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拍案
作者:薛子裔 發(fā)布時間:2014-10-11 瀏覽次數(shù):3115
西方的堅船利炮驚醒了大清天朝上國的酣夢。中華大地上處處彌漫著難以名狀的驚慌和失落,一群拖著辮子的先知先覺者興起了洋務,搞起了變法。根敗葉枯,洋槍洋炮、君主立憲也無法挽救大清垂死的病體,帝國的大廈在熱熱鬧鬧的活劇中轟然倒坍,留下無盡的狂歡與憂傷。
光緒庚子后,譴責小說特盛。譴責小說,“揭發(fā)伏藏,顯其弊惡,而于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并及風俗。(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官場現(xiàn)形記》、《老殘游記》、《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并列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豆賵霈F(xiàn)形記》流傳最廣,應該說這不僅是一本暢銷書,更是一部奇書,慈禧動怒了,按書查人,竟查處一群貪官。
李伯元詼諧幽默,熟知官場齷齪卑鄙之機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豆賵霈F(xiàn)形記》好比一位老中醫(yī),對官場鬼魅迎合、鉆營、傾軋諸般病癥洞如觀火,其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官場丑態(tài),栩栩如生。人們爭先傳閱,一時洛陽紙貴。本人作為一名法律人,細讀此書,覺得酣暢淋漓,諸多公案令人拍案稱奇,且容我道來,與諸君細品。
一
雅賄風盛于明中后期,而晚清最熾。所謂雅賄,是與“俗賄”相對應的,大概是說行賄受賄要扯上風雅這塊“遮羞布”,而本質(zhì)上行的還是行賄受賄的齷齪勾當。美元、人民幣就不要放在月餅里、信封里送了,要注重培養(yǎng)、滿足官員“雅興”,將古玩字畫巧妙地送給他。書中第二十五回“買古董借徑謁權門獻巨金癡心放實缺”等章回寫賈少爺如何買古董賄賂華中堂那檔事可謂雅賄公案典范,令人過目難忘,拍案叫絕。
賈大少爺是按察使賈筱芝(假孝子)的大少爺,為得到一個二品翎戴,赴京投靠華中堂等人。在周中堂寄頓銀子的一個錢店掌柜黃胖姑的指引下,來到華中堂出錢開辦的古董鋪買古董孝敬華中堂(周中堂不得勢了)。黃胖姑一語點醒夢中人:不要可惜錢,包管你占便宜,無論甚么爛銅破瓦,他要一萬你給一萬,他要八千你給八千。賈少爺花費一萬兩銀子買了四樣古董,并央請店老板代辦。要人辦事就得再出血,按照潛規(guī)則,要“一底一面”,一萬兩銀子的古董是送華中堂的,一萬兩銀子是一路打點用的,大家皆大歡喜。華中堂豈能把這點東西放在心上,叫上心腹之人從中傳話,要求再給一對鼻煙壺,“中堂說大人上回送的那對煙壺,中堂很喜歡。很想照樣再弄這么一對才好。該多少錢他老人家都不可惜。”賈少爺不經(jīng)事,黃胖姑點撥到:“中堂的意思,還要你報效他一對呢。”賈少爺只得去上次古董店碰運氣,巧的是上次送的那對鼻煙壺又回到了古董店。賈少爺按捺不住興奮,希望以上次的價格二千兩銀子買下,老板硬說這對更好,要八千還是給熟人面子。賈少爺嘟嚷起來,不想買。黃胖姑冷笑,勸道:“八千不算多,就是八萬你亦要買的。你既然認得是前頭的一對,人家拿你當傻子,重新拿來賣與你,你就以傻子自居,買了下來再去孝敬,包你一定得法就是了。”可憐的賈少爺在小地方混得開,到了京城就成了嫩貓,一路燒錢,二三十萬兩白花花銀子如水淌一般,孝敬給各路“神仙”了。
學者吳思在《潛規(guī)則》一書中講道:清朝末年,京城“雅賄”之風極盛,當時琉璃廠多數(shù)古玩店已淪為行賄受賄的掮客,而官員則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禮者掏大錢買了再送給官員。雙方不提一個錢字,大把黃金白銀卻源源不斷地通過古玩店流進官員的腰包。華中堂索性自己投資開古玩店,大肆搞“雅賄”,一對小小的鼻煙壺可能賣了數(shù)百次,古玩店老板也樂得賺上數(shù)百次的好處。
除了古玩店“洗錢”,還有一種就要來的直接一些了,那就是直接交易字畫,還美其名曰“潤筆費”。書中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里偷閑”寫道江西九江署里制臺賈世文(假斯文)愛好書法、畫梅,部下借此道,逢迎討好,故意出高價向其索字索畫,實為行賄受賄。要說他的書法水平,聽聽他逢人便吹的話就知道了:“我有一本王羲之寫的《前赤壁賦》,筆筆真楷,碧波清爽,聽說還是漢朝一個有名的石匠刻的。兄弟自從得了這部帖,每天總得臨寫一遍。”至于他畫畫的水平如何,且看看他的訣竅:只要圈兒畫得圓,梗兒畫得粗,便是能手。就這菜鳥水平,也有人吹捧討好,“大人畫的梅花,卑職實在愛得很!”還瞎編洋人喜歡,市面上搶購之類的鬼話。
