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老法官民調譜新篇
作者:馮友林 孫永棠 發布時間:2010-09-01 瀏覽次數:1149
2010年8月,一天上午。
在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老干部活動中心的會議室里,聚集著四十多位離退休老法官。個個雖已華發叢生,但不言老、不服老,心系司法,志在作為,他們的事跡幾乎傳遍城鎮鄉村。其中幾位代表人物將在今天院召開的“銀發人才”事跡報告會上作介紹。約九時許,報告會開始,院黨組書記、院長許建兵致詞。
這是位睿智、帥氣的年輕人,他的講話是一團火。他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構建和諧,老法官作出新奉獻。我代表全院司法干警向各位老前輩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許院長熱情洋溢的講話,博得全場陣陣掌聲。
近年來,東臺市法院一直把銀發人才開發工作當作整合全院司法人才資源重要組成部分來抓。他們采取院內聘用、院外推薦和組織開展法律援助活動廣為提供平臺等措施,使老法官人人有“崗位”,個個有作為。
老法官們憑笈自身的政治優勢、業務優勢和威望優勢,在民調工作中以人為本,以和諧為標尺,以公正為準則,譜寫出一篇又一篇新的篇章。
一
7日上午,老趙、老丁蹬上自行車來到老奶奶養子的門前,打算先問清頭尾。不料這位“養子”外出務工,其妻見法庭來人估計是為老人生活費而來,所以將大門一拍,讓他們吃了閉門羹。任憑老趙他們怎么敲,怎么說明來意,門就是不開。他們調轉車頭,走訪左鄰右舍。左鄰右舍只說“養子”是瓦工,在幾十里路以外的一塊工地上上班,詳情不肯細談。這樣幾經周折,已時近中午,他們只好原路返回。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去工地找那位養子。發現他也已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老趙先給他遞上一支煙,然后就和他在一個磚頭堆旁攀談起來。誰知這位養子一聽贍養之事立即火冒三丈。他說:我不是不養媽,而是她這把年紀不自重,外面竟有一個老對象,這讓我們的臉往哪兒擱?!老趙他們聽后立馬感覺到事情的復雜性:不只是贍養糾紛,而且牽涉到老年人的婚姻問題。
回來后,他們又多方打探。了解到老奶奶還有個孫子,大學畢業后,在外地鐵路局工作。這或許也是一把解鎖的鑰匙。經努力,一天下午和他通上了電話。這孩子畢竟受過高等教育,立馬答應積極協助法庭做好父親的思想工作。
時間一晃又是幾天過去了。老趙他們表面上是在靜靜等待,但心里頭卻急不可耐。老人生活問題一天不解決,他們的心就一天得不到安寧。
當月12日中午,老趙剛擱下飯碗,突然想到這時候正是瓦工們息工的時間。他顧不上休息便和老丁一起再次來到工地。這次“養子”的態度緩和了許多。老趙他們心中暗喜:果然“統戰”一“統”就靈。誰知這位養子提出:我母親和那老頭子要一刀兩斷,否則事情難辦?
老趙笑了笑說:“一個九旬老人,老友也只是一個伴,至于斷與不斷要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別人不得干預。何況這與贍養并無多大關聯。你也是有兒有孫之人,要得他日兒孫孝敬你,今天你必須先孝老母親。”一席話說得那“養子”低下了頭。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
今年5月的一天,東臺法院接到一份浙江省永嘉縣吳老板的訴狀:2008年東臺有位王老板在生意場中借了他幾萬元,雖索要多次但至今未還……。訴狀由院訴訟服務中心分流到由老法官劉兆平、潘厚勤和張蘭三人組成的調解小組。他們隨即用電話與原告取得聯系,原告說:“我是外地人,請求東臺法院秉公執法。”老劉說:“請吳老板放心,我們東臺法官身子是正的,臂膀是直的,處事是公正的。歡迎監督!”他們又向被告王老板了解。王除辯稱借款總數中應扣除一臺電腦貨款7000元外,確認無訛。至于還款期因手頭資金緊缺請求寬限。老劉他們將此事幾次與原告核對,原告方承認予以扣除。但對寬限還款日期卻拒不接受。正當老劉他們將再次疏導被告之際,被告卻患病住院治療。老劉他們研究,決定對被告“動之以情。”一天下午,三位老法官攜了一袋蘋果來到病房看望被告。不提還款之事,只是詢問病情,并祝他早日康復。被告是個聰明人,他看著三位老法官冒著初夏的高溫來到病床前看望,非常感動。他拉著老劉的手說:“請老法官放心,目前我雖然有困難,但絕不能因困難而損害東臺人的誠信”!老劉也緊握著他的手說:“謝謝你,為塑造東臺人優良形象作出的努力!”第二天上午,被告之妻就將所欠之款全部交到調解中心。當原告收到此款時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從票了中抽出100元以示感謝。老劉他們搖擺雙手,婉言謝絕。
