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11236版:讓群眾感受到司法改革成效

 

  只有司法公開才能消弭公眾的猜想。江蘇法院加強司法公開,保證裁判理性,提升司法公信力。11月中旬,記者赴淮安采訪了解到,該市法院以全流程、多維度、信息化、能動性為著力點,努力確保當事人及社會公眾“能知情、能參與、能表達、能監督”的“陽光司法”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將這一理念貫穿于司法過程的始終,真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力,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

 

清 浦——執行名片帶來了公開

  

  淮安市清浦區人民法院針對當前執行難的現狀,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更新執行理念,取得明顯的成效。該院19月份,執行工作6項考核指標從去年的全市墊底,到如今4項指標排名第一,另2項指標進入前三。

 

  發放執行名片

 

  拿不到執行款,還感激法官,在執行難的今天,難有這樣的事,但記者11月中旬在淮安市清浦區人民法院采訪時,就遇到了拿不到執行款,還感謝法官的案件。

 

  王華明,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申請人。去年,他向清浦區法院申請執行,因被執行人長年在外打工,為躲避執行逢年過節也不回家,法官上門十多次都找不到人。王華明因遲遲拿不到執行款,而情緒很激動。

 

  今年1月,法官向王華明發放了一張執行名片。法官向他表示,會定期告知案件進展情況,并同時公開承諾: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執行案件中的突發事件,法院將二十四小時備勤,零時差出警,全天候執行,申請人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的確切行蹤或財產線索,執行員保證隨呼即到。這是清浦法院在今年1月實行的“執行名片”制度,也意味著法官與當事人的零距離接觸。名片的正面印有執行法官姓名、聯系電話、監督電話,背面寫著最高院“五個嚴禁”的規定。執行法官在接到新收案件后向每一位申請人和被執行人送達此卡。

 

  不久前,王華明得到消息:被執行人將在1111上午七時左右開車途經淮安。他撥通名片上的聯系電話后,三名執行法官以及法警立即驅車前往??墒牵ü賯兊鹊街形?span lang="EN-US">12點還是沒能見到被執行人。下午1點,王華明再次撥打電話,稱被執行人馬上要到淮安了,法官們再次驅車前往,這次終于沒有撲空,在110巡警以及申請人的協助之下,被執行人被控制住,并幾經周折帶回法庭。然而,這僅僅意味著開始。經過幾個小時的耐心工作,被執行人一點履行的意思都沒有。法官迅速作出了拘留的決定,對其拘留15天。

 

  更新執行理念

 

  雖然沒能拿到執行款,可看到法官們兩次迅速出擊,且從早上出發到此時還滴水未進。王華明很感動:“看到你們這樣辛苦,我是真的理解你們了,有你們這樣認真負責的法官為我們辦事,我雖然沒能拿到錢,但是我不怨法院。”該院領導認為:“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并不是非常準確,法官趕到指定地點時有時會撲空,有時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即使未能執結回案款,可法官們用行動贏得了申請人的理解。”。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尤其是當事人普遍認為,案子進入執行程序,就是進了保險公司,法院必須確保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實現,否則得到的就都是指責。面對這樣的兩難處境,清浦法院決定更新執行觀念,對執行工作重新正確定位。而執行名片在法院與當事人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換來了理解與支持,也在互動中實現著雙贏。截至目前,該院已為1067件案件的1523名當事人發放了“執行名片”,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線索執結203起積案,標的額700余萬元。

 

  推出“執行對話”

 

  在執行名片的基礎上,該院又進一步拓寬平臺,推出“執行對話”制度。 “即使法院窮盡執行方法,但只要拿不到執行款,申請人肯定會對法官產生懷疑”。執行難是清浦法院執行局長江麗一直深思的問題。而建立執行對話機制的目的就在于解決這一問題。執行對話:兩個月內沒有執行完畢的案件,執行人員應于期滿前,向當事人通報執行進展情況,采取的執行措施、案件未能執結的原因、下一步的執行打算,并就前面的執行工作征詢當事人的意見和建議。多一次對話,多一分理解,少一點對抗,通過這個平臺,變被動解釋為主動告知,贏得當事人的理解和信任。

 

  據介紹,該院今年執行案件數增長超過30%,而執行投訴率卻降為“0,全市第一。該院19月份,執行工作6項考核指標,從去年的墊底,到如今4項指標全市排名第一,其余2項指標進入前三。

 

清 河——“審務超市”帶來了效能

 

  “許法官,我要向你問一問我和鄰居的矛盾該怎么解決……”在淮安市清河區人民路社區居委會,激動的張大嬸還未坐定就說道。“大嬸,別著急,慢慢說。”說話間,清河區人民法院許曙芹法官已將一杯熱水送到大嬸手邊。這是近日發生在清河法院社區“審務超市”內的一幕。

 

