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區法院創新走活構建和諧社會三步棋
作者:朱先明 發布時間:2011-09-23 瀏覽次數:1053
創新社會管理,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精心布局,把握重點,手快招實,方可奏效。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人民法院著力下好三步子,使得轄區構建和諧社會步入新天地。
一步:和諧共建,可見的社會管理創新
在江蘇沿海開發大背景下,東部前沿的連云區“訴訟爆發”的到來令人措手不及。自2008年以來,連云法院的收案總數年均以35%的速度遞增,創歷史新高。怎么辦?防線前移,與基層和諧共建,把矛盾糾紛的現狀和嚴峻的審判壓力,預防、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選取共建點時,他們重點把握“三優先”原則:優先選擇矛盾糾紛多發的地區,優先選擇社會管理難度較大的群體,優先選擇涉訴糾紛易發的環節。和諧共建活動在轄區12個鄉鎮(街道)全面展開,院領導史良成和法官身到基層,心到基層,根到基層。實現了從源頭和基層抓起,由法院與鄉鎮(街道)等基層組織確立共建關系,發揮雙方優勢,形成創新合力。預防化解糾紛,維護基層穩定,共建社會和諧。省高院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連云法院的訴前調解率躍升全省前八位;而法院的工作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該院受理案件總數增幅同比下降30%;今年1至8月,該院受理案件總數同比下降32%。這些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二步 :訴前調解,可感的社會管理創新
在法院不都是感覺到劍拔弩張的氣氛,也有心平氣和、化干戈為玉帛的氛圍。這要歸功于該院成立了訴訟服務中心,這是法院建立的一個新型司法服務平臺,基層有社區訴訟服務工作室,法官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今年轄區案件實際增長了28.4%,法院受理案件數卻呈明顯下降之勢,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 民商事收案數更是下降了32%,要歸因于化解糾紛于立案之前這一舉措。讓所有當事人都明白:“訴訟是最后選擇,不是最佳選擇。”特別是離婚等民事糾紛更適合調解。對于涉及生態文明建設、村民待遇和企業改制等事關社會穩定大局的問題,他們主動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訴訟之外;對于明顯存在訴訟風險,當事人極有可能敗訴或執行有困難的案件,則向其釋法明理,告知訴訟風險,在尊重當事人訴權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引導。以訴訟服務中心為載體,以訴訟風險評估和訴外協調指導為手段,建立減訴息訪綜合調控機制,盡量把糾紛解決在訴前,既避免了使當事人一旦涉訴,就一條路走到底,付出過高成本,也節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司法效率,還避免了因對簿公堂可能造成的矛盾激化,使很多糾紛的解決更方便、更順利。功能的升級,源于理念的轉變,最終體現為效果的升級,法院不再是疲于應付案多人少的局面,而是通過主動服務、創新舉措,讓糾紛更少、矛盾更小,從而使案件數下降,信訪量減少,經濟更發展,社會更和諧,使百姓的幸福感不斷上升。
三步:風險評估,可行的社會管理創新
“群體訪”可謂久治不愈的頑疾,連云區法院對6類可能引發“群體訪”的重大事項進行社會風險評估。評估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讓群眾在公示、民意調查、座談會、論證會、反饋跟蹤5個環節全面參與。截至目前,該院已累計評估123項,實施整改、叫停、緩辦項目53個,經評估實施的項目無一上訪。該院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始于2009年6月。主要組織對接受委托涉及城市房屋拆遷、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等6類項目實施社會風險評估。如拆遷項目,首先要張貼告示,告知群眾;然后要入戶發放民意調查表;再進一步,讓社區選擇代表進行座談;接下來召開論證會,將有不少于10名群眾代表參加論證。經過這些程序,群眾滿意率低于95%的項目將被暫緩或叫停。轄區內陶灣龐溝橋有一個蔬菜農貿批發市場,有關部門計劃改造升級,將其納入拆遷規劃。然而,評估專家團經過深入走訪調查后,得出結論:一是該農貿市場涉及業主數百戶,由于商戶承租攤位的形式、期限和租金等不盡相同,如果實施搬遷,極易造成承租戶和業主之間的矛盾糾紛;二是業主提出的補償條件與搬遷安置政策補償規定相去甚遠,勢必引發群體上訪;三是該農貿市場歷史悠久,附近百姓已習慣在此購買農副產品,如果搬遷后,會對群眾生活造成不便。經評估,該農貿市場實施整體搬遷極易產生不穩定因素,信訪風險較大,建議中止該項目。有關部門采納了法院的建議。該院還進行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征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旨在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征用行為。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征用過程中,程序不合法、補償安置不到位、被拆遷人居住條件未得到保障的,不得實施征收。在源頭上消除“群體訪”,使可行性與不可行性達到了辯證的統一。
基層是和諧穩定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從基層抓起,基礎打牢了,民心順暢了,構建和諧社會就能落到實處。以較小的成本,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這就是連云法院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