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碩果滿枝。近年來,東臺法院安豐人民法庭先后獲得”全省法院文化工作先進單位“;鹽城市委政法委、東臺市委表彰的”執法質量先進集體“、”十佳基層單位“等多項殊榮。

  這些成績是如何得來的?入秋時分,記者一行來到這個法庭采訪,如愿找到了他們成功的奧秘。

  “能人”挑大梁

  安豐,是和諧文化的發源地。該庭一直注重民俗文化與審判實務的有機結合,使法庭的“能人”在履行審判職能中脫穎而出,該庭副庭長楊彬就是佼佼者。

  今年3月,在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中,楊彬發現一起13年未能按判決執行的案件,被執行人王某因經營虧損,采取回避方法,拒絕支付孟某等5位70歲老人的工資22000余元。王某因長期在外務工,一直未發現他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財產線索,法院只能依法中止執行。

  這是一起曠日持久的“老案”,5位老年人再也拖不起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刻不容緩!為此,楊彬立下軍令狀,10日內實現案結事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楊彬除了多方尋找被執行人下落、查詢其銀行存款以及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外,歷經周折獲得了被執行人的妻子的信息。他沒有怠慢,隨即對她展開了“心理”攻勢。要讓這位“嚴妻”明事理,楊彬沒有就事論事,而是給她講述了一段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明述一個人如果失信于人,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實惠,卻毀了一身的聲譽,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了芝麻,得不償失。楊彬的一席話使她如夢初醒,當場表態:“久拖的工資馬上給付,若再不兌現,我誓不為人。”

  一周后,當5位老人拿到13年前尚未得到的22000余元勞動報酬時,一個個老淚橫流,孟某拉著楊彬的手說:“楊庭長,你沒抽我們一支煙、沒喝我們一口水,就把我們的事辦了,我們除了說感謝、還是感謝。”

  在處理離婚案件,楊彬被稱之為“高人”。2010年10月,楊彬受理了一對夫妻離婚后財產糾紛的案件。女方說,2003年離婚時,由于急于解除婚姻關系,雙方約定先離婚后財產分割。男方卻說,當初財產早已分割,時下再論財產分割,已過了訴訟時限,免談。

  為慎重穩妥處理這起7年之痛,楊彬認真調閱了民政部門當初離婚時的檔案,查閱了當年結案的卷宗,對原、被告所提交的證據一一進行核實,同時還走訪了原、被告的鄰居、親戚朋友,最終弄清了事實真相,最終依法作出了判決,贏得了一片喝彩。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楊彬在法庭工作的4年間,共審結近千件案件,其中審結的618件民商事案件無發改。連續4年無信訪,連續4年被評為辦案能手。

  “主官”唱主角

  “丁輝,她抓法庭工作,是個頂天立地的好’主官’; 創法庭文化,她可是個不可多得的’大腕’;做調解工作,她更是絕對的’主角’。”這是該院領導對她作出的評價。

  庭長在調解中擔當“主角”?這在采訪者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久久揮之不去。

  2009年,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本地支柱產業安豐大鵬紡織有限公司因資金鏈斷裂,欠本市培力紡織有限公司的紗匹加工款遲遲不能兌現。對方公司同因資金周轉短缺,急需“等米下鍋”,多次催討與其鬧“僵”了,故一紙訴狀將他們告上了法庭。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當看到這張訴狀時,丁輝心緒難以平靜,手心手背都是肉,這起糾紛必須緊快加之處理,方能幫助本土企業渡過難關。

  一向敢于辦理疑難復雜案件的丁輝,當仁不讓地承擔了本案的主審法官。在收案的當晚,她即確定此案以訴前調解的方式,速解雙方的燃眉之急。

  突破口選在哪?細心的丁輝發現,糾紛雙方有一個共同的客戶--常熟市某紡織有限公司與培力紡織公司是債權關系,與大鵬紡織是債務關系,他們之間存有一個“三角鏈”,不妨請求常熟市這家公司伸出援助之手,方能轉危為安、化干戈于玉帛。

