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阜寧法院5個新建人民法庭同日剪彩投入使用。

  時隔3年,一座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高達16層富有時代特色的新審判辦公大樓又在阜寧新城區拔地而起。

  人們贊嘆,如此“奇跡”是怎樣創造的?!“緊緊依靠黨委、政府鼎力支持、通過本屆黨組精心謀劃,帶領全院干警艱苦奮斗換來的”。 這是該院院長于偉東給出的答案。

  新審判樓被列“一號工程”

  阜寧法院的干警記憶猶新,歡慶2008春節的硝煙尚未散盡,阜寧縣委、縣政府斷然作出決定:新建阜寧法院審判大樓列為2008年全縣 “一號工程”。

  該院現在的審判辦公樓建于1999年,建筑面積4000多平米,隨著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多,該院的審判用房緊張的矛盾日益凸顯,19個庭、處、室大多是多人一個辦公室,尤其是審判法庭常常是幾個部門“搶”著使用,新建審判大樓迫在眉睫。

  時刻關心法院建設的縣委書記王錦勝及其他主要領導來法院調研了!當他們得知阜寧法院近年來每年平均受理各類案件7600余件,辦結7500余件,涉案標的達3.06億元,審判一線法官人均結案160件。4個基層法庭考核排名進入全市前10位,碩集法庭名列第一,全院63名干警次被省、市、和上級法院表彰時,抑壓不住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王書記說:“法院主動服從服務大局,為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法院面臨建設新大樓重任,縣委、縣政府全力支持!”,

  選最好的位置給法院建審判大樓。縣委、縣政府根據城市建設規劃,將法院院址安排在該縣最為繁華的香港路與南京路交匯處,占地75畝,創造了鹽城兩級法院基建之最。

  財政上優先給予幫扶。縣委、縣政府依據相關法律、政策減免了法院的用地費用,并從緊張的財政中一次性給法院撥款200多萬元。

  積極幫助處理拆遷安置。該院辦公樓新址有22戶居民,55套住房需拆遷安置,經有關部門測算,約需900多萬元,僅靠法院自身根本無力解決。為此,縣長專門召開縣長辦公會,破例劃撥30畝土地進行拍賣,用于拆遷安置和辦公大樓建設。

  隨后,縣委、縣政府還以紅頭文件、辦公會紀要、會辦紀要的形式,為該院加強基礎建設助力。為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等困難,該縣主要領導3次作出批示,幫助法院解決后顧之憂。

  2009年10月28日,對于該院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日子,在縣委、縣政府鼎力支持下,阜寧法院新審判辦公大樓破土動工,掀開了基層基建新的一頁。

  同建新家園無人言困難

  “建設審判大樓是一項宏大工程,我們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迎難而上,要把大樓建成全縣人民滿意的標志工程、放心工程。”黨組會上,于偉東一番話擲地有聲。

  該院基建辦主任趙大勇告訴我們,工程剛剛開工時,本院僅有300多萬資金,而根據預算工程總造價需要6000余萬元,如此大的資金缺口,怎么辦?辦法總比困難多。于是,黨組一班人先后6次趕赴南京,向省政法委、省高院、省發改委等部門專題匯報,爭取建設資金 400多萬元。2009年,于偉東4次帶領基建辦人員到省高院及省發改委匯報法院基建工作狀況,邀請省高院領導兩次到阜寧實地視察,指導審判大樓的建設工作。迎難而上的阜寧法院人打動了省高院、省發改委的領導,省發改委先后拔付用于大樓建設國債資金100余萬元。

  四處尋求“外援”,但資金缺口依然很大。2009年11月 18日,該院黨組向全院干警發出集資的倡議,出乎意料,全院全員響應。干警們說:新大樓是建給我們用的,籌措資金義不容辭。短短一周,全院 80多名干警集資200余萬元。面對無私的干警,該院黨組鄭重承諾:籌措的每一分錢不會浪費,更不會隨意糟蹋!

  開源更需節流,該院給基建辦定下了鐵規矩,凡涉基建的經費必須由經辦人、基建辦負責人、院長三級審核把關;各項工程付款,必須由基建辦三個成員、行政科長、院長三方簽字;所有招標項目集體研究。

  對裝潢費用嚴格把關,將錢花在刀刃上。新大樓裝潢是一筆大的經費支出,該院選中了上海中建建筑設計研究院。該院是負責世博會部分場館設計的特級資質企業,在洽談設計費用時,要價每平方米60元。負責洽談的幾位同志認為偏高,隨后收集了大量的市場信息,與其一筆一筆地算,一項一項地摳,最終將設計費降到了36元每平米,僅這一項就節省費用40多萬元。

  鑄造大平臺眾人作奉獻

  新大樓是法院形象的象征,高標準建成一流審判大樓乃是該院干警盼望已久的夙愿。為使理想變為現實,上至院長、下至普通干警他們為之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心血。

  新建的審判大樓要全面實現司法條件規范化、基本保障標準化、裝備建設現代化、審判辦公信息化。院長帶著設計人員先后輾轉南京、上海等法院,現場取經,爾后結合自身實際,反復斟酌、權衡利弊,最終確定最佳方案。如對新審判辦公綜合樓的功能合理分布,尤其是審判區、辦公區分離,法官通道、當事人通道、犯罪嫌疑人通道分離,庭審記錄設備、音響設備、監控設備、安檢設備、網絡設備的配備等,都是通過召開多次“諸葛亮”會議研究確定的。

  新審判大樓的信息化建設技術含量極高,為保證從立案到結案全部網上操作、網上傳輸,人民法庭全部實現遠程立案,跨區域案件能夠異地網絡開庭,該院在設計和規劃上取眾家法院之長,本著科學、實用,高效的原則,一次性地達到了最高院關于加強審判辦公樓建設的相關標準,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訴訟需求。

  “負責基建的同志他們每天都是黑加白,從未有個休息日,他們個個是無名英雄。”該院副院長糜世明深有感觸地說。

  新大樓在籌建之初,該院即從政治處、辦公室、行政科等相關部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基建辦公室,他們吃駐工地,實行全時制管理,尤其對進場的各種材料嚴格驗收把關,不合格的用材一律免入施工場地,并記錄存入基建檔案。除此以外,還主動督促聘請的5名技術顧問,不間斷地在施工現場巡查,發現質量漏洞或隱患,隨時解決,牢牢卡住了基建質量關。

  當家最知柴米貴。院長于偉東對建設新大樓的付出,干警們有目共睹。他除正常工作外,大部精力都放在基建上,平時一天少跑幾趟,多則不下十幾趟,經常晚上11點鐘左右,還到工地轉一轉,看進度、查安全。他常說一日不看心里覺得不踏實。

  憑著對審判事業的鐘愛,對法院未來的高度負責,該院新大樓在透明中增高,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放大,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鑄造司法為民新平臺,他們一定能夠爭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