驗就應該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這些孩子們。”朱法官說。

 

在朱法官的幫助下,張青目前已經能夠獨立處理一些簡單的矛盾糾紛。

 

法官、村官聯動化解十年積怨

 

1119下午,陳集法庭的法官與大儀鎮盛棠村大學生村官林波攜手聯動,在當地方政府司法所的配合下,利用半天時間,成功地化解了一起結怨十年的兩企業相鄰關系矛盾糾紛。良好的官官結對化解社會矛盾方式和訴前握手言和的調解效果,受到了地方黨委和當事人的一致贊譽。

 

十年前,因村辦集體企業改制,劉×、徐×分別購買了村辦企業的部分廠房,一個開辦遙控器生產經營,一個開辦裝潢涂料生產經營,雙方由此便成為了鄰居。隨著經營效益的紅火,兩家企業相互間為建設用地、給排水和通道等相鄰矛盾卻在不斷升溫,吵吵罵罵甚至摩拳擦掌鬧到政府的事情也不少見,這樣雙方矛盾糾葛已達十年之久。

 

今年初,徐×為改善企業辦公生產條件,在廠內填土做地坪、水泥路,遭到了劉×全家竭力阻止,鎮矛盾調處中心幾經協調,仍未得到徹底化解。徐×新建辦公樓得不到全面完工使用,感到十分火急;而劉×夫婦年過半百,且有重癥纏身,認為徐×的種種做法不近情理,感到傷透了腦筋。情急之下,大學生村官林波電話邀請陳集法庭結對法官參與協助這起鄰里糾紛的矛盾處理。在調解過程中,結對法官在了解該起矛盾的原因后,一面指導村官邀請鎮政法書記和專職調解員參與爭取支持;一面向兩位老板宣講法律知識,講明本案糾紛的法律關系,進行耐心細致的集中調解和引用“六尺巷”故事的勸導,以此給大學生村官們作現場示范。通過調解,最終使長達十年的紛爭在半天之內得以了結。

 

調解結束后,政府安排了一桌“團圓飯”,雙方共同舉杯,“法官村官結對將百姓矛盾化解在家門口,免得我們對簿公堂丟丑真是好。”兩位老板深有感觸地說。

 

三次登門,贍養糾紛“擋”在法庭外

 

揚州廣陵法院法官張笑梅在與新星社區大學生村官張晶晶結成共建對子后,不僅率先在社區設立了巡回審判法庭,新建了“結對共建”網頁,還定期到社區開展法律咨詢活動,贈送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為社區居民解決糾紛提供實用的法律服務和幫助。

 

新星社區一老太,一兒一女,兒子拒絕贍養老人,老人準備將兒子告上法院。張晶晶了解到此事后,主動約請張笑梅法官前往老人家里,她告訴老人,法官正在解決此事,如果法官協調仍不成,老人家再上法院告兒子,盡量避免母子雙方對簿公堂的局面發生。

 

張晶晶和張笑梅二人第一次前往兒子家時,兒子的態度十分惡劣,雙方不歡而散。但是張晶晶和張笑梅并沒有氣餒,他們再一次找到老人的兒子,同時帶來的還有老人的病例,兒子看到母親身體狀況不佳,態度緩和了許多,但仍然以自己沒有能力為由拒絕贍養。

 

第三次,兩人找到了老人的女兒,由她出面告訴老人的兒子,老人現在的狀況。說起老人,老人的女兒眼淚直掉,指責兄弟的不孝。老人的兒子說,不是不想養,而是自己沒錢。張笑梅勸他說,老人在乎的并不是給多少錢,而是想見見兒子、和老人說說話。 

 

磨破了嘴皮,兒子同意去看望老母親。見面后,兒子哭了,說沒想到母親這么瘦,這么可憐。這時,張晶晶和張笑梅趁機共同做兒子工作,雙方最終言和。使一場糾紛由此化解在社區。

 

“結對共建”,實現共贏

 

“做村官不易,做大學生村官更不易。”雖然,結對共建活動開展時間并不長,但卻讓法官盧世榮感悟頗多,“雖然自己也身處基層法院,知道農村基層的工作不好做,但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到農村實際工作后,才意識到農村的工作是如此繁雜瑣碎,想做好、做出彩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對于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做村官這樣一份工作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由衷感慨,通過和大學生村官結對,自己從他們身上學會了“用群眾的語言說話、用群眾的想法想事、用群眾的方式辦事”,自己深入基層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開展法官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共建活動以來已多次攜手共同化解案件矛盾糾紛,從源頭上解決了上訪問題,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盧法官說,相信通過加大結對共建的力度,推進結對共建的進程,涉訴信訪案件定將進一步減少。

 

“和張法官結對,她教會了我很多有關調解的法律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對活動更是讓像張晶晶一樣的大學生村官們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法官結對后,自己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不再只會和居民們嘮家常,套近乎,更多的是從社區管理的角度給老百姓說明法律常識,維護社區的安定和睦。心里有了法,說話都有底氣。

 

省法院公丕祥院長也在揚州中院報送的相關材料上做出批示:“揚州中院開拓進取,積極探索,真抓實干,加強試點,健全機制,統籌協調,狠抓落實,扎實推進大學生村官與人民法官結對共建工作,攜手創新基層社會管理,全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有力促進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取得了積極成效,應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