  效率決定成敗!第二天一早丁輝就驅車直奔常熟。懷揣一顆滾燙之心的丁輝,以真誠感動了常熟這家公司老總,很快達成三方皆滿意的訴前調解協議,使本地兩企業浴火重生,走出了困境,當年就實現了盈利,并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這年年底的慶功表彰大會上,兩企業雙雙評為明星企業。當他們手捧獎杯時,情不自禁地說:“企業有今天的殊榮,丁庭長當立頭功。”

  在采訪中,該庭干警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全庭上訴案件只有2件,上訴率僅為3.17%,這與庭長秉承“司法有限,真情無限”理念,依托法庭訴訟服務站,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密切相關。為此,他們對庭長嫻熟的調解藝術如數家珍。

  今年5月,富東鎮橋梓食品有限公司因豬肉批發問題,一連發生10多起民事糾紛。丁輝接到百姓訴求后,立即率領資深法官一周內走遍了4鄉9村,13起糾紛全部達成調解。

  主官強,則法庭強;主官榮,則法庭旺。2009年、2010年該庭連續兩年獲得東臺市委、政府頒發的“支持經濟發展先進獎”;2010年度被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涉訴矛盾化解工作先進集體;丁輝連續三次被評為鹽城市人民滿意法官、鹽城市總工會表彰的巾幗標兵。

  “秀才”成行家

  審判員吳海燕,進法院工作時間不長,已有不少調研成果見諸國內核心期刊和省級以上多家報刊,是東臺法院小有名氣的“秀才”。

  吳海燕會寫調研文章,已不再是新聞了,可他善做、會做群眾工作,成為化解糾紛的行家,在轄區可是一大“新聞”。

  庭長丁輝告訴記者,吳海燕做群眾工作很獨特,很有人情味,不僅能把糾紛化解了,而且還能跟蹤服務,為當事人負責到底,被當地百姓稱之為關心群眾的好法官。

  今年4月,吳海燕承辦了一起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訴訟案件,但這起案件簡單而難斷。70多歲的老漢張某在通過村里沒有警示標志的無欄桿小橋時,不慎與送牛奶的徐某發生碰撞,使徐某摔跌在橋下后脾臟破裂,經鑒定構成八級傷殘。公安交警部門認定張某負主要責任。

  如果按照規定賠償的話,張某須賠償徐某近15萬元。然而,事與愿違。張某年逾古稀,既無工作能力,又無固定收入,平時僅靠低保生活,要他全額賠償定是枉然。孰料,受害人徐某上有老、下有小,且妻子患殘疾,頂梁柱塌了,對于這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這起事故發生在這兩個家庭,人們無不感到凄慘。年青法官吳海燕迎難而上,他從心底里許下諾言,問題不解決不撒手。于是,他走進了這個棘手的糾紛之中。

  一連半個月他沒有停止腳步,進寒舍、跑村社和鄉鎮民政部門、聽意見、求良策。最終,他提出的老人除賠償原告部分金額外,村委會因未在小橋處設置警示牌,須承擔大部賠償款的建議,得到了多方的贊同,并一次性落實到位。

  這個糾紛處理到這個份上該“收官”了,但吳海燕想到徐某傷后,支撐家庭無能為力,必須再幫他一把。隨后,他又主動聯系民政部門給徐某及其妻辦理了低保手續,為徐某全家的生存緩解了壓力。這種可貴之舉被當地傳為佳話。

  今年6月份的一個周末,吳海燕接到了安豐鎮政府打來的求援電話。幾年前,洋洼村里將灌溉二組的電管站承包給了村民丁某,并與其簽訂了合同,約定由其負責灌溉二組的200畝水稻田,每畝田的灌溉費用為15元。今年,政府征收了其中的120畝水稻田,其收益比往年要減少了一大半。張某認為如果繼續灌溉勢必吃大虧,村里必須給予賠償。否則,不再給稻田灌溉。

  時值插秧的大好季節,沒有水,怎能插秧?吳海燕考慮到事態緊急,立即前往該村調解。經過幾小時的疏導,終于在晚上八點多鐘達成了調解協議。次日一大早,丁某開機放水,秧田里傳來了農民們陣陣的歡聲笑語。

  美哉,能人來自法庭!安豐人民法庭的典型示范,給人們帶來有益啟迪,有志者只要投身到火熱的司法一線“摸爬滾打”,假以時日,方可成為法治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