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愛書之人,因為每每在孤獨迷茫或是倦怠無聊之時,總是書將我溫暖、給我方向、予我力量。在世俗忙碌之外,能夠聽一曲雅樂、品一杯香茗、讀一卷好書,對我來說,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了。

 

最近,很有幸再次感受了這種快樂,原因是讀到了《南京歷史上的清官》這本好書。在一個愜意的下午,幾乎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當閱讀完歷史上曾在南京任職和出生于南京的134位清官的感人事跡,如同又完成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自詡理性的我又再次被感動。其實,每個人無論是偉大還是卑微,都會或多或少留下自己人生的印記,而還這些歷史上的清官們,則如同夜空中一顆顆耀眼的星辰始終將人們的心靈照亮,同時也是他們,也為我們這個民族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清官”之所以為老百姓愛戴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清廉,另一個是敢于為民做主。但歷史上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官員其實并不多。金代大詩人元好問就發出過這樣的感嘆“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意思是說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像《南京歷史上的清官》中提到的包拯、海瑞、于成龍等人就是既清正廉明又為民做主的杰出代表,所以為歷代百姓愛戴和傳誦。

 

當然,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不能簡單地用歷史上的“清官”的標準要求我們今天的黨員干部。因為畢竟歷史上的“清官”有其階級局限性,而且過分強調了個人品質對于官員品行的影響,不符合我們今天黨的廉政建設的要求。所以我們要從《南京歷史上的清官》這本書中,汲取古代“清官文化”的精華,摒棄其糟粕,為現代“清官”培養合適的土壤。要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系,通過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治等綜合措施,讓官員“不想貪、不能貪、不敢貪、不用貪”,“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只有當廉潔成為官員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文化自覺,社會中才會形成“以廉潔為榮、以廉潔為美、以廉潔為樂”的良好氛圍,我們的黨員干部才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清官”,黨的事業才會越來越興旺,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也才會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