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透亮時,老子山下的碼頭上就喧鬧起來,湖中捕魚的大小漁船、岸上魚販的貨車、摩托車也都嘟嘟嘟地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討價聲、過秤聲、裝貨聲此起彼落,漁民們嘴里吆喝著,手里數著鈔票,繪就了老子山鎮一天中最繁盛而鮮活的圖畫。同行的江蘇省洪澤縣人民法院院長尤鐵梅告訴記者,生長在這里的法官們駐村入戶,作為法治工作指導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會穩定信息員、法律法規宣傳員、為民辦事服務員,正悉心維護著水鄉的繁榮與寧靜。這是6月中旬的一天,記者在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畔的見聞。

 

 

37名法官成了“五大員”

 

   洪澤縣于1956年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建立,因洪澤湖設置,借洪澤湖得名。全縣12個鎮,面積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757平方公里,是個典型的水鄉澤國,人口40萬,且居住分散,過去有了矛盾糾紛,群眾打官司不便也不愿,所以鬧心事捂在村里容易激化。

 

  2007年起,洪澤法院把化解涉訴矛盾糾紛工作融入黨委、政府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之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法委牽頭,法院與縣直各部門、各鎮聯動化解涉訴矛盾糾紛。為了更加及時地發現和有效化解各類民間矛盾糾紛,更大程度地降低各類矛盾糾紛成訟率,把司法服務觸角延伸到源頭,該院推出了法治指導員制度。2008年初,該院選出37名政治和業務雙過硬的干警派駐到全縣各村、社區、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掛鉤聯系工作,并制定了指導員工作細則和考核辦法。至此,洪澤法院的37名法官一下子成了這里的法治工作指導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會穩定信息員、法律法規宣傳員、為民辦事服務員,常年奔波在洪澤湖的山水之間。

 

兩鎮三年訟案不超10

 

   法治指導員們揣著感情、帶著責任,奔波于水鄉聯系點,力圖把矛盾糾紛消除化解在萌芽狀態。尤鐵梅說,法官們往往一個月里能調處各種各樣的訴外矛盾糾紛150多件,這樣就從源頭上有效地控制了大量涉訴矛盾糾紛的成訟化。

 

   從采訪的一些案例中記者明顯感到,這里的法治指導員定期進村入戶,拉近了群眾與法官的距離,老百姓有了大事小情也都很樂意主動尋求法治指導員的建議和幫助。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掛鉤老子山鎮新灘村的法治指導員、法院民一庭庭長李錦駿接到了村支書的求救電話。村支書在電話里說,急死人了,村里兩位漁民為漁塘承包權鬧起來了,眼看明天就要發標,到時肯定要大鬧騰。第二天一大早,李錦駿輾轉100多公里趕到了事發現場,還沒鬧騰起來的雙方當事人得知法官天不亮就從熱被窩里爬起趕來的,既驚訝又感動。在感情融通的情形下,李錦駿又對雙方進行了耐心疏導和法律釋明,很快就促成雙方達成協議。事后,讓步的一方感嘆“法官辦事就是認真負責,說話入情入理,很公道,我就是有點委屈也不能再挑理了”。據說,轄區的蔣壩鎮、三河鎮連續三年案件成訟不超過10件。

 

一個法治指導員就是一個工作站

 

   “一個法治指導員,就是一個調解委、就是一個工作站。”這是洪澤縣委政法委領導的說法。洪澤法院法治指導員在縣勞動保障局、縣拆遷辦、縣醫療單位等駐點辦公,強化訴前疏導與調解,使大量的矛盾與糾紛在訴前得到化解。

 

   獲取信息,現場化解,這是法治指導員的最大優勢。去年10月,轄區的5個村莊的170多名農戶因種子質量問題造成了糧食減產。為了防止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駐村的多名法治指導員聯手走村串戶,并多次到外地種子公司溝通協調,最終促成種子公司與170多位農戶達成賠償協議。

 

   此外,法治指導員進村入企,不僅動手解決問題,還用心發現問題萌芽。兩年來,法治指導員撰寫調研報告68篇。院辦公室主任戚壽猛介紹說,其中關于林權承包、民間借貸、盜伐林木案件等調研報告均及時轉化為相關司法建議,引起縣委重視,相關部門還按照司法建議專門發文規范。

 

   懸湖一湖水,情系湖岸人。站在老子山上,洪澤湖邊綠草芳洲,漁歌陣陣,湖中碧波蕩漾,白帆點點,處處洋溢著純真質樸的水鄉風情。無疑,這里的山山水水也留下了法治指導員的心血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