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家蒙田說:“真正的學者就象田野上的麥穗。麥穗空癟的時候,它總是長得很挺,高傲地昂著頭;麥穗飽滿而成熟的時候,他總是表現得溫順的樣子,低垂著腦袋。”作為一名江蘇省審判業務專家,劉慎輝就如蒙田說的那種飽滿而成熟的麥穗,溫和、謙遜、理性、寬容,在此之余,他也從來不曾忘記自己的身份一名法官。

 

1994年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后,他考到徐州中院,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從立案庭庭長助理到民三庭副庭長、研究室主任、民二庭庭長,17年的法官生涯中,他潛心理論研究、刻苦鉆研審判實踐、不斷總結創新,連續三屆被評為徐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09年被授予徐州法院系統知名法官榮譽稱號,連續六年被評為優秀中層干部,所在部門三次被省法院授予集體二等功,最近又被評為全省審判業務專家。

 

作為審判業務專家,劉慎輝在學術研究上歷盡艱辛,法學理論功底深厚,對商事審判領域法律問題也形成了自己獨特見解,從事審判工作17年,發表法學論文4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4篇,出版法律專著8部,參與起草省法院審判紀要1件,先后擔任5項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其中兩項被評為全省法院優秀課題,一項為全市法院優秀課題。

 

作為科班出身的民二庭庭長,劉慎輝審判業務頗為精湛,尤其在疑難復雜的股權糾紛案件中獨樹一幟,是同行公認的“鐵桿法官”。徐州地區第一起股利分配請求權糾紛案,第一起申請確認股東會決議無效糾紛案,第一起連環購車糾紛法律適用請示案件,第一起公司解散請求權糾紛案都是他承辦的案件。在擔任民二庭副庭長的一年時間里,他先后承辦各類疑難復雜案件300余件,無發回改判,無再審,無信訪;在擔任研究室主任的三年時間里,他作為審判長辦理了203件請示案件,統一了22類法律適用問題;擔任民二庭庭長6年的時間里,他堅持全庭集體討論案件,研究確定了近2000余件商事疑難復雜案件的審理思路,并親自承擔重大疑難信訪案件,撰寫了大量的信訪報告。曾經一位資深律師在敗訴后拿著判決書找到當事人說:“我能想到的,判決里都想到了,而且把我駁得心服口服,我想上訴都找不到理由。”

 

劉慎輝常說:“要使判決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法官就必須秉承良知辦案,法官良知觸摸的內心世界是比職業道德更具有本原、更為根基的內在價值判斷”。他常常結合審判實際研究外國的法律,并對我國法律現狀進行反思和探討。近年來,結合審判實踐,他總結了許多審判經驗,提出了許多民商事審判相應的改革建議,并積極付諸實踐。他總結歸納的《商事審判庭審中應當注意的六十個問題》、《裁判文書說理參考100條》、《關于破產程序中切實保障職工十二項參與權》等10余個文件被年輕法官們奉為經典教材,他創立的同命題裁判文書制作競賽活動在全省推廣,他提出的“八個必到”工作法讓民商事法官們嘗到了甜頭。 

 

20096月,他提出在全市商事審判系統推行“八個必到”審判制度,規定在審理涉及居民村民群體性矛盾糾紛等8類案件時,承辦法官必須到實地了解糾紛發生的原因,結合案情了解社情民意,開展說服教育和調解工作。 當時有人質疑認為,法院自身審判任務繁重,還要把法官及審判資源投入到“田間地頭”,做這種耗時費力的分外事,是不是在舍本逐末?作為民二庭庭長,他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讓法官們感受這一制度帶來的好處。“八個必到”作為一個硬性規定堅持了下來。時間一長,大家都漸漸品出了滋味。法官往基層跑,可以了解掌握很多矛盾的背后原因,矛盾糾紛徹底能夠解決,裁判結果老百姓更能夠接受。在戴峰、賈德平、新光集團有限公司與徐州工業園南莊社區居民委員會確認合同效力糾紛一案中,他指導承辦人專門制作民意調查表,親自帶隊在50多位村民代表和30多位黨員代表中調查群眾意見,以甄別真正的民意。最終促使三方當事人達成調解。該案被省法院“服務三保司法審判案例選編”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