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盞明亮的燈(散文)
作者:施敏 發布時間:2010-08-05 瀏覽次數:1129
六月,梅雨與陽光交織的季節里,楊庭長辦公室的燈不再亮起,這位錚錚的硬漢累倒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住進了醫院。
熟悉他的同事,心情糾結著;常來拜訪他的當事人,心情糾結著。
他就是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楊志南,在立案信訪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百姓親切地叫他楊法官。
22年,多少次花開花謝,多少回月圓月缺,楊庭長辦公室的那盞燈經常在夜里亮很久,伏案工作的他常常會忘記時間,忘記回家,那盞明亮的燈曾給多少當事人帶去希望、帶去光明、帶去溫暖。
其實,在百姓心中,楊庭長就是一盞明亮的燈,他總是幫著他們撥開迷霧,讓他們看見光明。八十年代末,有一批因歷史上遺留問題來法院上訪的老同志,他們的問題年代久遠,有的可追朔到解放前,案情錯綜復雜,很多案情甚至檔案資料都不知從何查起。為了解決這一批人的問題,楊庭長幾乎查遍了南通市所有可查的檔案,一點一滴的積累歷史資料,以他的耐力和細心使一批案件得以復查,一批人得以平反昭雪,有的還在他的幫助下拿到了補償,方誠就是他們中的一個。那一年,已在上訪路上奔波好幾年被稱為上訪老戶的方誠,第一次見到了楊庭長,接待過程中,楊庭長那和藹可親的態度,專注的傾聽表情,細致入微的法理分析,令方誠從心底折服,給他早已灰暗的心靈送去了一縷陽光,他認定只有楊庭長才能幫他解決問題,從此,他和楊庭長結下了不解之緣。方誠從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先后被錯誤定罪判刑四次,還被多次送勞動教養,其又在服刑期間受傷致殘,后雖均被宣告無罪,但由于事情發生在《國家賠償法》實施之前,一些具體困難按照現行的法律和政策確實難以解決,楊庭長仔細研究、分析方誠信訪案件的起因、信訪要求,在法理與情理之間尋求解決的途徑,多次主動與區委、區政府、區法院的領導會商,統一思路和解決方案。經過無數次的奔波協商,楊庭長終于解決了方誠的信訪難題。拿到補償款的方誠激動地說是楊法官讓我懂得了人間真情,是他讓我從上訪的心靈苦難中解脫,讓我過上了平常人的幸福生活!
22年來,楊庭長用心燈照亮了許多百姓前行的路,給了他們真切的關愛和溫暖。那一年的春天,通州市一對60多歲的殘疾夫婦癱坐在中院大門口,攔阻車輛、大聲哭鬧,楊庭長聞訊趕去,主動靠前,微笑著攙扶起老夫妻倆,在他們耳邊說著悄悄話,老夫妻倆居然聽話地和他去了接待室。接待室里一懷熱氣騰騰的茶,一聲親切的問候,融化了老人的戒心,他們仿佛見到了親人,一口氣把心中的話全吐了出來。在近兩個多小時的嘮嘮叨叨中,楊庭長終于搞清了他們是因不服一審判決而要求上訴,楊庭長耐向老人們解釋法律規定的程序,并承諾將該上訴案件盡快立案。老人心中的疙瘩解開了,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時節5個小時已經過去,夕陽西下,天色已晚,楊庭長二話沒說,自己掏腰包安排老夫妻倆晚餐、住宿,并給了他們第二天回家的路費。面對陌生而又熱心的楊庭長,這對老人拉著他的手說道:“遇到你這樣的法官,上訴不上訴心中都沒有氣了,我們相信你。”事后楊庭長督促該上訴案件盡快立案,并與業務庭聯系傷殘鑒定。經過多方工作,該案最終得以妥善解決。這對老夫妻專程來到立案庭,不停地磕頭作揖,說今生遇到楊法官這樣的包青天,是他們前世修來的福氣。
22年來,他早已記不清處理了多少件疑難復雜的涉訟信訪,也記不清為多少家庭解決了實際困難,可是百姓卻記得他,他們用最撲實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楊庭長的愛。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顫抖抖的背來了一袋新大米,一對貧困而又落魄的夫妻從打了補丁的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元、五元、十元湊成的零鈔,一名拄著雙拐的中年人遠遠看到他就要跪拜……這些是百姓對他這位全國優秀法官的最大贊譽。
22年,多少次為百姓奔波呼吁,多少次為百姓燈下冥思苦索,多少次為百姓忍辱負重……只為讓和風吹拂正氣,讓春雨滋潤民心,他就象一盞明亮的正義之燈,哪怕只照亮一片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