  清河地處淮安市主城區,發生在社區的物管、停車、贍養、婚姻、繼承等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如何才能讓百姓知法、懂法,如何才能把糾紛降下來?去年下半年,清河法院黨組一班人深入轄區內的37個社區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經研究論證后,社區“審務超市”應運而生。該院積極爭取轄區社區居委會的支持和配合,在社區設立“審務超市”,在全院選任37名法官擔任37個社區的駐區法官。逢雙周六下午為社區“審務超市”開放時間。社區群眾可以在這一時間段進入“審務超市”,向駐區法官“采購”與法律相關的各類問題。除規定的開放時間外,“審務超市”還實行全天候電話咨詢服務。在每個社區居委會墻上都有駐區法官聯系牌,有法官照片、聯系電話。社區群眾如遇緊急法律問題,只要撥一個電話,駐區法官便會及時地提供溫馨的法律服務。“我們駐社區法官與社區居民,平時一有問題就及時溝通,這既有效解決了矛盾糾紛,也拉近了法官與群眾的距離,推動了司法公開,提升了司法公信”,該院潘院長如是說。今年以來,“審務超市”37名駐區法官現場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共600多起,宣講法律知識137次,人均接受法律咨詢80余人次。進入訴訟程序的社區內的矛盾糾紛同比下降21.7%

 

  除了在“審務超市”開展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外,不少駐社區法官將庭審也“搬”進了“超市”里,讓社區居民面對面地觀摩庭審,進一步推進司法公開,破除司法神秘。如前不久,某小區物管公司將拖欠物管費時間較長、數額較多的幾個重點戶告上法庭。清河法院受理該案后了解到,不少小區管理中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為此,該案主審法官將庭審活動移至到了他所駐的小區“審務超市”中。星期六下午。小區“審務超市”中,懸掛起一條“清河法院庭審進社區活動”橫幅。橫幅下方,審判席、原告席、被告席的桌椅依次排開。“這里,我們的駐社區法官要開庭審案了。”2點剛過,超市里就涌來了不少旁聽群眾。2點半,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庭審開始。不一會兒,旁聽的人員便從庭審活動中聽到了案件的來龍去脈,原來被告席上坐著的是拖欠了物管費的呀。1個小時后,該案得以圓滿解決:雙方調解結案,被告補交了拖欠的物管費。庭審結束了,但法官并沒有撤離審判席,而是開展了就案講法,并回答了現場群眾提出的若干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法律常識。后來,從該社區物管那里傳來消息,該小區中主動交納物業管理費的就多達65戶。

 

淮 陰——民意溝通架起了橋梁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確保當事人及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創新代表聯絡方式,搭建起一座溝通民意的橋梁。“通過與人大代表面對面的交流、心連心的溝通,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信任度不斷增強。”淮陰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葛志勝對該院的司法公開工作很是滿意。

 

  “我是在新奇和感動中完成了這次參觀之行的?;搓巺^法院組織開展的開放日活動,使我們消除了對法院工作的神秘感、增加了信任感。”一名人大代表參加“法院開放日”活動后在留言簿上這樣寫道。該院自2009910開展首個開放日活動以來,邀請人大代表、機關干部、教師、學生、部隊官兵等社會各界人士近1000人。

 

  在社會各界關注的“賣豆餅老太撿錢成被告案”公開開庭審理中,4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了庭審全過程,葛志勝在庭審后表示:“該案的成功審結,結果不僅讓當事人滿意,也使高度關注此案的社會各界和媒體滿意,經驗值得總結。”邀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是該院堅持多年的做法,該院制定了《人大代表旁聽案件庭審工作辦法》,對邀請的次數、規模、案件類型等進行了細致的規定,同時,每月初將本月開庭的案件報送人大內司委,方便人大代表有選擇的旁聽庭審。近兩年,邀請區、鄉兩級人大代表旁聽庭審16場次700人次。

 

  深入開展法官聯系村居、聯系企業和院領導掛鉤重點項目的“兩聯一掛”活動,將司法公開信息送到千家萬戶。該院聯系了江蘇振達鋼管廠、淮安民康油脂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召開法企座談會、發放法企聯系卡,為企業解決運營發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得到了企業負責人的贊揚。該院64名法官擔任65個行政村的法制指導員、8名院領導掛鉤淮陰軟件園等11個重點項目的做法,均得到了上級法院和區委領導的肯定。

 

  不斷擴大司法公開的范圍,該院立案、審理、裁判、執行等流程公開,提高司法透明度,讓人民群眾清清楚楚打官司;暢通院長接待日、公布監督電話等多種溝通、互動渠道,從多個方面確保司法公開;著力以能動司法推動司法公開,加強司法建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公開司法服務舉措,加大司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力度,采取建立訴訟服務中心、加強立案救助、設立執行救助資金、開展巡回審判等多項措施,方便群眾訴訟,方便群眾接近司法公開。

 

  通過開展“十百千”法律宣講和“百場庭審觀摩”、“百件司法建議”、“百場就案講法”和“百場巡回審判”等活動,淮陰法院送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萬余人接受到法律教育與服務。不斷加大司法公開宣傳力度,促進司法公開,近年來,該院共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稿件2909篇,其中國家級193篇,省級8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