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終將成為我們-蘇州虎丘法院維護“新蘇州人”權益紀實
作者:楊建忠 徐文杰 發布時間:2008-07-01 瀏覽次數:2107
位于蘇州古城西側,太湖之濱的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聚集著1500余家外資企業和6800余家內資、民營企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超過30萬務工人員揮灑汗水,謀生創業。這些早已超過本地人口數的“新蘇州人”在這里工作、生活,必然也會發生眾多矛盾糾紛,乃至違法犯罪,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維護合法權益,使之安居樂業是蘇州高新區領導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擺上了區法院黨組的議事日程。2007年7月,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專門制定了《關于開展為“新蘇州人”維權活動的實施意見》,出臺21條工作措施,一年來,在這里發生的眾多鮮活的維權事例吸引了記者專程采訪。
“維護好人民權益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對 ‘新蘇州人’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應當是司法關注民生的重要內容。”虎丘法院的王侃院長對記者說,“開展為新蘇州人維權活動,就是我院依法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結合點。”
法律宣傳咨詢:提高新蘇州人的維權能力
由于“新蘇州人”大多來自外地農村,法律知識缺乏,維權能力較低?;⑶鸱ㄔ狐h組意識到開展法制宣傳和教育,是提高新蘇州人的維權能力,預防矛盾糾紛發生的有效辦法。一年多來,該院不但定期組織法官到景山公寓、國環物業等新蘇州人集宿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咨詢服務,免費贈閱維權手冊和法制讀物等材料,還派出多名法官擔任司法局設立的新蘇州人法制學校的老師,舉辦法制講座5次,聽眾超過千人。講課結束后一些“新蘇州人”還圍著法官咨詢問題,法官都一一予以耐心解答。
與“新蘇州人”調委會銜接:化解糾紛的快車道
2007年6月,高新區在各鎮、街道、社區、集宿區設立了41家新蘇州人人民調解委員會,專門調解涉新蘇州人的各類糾紛?;⑶鸱ㄔ狐h組一班人敏銳地意識到法院調解必須迅速與“新蘇州人”調委會實現銜接,才能有效提高為新蘇州人維權的效果。依托原“審判服務進社區”活動建立的與社區調處中心溝通協調機制,定期例會制度、重大矛盾糾紛互通制度、指導調解制度、委托與協助調解制度等迅速建立起來,涉新蘇州人糾紛調處工作駛上了快車道。
安徽人老劉在蘇州某建筑公司打工多年,2005年8月他不慎從工棚樓頂摔下導致雙腿殘疾。 2006年9月。老劉和建筑公司和包工頭在法院達成調解協議,共一次性賠償10萬元。此后由于長期臥床,老劉腿上的傷口開始潰爛,原先的賠償遠遠不夠后續治療費用。無奈之下老劉只得再次來到虎丘法院。雖然當年的案件早已調解結案,但知道了老劉的現狀后,法官立即和當地社區的新蘇州人調委會聯系,在社區就地進行調解,經過多方努力,最后建筑公司和包工頭同意再支付給老劉15萬元。
在蘇州高新區,法院和新蘇州人調委會已成為外來務工人員法律維權最信任的機構,這兩者之間工作的密切銜接則使調處工作更加快捷高效。2007年6月以來,法院與新蘇州人調委會聯合調處和化解糾紛達40余起,工作銜接呈常態化。
訴裁對接:新蘇州人勞動權益的保護網
新蘇州人在高新區就業,主要在外資企業,勞動爭議成為新蘇州人涉訴糾紛的主要類型。如果就案審案,只有個案效果,維權意義不大。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減少勞資糾紛,虎丘法院與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啟動了“訴裁對接”機制,聯合進行調處糾紛、走訪企業、法制宣傳和調研建議等活動,為新蘇州人織就勞動權益的保護網。
去年,轄區內某企業一百多名員工先后因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等與公司發生勞動爭議,并在經過仲裁后又紛紛訴至法院。法院和勞動部門都關注到這一動態,在聯合調查的基礎上向公司發出司法建議,針對公司存在的加班工資發放、工傷損害賠償等方面的問題建議重新規范。公司很快對原有計件工資制度作了改進,還補發了全公司2000余名員工的加班工資,一度緊張的勞資關系得到化解。
太陽照常升起,他們,終將成為我們。在蘇州高新區,外地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與本地人一樣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這些新蘇州人正在為蘇州高新區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