剛處理完這起案件后,訴訟中心又轉來一件:另一位外地朱老板狀告本地一家企業拖欠貨款1萬多元。數目不大,但拖欠時間較長,曾上百次索要而無結果。老劉他們立即查尋被告。被告出差在外,無法到庭應訴。而且被告所經營的企業嚴重虧損,付款確有難度。他們及時把這一情況轉告給原告。原告哭訴說:“我身患絕癥,存活期不長,家中經濟非常困難,老婆幾次要到欠債人家中動武,都被我死死拉住。我實在無法,才請求東臺法院給予司法援助。”老劉他們深表同情。在給予寬慰的同時,積極與被告電話溝通,好幾次被拒絕接聽。他們就先用座機打,后用手機撥,但總是被“再說”或“在旅途中講話不便”等話搪塞。他們不厭其煩,耐心撥打。最后一次,被告終于答應回東臺后立即歸還所欠貨款。
原告收錢后千謝萬謝,特送錦旗一面,上繡八個金色大字:“公心調解、構建和諧”。
三
2005年夏,一天下午。一輛110警車在東蹲公路上呼嘯而過。位于黃海之濱的曹丿鎮有個村的部分村民因土地和樹苗糾紛在“拔弩張弓”。他們及時勸阻了雙方過激行為,并建議由市有關仲裁部門按法規處置。于是一樁令人頭疼而又棘手的案件擺到楊峰林的面前。
楊峰林原東臺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是位終身從事司法工作的老法官。2004年退休后,由院方推薦擔任東臺市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法律顧問和首席仲裁員。此時,他從訴狀看:一個村民于2001年和鄰組簽訂45畝邊角地臨時承包合同,期限三年。期滿后,該組又發包給本組9戶農民。而原承包人在承包地上所栽種的樹苗還未到出售時間,不能及時交地。新承包人為及時耕種,集中了20多人強行拔砍5000多棵樹苗,價值上萬元,原承包人只好報警。
老楊接案后,及時深入到現場開展調查研究。發現此案涉及幾方,各方對立情緒較重。原承包人投資款額較大,如現在拔樹交地將損失30萬元以上;按合同規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不得在承包地上種植多年生作物,原承包人違背了合同。但原承包人反映;那是邊角田。他是在國家免征農業稅前一般人承包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承包的,再加上發包方也沒對他種什么、長什么及時給予監督、提醒……。如何合情合理地仲裁這起案件?“老法官碰到新問題。”必須再學習、再充電。
老楊系統地學習了《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江蘇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辦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關指導意見等。同時重新學習了1998年二輪承包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心中感到有了對案情判析的鏡子和處理仲裁的尺子。他再次深入下去,分別聽取當事者三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及時進行耐心疏導。并從維權護權和三方利益兼顧出發,提出三條意見與之協商。1、給原承包人延長承包期一年;2、適當提高延長期的承包金;3、適當補貼新承包人在延遲一年承包時間的經濟損失。對此三條,各方表示接受。隨后,老楊又與鎮村干部溝通,都說:可行。在此基礎上,經仲裁委員會集體研究同意。開庭審理,達成調解協議,群眾無不拍手叫好,市和省電視臺都分別作了報導。
實踐使老楊認識到土地承包糾紛的錯綜復雜性:少數人法制意識不強。無論是發包方還是接包方在規范性操作上存有差異性;少數人在簽合同后,只重視上繳,不重視承包經營權的歸屬,易于引發矛盾;少數單位對承包檔案管理不夠嚴謹,在權證等資料的采集上存有困難。他認為:處理這類案件“坐堂問案”不實際,“死搬呆套”不合理,“強仲硬裁”不適宜。必須深入實際,了解實情,才能作出合法合情合理的仲裁意見。
近年來,他參與調解、仲裁的案件100余起,件件無“后遺癥”,事事無纏訴或上訴,為東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仲裁工作探索出一條便民、快捷的綠色通道。國家和江蘇省以及鹽城市在相關的農村工作會議上都作典型推廣。國家農業部、省政府、省政協及省相關部門的領導也曾來視察,觀看相關仲裁現場。2010年1月東臺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被國家農業部表彰為先進集體。6月,東臺市法院被省高院表彰為全省優秀法院。
東臺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