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執法氣如虹,明鏡高懸百尺松。鐵骨柔腸懷老幼,殫精竭慮是豪雄。求真務實心肝碎,追善何妨骨肉熔。一息尚存清結案,河清海晏頌豐功。”這首七律《贊法官》出自一名多年在人民法庭駐庭工作的人民調解員。

 

在東臺市法院唐洋人民法庭,一位衣著整潔、聲音洪亮、氣色頗佳的老人贏得了全庭干警和當事人的高度評價。他,就是駐庭人民調解員——吳裔山。

 

吳老原本是唐洋鎮黨校校長,退休后承擔起人民調解員的職責。他對詩詞歌賦頗有研究,經常利用業余時間作詞寫詩,作品多次被媒體刊登采用。談及這首七律,吳老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我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確實是有感而發。”吳老頗有感觸地說道,“起初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法庭,沒想到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法庭的‘磁場’實在太強大了。現在,這里已經完全成為我生活的重心,真的舍不得離開這里了。”

 

“只要一走進法庭,心里就覺得暖洋洋的。”

 

“法庭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讓我覺得親切。”

 

……

 

吳老越說越激動。他說,法庭不大,干警不多,但每個人都用自己默默無聞的奉獻,演繹著“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主旋律。訴訟服務站內,給當事人一個微笑和一份尊重,用貼心的司法服務,讓當事人愁容而來、滿意而去;遇到疑難案件,全庭干警不分彼此,齊做工作,合力化解矛盾;駐庭的夜晚,大家圍坐在一起,讀書談心,共同進步,溫馨而和諧。

 

“法庭的后院有一塊空地,工作之余,庭長帶領大家在這里種上一些蔬菜水果。既節約了經費,又陶冶了性情。”在吳老的眼里,法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如果說有什么不愉快,那就是從大量的案件中所折射出的社會問題。”

 

話及于此,吳老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轉而講述了一起他參與調解的案件。李響與李亮系嫡親兄弟。7年前,老大李響以父親的葬禮在老二李亮家舉行違背當地風俗為由將李亮告上法庭,且只索賠一元錢的財產損失。案件從一審打到了二審,李響對二審判決不服,又多次到中央和省里上訪,成為轄區維穩的重點對象。

 

今年,李響又提出當年父親臨終前許諾把一枚9克多的金戒指贈予長孫,并且還簽訂了協議。如今,這份協議并未兌現,為此要求李亮和母親返還金戒指。此事引起了唐洋法庭的高度重視。吳老根據工作安排,先行召集調解。他邀請了當事人所在鎮的信訪辦、村委會成員以及家族中的老者,一同前往兩兄弟都很信服的當地民營企業家周伯宇的家中。

 

當兩兄弟陸續帶著怒氣來到周家時,原以為法庭只是換了調解地點的他們,見到一屋子的調解人員,卻不由得產生了一絲內疚與感動,原有的對立情緒迅速軟化。抓住這一心理轉變契機,眾人勸兄弟倆以和為貴,看在老母親的份上和平協商解決。調解地點的巧妙安排非常奏效,雙方很快達成調解協議:金戒指由母親保管,待老人百年之后再交給李響的長子。

 

原本可能再次引起上訪的案件不但成功化解,還從心底深處打開了兄弟間的結,往日親情被喚回了。吳老務實高超的調解藝術、和諧高效的辦案效果受到當地干群的普遍贊揚。

 

案件講完了,吳老動容地說道:“很多案件本身并不復雜,有時當事人就是為了爭一口氣,根子緣于道德進步與經濟發展的不合拍、不同步。所以,法官們對自身職責都有了共識,不僅僅是化解案件本身,社會管理創新任重道遠啊!”

 

就是這樣的一位花甲老人,退休后依然堅守在人民調解員的崗位上,奉獻著光和熱。吳老的所想所思所作所為,讓人感動,令人敬佩。多好的人民調解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