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根 發展之魂

??濱海法院加強文化建設紀實

 

   如何培育法院文化?江蘇省濱海縣人民法院提出,法院文化是法院的精神之根,是法院保持持續發展之魂。只有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培植獨具魅力的法院文化,才能擔當“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重任。為此,院長龔春光主持制定出臺了《法院文化建設五年規劃》、《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干警司法禮儀規范》等一系列法院文化建設制度。

 

人民法庭“和文化”

 

走進大套人民法庭,首先看到的是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的“和為貴”三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耀眼奪目。法庭大院四周墻壁上懸掛著法庭干警自己設計、自己制作的名人名言、民間傳誦的感人故事的圖板,這些圖板盡管略顯粗糙,但無不透露出法庭干警心系百姓、司法為民的摯愛情懷。

   法庭調解室,一雙握手言和的油畫,溫馨而富有愛意。這里是法庭干警運用“和文化”化解婚姻家庭、人身損害賠償、鄰里糾紛的理想場所,深入淺出的“和文化”如春風化雨,使不少反目成仇的小夫妻在這里破鏡重圓,使許多民事糾紛在這里得以化解。趙某,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200811月因幫他人建房不慎從二樓摔下,造成顱骨和鎖骨嚴重受傷,花去醫藥費4萬余元。建房人張某僅給付16000元,對剩余款項拒絕支付。無奈之下,趙某將其告上法庭。大套法庭受理案件后,以高度的人文關懷,組織相關當事人進行4次協商。公正、熱心、真誠的調解感動了建房人,張某表示除再給付趙某8000余元醫療費外,其他費用也按法官定的辦。20091127,當法庭庭長專程將執行款送到趙某家中時,趙某老兩口激動萬分,緊緊拉著法官的手說著感激的話。

   大套法庭“和文化”產生了“熱效應”。濱海法院5個人民法庭根據各自的實際,分別在法庭建立了文化園地。

 

精心培育“眾文化”

 

   龔春光提出要把精神、信仰、信念等無形的力量有形化,使其成為法院一筆無價之寶。為此,濱海法院以提升文化品位為目標,開展了“三個一”活動:

   ??培植一種院風。經過全院上下的思索,“務實、嚴謹、博學、超越”八字院訓赫然鑲嵌在濱海法院主樓前,象征性的精神載體成了激勵全院干警奮發進取的動力。八字院訓日漸融入干警的學習、生活、工作之中,進而培植了全院進位爭先的創新精神、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精誠配合的團隊精神。

   ??創辦一條文化長廊。這條文化長廊是在辦公大樓與審判大樓之間的法官通道間改建而成的。長廊設有獲獎攝影書畫作品區、本縣知名書畫家作品區、本院干警書法習作區、格言警句區等4個區域,共有29個櫥窗,內藏70余幅攝影、書畫作品。

   ??新建一個文化活動中心。為滿足全院干警的文化生活需求,投入15萬元建立一個集網絡、閱讀、健身、娛樂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這里被干警親切稱為法官之家、休閑的港灣。

   院史陳列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棋牌室、健身房、乒乓球室,是干警們修身養性的地方,上至院長下至普通干警,業余時間人人喜歡在這里聚首娛樂,彼此之間沒有級別之分,是朋友,更是文友、棋友和球友。

 

大力弘揚“法文化”

 

  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必須充分調動干警的參與熱情,而不是僅僅抓一兩支隊伍、搞一兩項活動,而是要讓更多的干警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受益者。否則,法院文化就不能根深葉茂,更不可能綻放出新的活力。

   每月組織一次“法官講壇”、“工作論壇”、“庭審觀摩”;每季度組織一次“審判調研工作研討會”;每年組織一次業務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的崗位技能評比以及優秀法律文書、優秀審判長、優秀合議庭、優秀案例“四優”評比活動……小小舞臺,人才輩出。

   加強法院文化建設,為提升法院公信力激發了動力。2008年以來,全院每年受理4830件案件,審結4854件,執結率達96.45%,調撤率為81%,發改率為0.47%5個基層人民法庭民商事案件平均調撤率達84.19%2008年創造了訴前調解“江蘇濱海模式”。與此同時,建立覆蓋全縣的5個訴前調解鄉鎮工作站、53個巡回審判聯系點,全縣5個人民法庭全部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訴前糾紛化解率達95.89%

   全院兩年沒有新的涉訴信訪案件發生,連續三年無違紀。先后榮獲“全市先進法院”、“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基層基礎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8年,該院被省高院記集體二等功。(王成玉 趙大勇)

 

2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