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 鹽
作者:康承軍 發布時間:2008-08-01 瀏覽次數:2000
生活中,有些東西因一時的短缺人們克服一下就過去了,但飲食中不能缺少食鹽,即使身壯如牛的漢子飲食中也不能長時間缺鹽。否則,全身就會泛力無精神。
廚師烹飪手藝再高明也離不開調味品,尤其是食鹽。美味的菜肴因鹽而有滋有味。每當我們看央視烹飪比賽,每組廚師制作完一道菜肴后,美食家高炳義、王宜品償后打分,評分的標準無非是從“色、形、香、味”四個要素進行打分。而這“味”就是咸淡適宜。
人們不僅僅是飲食中離不開食鹽,就連穿衣、日用品、工業、農業、醫藥、軍事、科技等等無處不需要鹽。所以,食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生活中我們每天與鹽相遇,但鹽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大部分人可能都說不清楚。
1968年3月我光榮應征入伍。當時我所在的6408部隊執行中央軍委命令,其主力從蘇北開赴安徽省執行“三支兩軍”任務。唯獨我們連隊留守在蘇北響水縣陳家港灌東鹽場,執行軍工生產任務。因此,我有機會與鹽打交道二年,對曬制鹽的工序了如指掌。現把曬制鹽的工序詳細描述與大家共同分享。
維修準備期間
抽水機從大海將海水抽至揚水場地,經強烈的陽光照射后,鹽的濃度逐漸增加。當每升海水鹽的濃度達到15?25%的鹵水,將鹵水儲藏于鹵水池,為曬鹽做好準備。
鹽田每塊一畝地,成正方形。鹽田四周有寬半米的進、排水溝和
冬天、早春時期,為平整、修理鹽田期間。鹽田平整后用石輾來回輾壓,邊輾壓邊灑鹵水,直至鹽田平整如鏡、結實如水泥場。
進入曬鹽期間
初夏,風力水車將鹵水從池中抽出灌入鹽田,其鹵水基本與路面平齊,然后挑二擔鹽(種子)均勻撒進鹽田,鹽遇鹵水后很快化為小微粒,太陽蒸發后小微粒結晶成大顆粒鹽巴。
夏初,大概一周左右時間就可以收獲一次鹽,盛夏基本每天都要收獲一次鹽。首次收獲的鹽透明晶亮如玉,主要為工業原料鹽。以后收獲的鹽略帶有土色。鹽收獲后,應適時向鹽田增添鹵水,保證源源不斷的生產。
收獲鹽時,用木制刮板輕輕從鹵水中乘勢刮成小堆,然后用木制鍬鏟進竹筐挑到路旁,一擔鹽足有180斤重。然后用獨輪車將路邊鹽推至儲藏場地,堆積成十幾米高的鹽山。一人推獨輪車,二人在前方用鐵鉤牽引,通過傾斜35度的跳板堆積成鹽山。
六、七、八、九月,是太陽光線最強的時期。因此,這個期間是曬鹽的黃金季節。也是鹽工最辛苦的時期,每天早晨5時上班,中午只休息1小時,晚上直至9點下班,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
鹽的腐蝕性較強,因此裝鹽的筐用竹編織而成,筐上的系繩也用竹絲制成。鹽工腳穿蒲鞋。
鹽堆積成山后,用蘆葦席象瓦一樣由下而上層層復蓋,席子與席子之間用呈魚鉤形、兩頭尖的竹釬插進,以防止大風吹飛席子裸露鹽堆。
鹽工的活計十分辛苦。大雨臨盆前,當人們紛紛逃向屋內避雨時,而鹽工無論是什么時間都要大步流星的奔赴鹽場搶收鹽。有時海邊狂風大炸,卷起鹽像石子似的炸在臉上,火辣辣的鉆心疼痛。為防止路滑,毫不吝惜的將鹽灑在路上鋪路。鹽工腳穿蒲鞋,忙亂中鞋走掉了,也顧不上再尋找蒲鞋,赤腳奔走,像踩在砂石路上行走,揪心的疼。夜晚黑暗中奔跑,鹽工的腳常被竹釬子戳傷,傷口被鹵水浸泡后,長時間不愈合,即使傷好之后也會留下黑色的疤痕。
鹽工的生活有詩為證:
頂著烈日勞作,迎著海風唱歌。皚皚白色是曬鹽人的世界,綿綿苦色是曬鹽人生活啊!
空蕩蕩的是荒野,白茫茫的是收獲。默默耕耘的奉獻,棄而不舍的求索。渴了喝口咸水,餓了啃一口干饅。這就是曬鹽人的理想,這就是曬鹽人的質樸性格。
頂著烈日勞作,迎著海風唱歌,炎熱似火是曬鹽人的渴望,煙花吐香是曬鹽人的快活,
平坦坦的是鹽田,尖堆堆的是銀垛,默默祈禱的是陽光,戀戀不舍的是干涸,累了池埂上一歇,困了草苫子一裹,這就是曬鹽人的秉性,這就是曬鹽人粗曠的胸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