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件,2013年15件,2014年9件……連續三年,東臺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數量明顯呈現出遞減趨勢。

  然而,這可圈可點的減法背后卻是有聲有色的加法。法官們如同園丁,他們自加的是善意與愛心,壓力與責任,創新與進取,正用辛勞的汗水溫潤孩子們的心靈,用法治的陽光照亮孩子們的未來,并從根本上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歧途轉為坦途

  走進該院少年審判庭,圓形審判桌置于其間,金紅交輝的國徽赫然高懸,墻壁上諸如“知恥近乎勇”的警示標語以及“周處除三害”等典故制成的漫畫錯落有致,一股“寓教于審,懲教結合”的濃烈人文氣息迎面而來。

  “一個孩子能否由歧途轉入坦途,連著的是個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司法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其校對人生坐標,找準人生舞臺。”分管院領導趙瑞祥介紹著該院人性化、程式化和菜單化的少年審判經驗。

  庭前重調查,走訪特定人群,對失足未成年人的家庭、品行、表現等情況作全面了解,結論作為定罪量刑的重要參照;庭中重感化,推行親情會見、特定資格人參與訴訟活動以及法官寄語制,推動認罪悔罪;庭后重幫教,落實檔案封存,強化幫扶力度,以參與社區矯正、開展技能培訓、解決實際困難為支點,保證無障礙融入社會。

  2012年11月,在審理高三學生小趙的搶劫案時,少年庭庭長張志斌發現,由于缺乏管護,沉迷網游的小趙為應付巨大花銷,這才臨時起意實施盜竊。被發現后,急于逃跑的他進行了暴力反抗,結果轉化為搶劫罪。此時,離高考已剩大半年時間,張志斌在安慰小趙放下思想包袱的同時對其實施檔案封存,并建議他在外打工的母親專門返鄉照應。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在大學里如魚得水的小趙總愛在第一時間和張志斌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喜悅。據統計,2012年以來,該院審理的53名失足未成年人中,無一人重新犯罪。

  渴望匯聚希望

  “他們不是打架嗎?怎構成尋釁滋事罪,而不是故意傷害罪呢?”“這要被關幾年呀?”“法槌都啥時候敲呀?”……今年4月17日下午,一起關于楊某等人的尋釁滋事案在東臺某中學的現場開庭剛一結束,學生們就圍上法官爭先恐后地提問。

  樹盼陽光禾盼雨。如何把青少年對法律知識的求知欲化作對法治的信仰和自我保護的武器,該院著力在普法宣傳上揮毫潑墨,綻放出一幅幅精彩畫卷。

  從校園普法處提筆。強化院校共建,選派經驗豐富的法官擔任轄區中小學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定期對中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將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宣傳延伸到村居、社區、集市。

  向宣傳內容上著墨。以青少年法治需求為導向,選取實踐中的典型案例為素材,通過以案說法、一問一答的形式,制作普法宣傳手冊、展板、資料卡片,穿插漫畫、法諺、法條,增強趣味性和可讀性。

  在教學互動中點睛。開展“刑事審判進校區”活動,邀請師生、家長聽庭議案,舉辦知識講座,組織模擬法庭,形成教得活潑、學得輕松的互動氛圍。特別是,該院以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為契機,吸納12名中小學教師擔任陪審員,燃起了法治傳播的星星之火。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須臾都離不開法治的營養。法也是我們應當傳授的'道'!”擔任陪審員一年多的東臺中學老師許愛華表達著自己的心愿。

  難點鑄就亮點

  “我做了法律所不容的事,接受什么樣的懲罰我都愿意。但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我女兒。她才11歲,可最近她媽媽又得了癌癥,我又要……作孽呀!我對不住孩子!她以后可怎么辦那?”今年2月,一起非法買賣槍支案件的被告人邵某道出了自己最難以割舍的牽掛。

  法律無情但并非絕情!邵某的憂慮很快得到了響應。該院協調看守部門,讓邵某和家人相聚,并建立了法官和其女兒的點對點聯絡機制,隨時化解孩子今后可能面臨的難題。

  而宏觀上,這反映出,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權益如何保護的難題。為構建治本之策,該院向檢察院、婦聯等部門發出了成立“失依兒童之家”的司法建議。很快,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建議迅速轉化為行動力量。截至目前,“失依兒童之家”已與全市9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結成幫扶觀護對子,并常態化開展贈送文具書籍、提供心理輔導、解答法律咨詢等活動,受到了廣泛好評。

  與此同時,司法擔當的半徑在拓展。為給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予以特殊關懷,該院正在他們的成長之路上勇當“改革促進派”。今年3月,與轄區許河鎮聯合開展“法官村長在身邊”主題實踐活動,關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成了法官村長的重要職責。5月,在轄區溱東鎮舉辦的“春蕾班”正式開班,20名貧困學生將由20位法官擔任的“春蕾媽媽”資助、幫扶。

  身子俯下去,公信豎起來。在繼“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先進集體”兩國字號殊榮之后,近日,該院又被鹽城市委表彰為“2013-2014年度全市預防青少年犯法犯罪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