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的力量樹司法的形象-徐州云龍法院司法品牌創建紀實
作者:趙嬌娉 發布時間:2010-08-02 瀏覽次數:1204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隨著社會飛速地發展和變化,云龍區法院一直緊跟時代步伐,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突出法院審判工作的特色,樹立法院的司法形象,法院在審判工作、隊伍建設、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銳意進取,努力將每一項工作打造成“云龍”品牌,法院也在各項工作的創新中不斷發展、成熟、變強。
精神強素質——文化建設意義深
法院文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律文化在司法領域中的集中反映,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蘊含了“公正、平等、文明、中立、高效、敬業、關懷”等豐富的內容。
法院自2006年啟動法院文化建設活動以來,將法院文化建設逐年定位為啟動年、拓展年、深化年、創新年、彰顯年,經過了近五年的努力,法院在法院文化建設上取得了許多成績,總結了一批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基礎,精神文化為核心,行為文化為陣地,制度文化為保障,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增強干警人文素質,提升干警職業道德素養,不斷更新司法理念,拓展法官智慧,創新工作方式,增強司法能力,能動司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云龍法院文化建設模式,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法院一項基礎工作和亮點工作,也是法院近幾年來努力打造的一項重點品牌工程。
2007年11月,全市法院文化建設研討會在該院召開;2009年3月,院長張文超參加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座談會,并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與無錫北塘法院結成合作共建單位,多次組織兩院的交流互訪,加強法院文化交流;先后獲得省“文明法院”、“人民滿意法院”稱號,并兩次榮立集體一等功,多項工作指標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有力推進了審判工作再上新臺階。
硬件強基礎——科技法庭助審判
法院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把該項工作作為法院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為打造“科技型”法院,努力做好“硬件”過硬,“軟件”不軟的基礎保障工作。
法院以全省法院“信息化促進規范化”示范單位建設為契機,從人員配置、物質裝備等方面加強法庭建設,建成了安全監控、17個科技法庭、1個視頻會議室、1個高端綜合會議室、1個面積達
隊伍強審判——法官職業化建設出成果
全面實施法官隊伍職業化建設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紀提出的一項工作目標,是人民法院新世紀隊伍建設的根本方向。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法院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完善法官考評制度,進一步培育政治素質好、職業道德水準高、業務精深的職業型法官隊伍,積極為職業型法官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以盡快實現法官職業化向精英化的過度。
法院作為省法院法官職業化試點單位,在人員錄用與培養上有個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逐漸形成了一個有著共同法律理論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審判實踐技能的法律職業群體,構建了“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審判模式,被選作為全國法官助理制度試點單位,最大化的優化的審判資源,提高了法院審判工作的整體質效。
品牌強形象——少年審判出亮點
少年審判工作一直是云龍法院審判工作的一個老品牌和亮點,1987年法院在刑事審判庭設立專門的少年犯罪案件合議庭,1994年經省高院批準建立了全市第一個少年審判庭,2003年11月少年庭被省法院確定為全省法院系統唯一一家“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信息采集點”,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 2009年初在江蘇省少年審判二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獲得了少年審判先進獎,同年,法院啟用“圓桌審判”,并將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引入未成年刑事案件庭審教育,在全市率先開展“涉少案件社會工作介入”并取得初步成效。
開展未成年刑事審判工作二十多年來,法院堅持“寓教于審、審教結合”, 不斷創新審判維權工作方法,牢固樹立“理念新、措施實、成效顯”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一條適合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少年審判和維權幫教之路,推出“審前重查、審中重教、審后重幫”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關注成效”,在對未成年被告人的幫教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
在司法矛盾日益尖銳的時代,法院的工作更加繁重復雜,面對重重的困境與繁冗的矛盾糾紛,法院的工作仍需要繼續努力、改革和創新,但我們堅信,在經歷風雨變革中豐實起來的云龍法院,更加成熟穩重,能夠堅強的破解各種司法難題,鏗鏘有力的踏出一條和諧的法律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