“雅賄”背后的江湖水很深,說白了,其實也不復雜,萬變不離行賄受賄這個宗。
二
除了雅賄,官場上還有一種“聞著惡臭,吃著噴香”的東西,叫做形式主義。不調(diào)查、不分析,擺花架子,戴高帽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多是形式主義,有嘩眾取寵之意,無實事求是之心。書中第十九回“重正途宦海尚科名 講理學官場崇節(jié)儉”等章回揭露了傅欽差偽君子的丑惡行徑。表面裝的很清廉,清廉的出奇。他一出任浙江巡撫,就發(fā)起“節(jié)儉運動”,一是言傳,在公開場合反復宣講“儉以養(yǎng)德”的道理,暗示節(jié)儉者優(yōu)先提拔;二是身教,自己穿的是灰色搭連布袍子,腳下一雙破靴,頭上一頂帽子,還是多年的老式,帽纓子都發(fā)了黃了。浙江官場風氣為之大變。官廳子上,大大小小官員,每日總得好兩百人出進,不是拖一爿,就是掛一塊,賽如一群叫化子似的,以致破舊衣服比新衣服價高數(shù)倍而不得。這個鬧劇還是洋人吃驚,及時“提醒”方得改正,“穿破衣運動”戛然而止。
從“儉以養(yǎng)德”之訓誡到“節(jié)儉運動”再到“穿破衣運動”看是合乎邏輯,實則是一種形式主義,歪嘴和尚念經(jīng),偏了。形式主義害死人,大家都在罵,其實這被害死的主要是普通百姓和辦事員,得好處的是高高在上的官員。一些官員熱衷于形式主義,因為擺花架子,戴高帽子,虛著來,大家一團和氣,名利雙收。不僅如此,形式主義還是煙霧彈,滿嘴仁義道德,背地里瘋狂斂財、男盜女娼。傅欽差這個偽君子“面子上雖然清廉,骨底子也是個見錢眼開的人”,背后撈錢,一點不差。在男女問題方面,嘴上常念叨自己對丫鬟目不斜視,其實在外面與妓女胡搞,都有小孩了。這妓女拖著孩子千里尋情郎,并開口索要巨額“青春損失費”,經(jīng)討價還價,最后用買官者的賄銀六千兩,恩威并濟,才擺平這場風流案。
這位愿付六千兩銀子的人叫賈筱芝,也是一個喜歡搞形式主義的。賈筱芝不僅是個貪官、糊涂官,還是個假孝子。每次出任為官,都要母親配合表演親孝大戲。賈筱芝報一句“兒子某人,接老太太的慈駕”,太太在轎子里答一句:“你現(xiàn)在是朝廷的三品大員了,一省刑名,都歸你管。你須得忠心辦事,報效朝廷,不要辜負我這一番教訓。”賈筱芝聽到這里,一定要回過身來,臉朝轎門,答應一聲“是”,再說一句“兒子謹遵老太太的教訓”。一連幾天,反反復復操練這幾句話,把個病怏怏的老太太折騰地快倒下了。不知情的,肯定要夸贊他是個大孝子。裝或許是一門領導藝術,裝出風格,裝出水平,不僅要有悟性,還得有勇氣和毅力。
形式主義或許與我們的語言發(fā)達有形式上的關聯(lián)。多少官員沉溺于玩文字游戲,搞文字包裝,摻水虛夸,顛倒黑白,屢見不鮮?!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十四回至第十七回就描寫了一個弄虛作假冒貪軍功的公案,饒有興趣,此不贅述。
三
官場上還有一種惡習叫做“認干親”。雙方都知道,“認干親”是在搞不當關系,保持這種不當關系有利于“開展工作”,升官發(fā)財,那是條捷徑。候補知縣瞿耐庵為了得到“優(yōu)缺”,讓自己快五十歲的老婆拜制臺府里二十來歲的丫頭為干娘。你知道人家怎么說的——“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姑奶奶肯收留,我就情愿拜在膝下。”明眼人都知道,這不就是奔著制臺大人去的嘛。干女兒一番阿諛之后,干娘都過意不去了,“索性今天把他帶進制臺衙門,叫他認認干外公、干外婆。”可笑地很,干外孫女比干外婆年紀還大好多歲呢。干親沒有白認得,沒好處,誰無緣無故給你下跪啊,瞿耐庵果然得了個好缺,如愿以償。出任后,也敢螃蟹逛街,橫行霸道了,因為人家有干外公“罩著”。
官場上,呼朋喚友,稱兄道弟的,多著去了,大多是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打麻將要組團,不論職務高低,連嫖妓也要組團,不管窮嫖闊嫖。晚清的官場江湖不僅有錢權交易、錢色交易,還有權權交易,妓女、老鴇皆可為掮客。書中第三十二回“寫保折筵前親起草,謀厘局枕畔代求差”講道厘局總辦余藎臣與釣魚巷的婊子王小五相好,而王小五又與一個江西黃姓的嫖客好,王小五干脆認他為嫡親老鄉(xiāng),“枕畔代求差”,把個余藎臣哄得開心,一份美差到手。余藎臣氣鼓鼓嚷道:“甚么人不好托,單單會托到婊子。”孫大胡子打趣道:“一個當妓女的,居然肯照應同鄉(xiāng),賢于士大夫遠矣!藎翁,你應該立刻委他一個上等的厘差:一來顧全貴相好的面子,二來也可以愧勵愧勵那般不顧鄉(xiāng)情的士大夫。”
軍門張守財一死,其拜把兄弟刁邁彭用盡伎倆,把張家?guī)装偃f兩銀子一點點全部騙光,活活把張?zhí)珰馑馈5筮~彭這個畜生在官場竟然是如魚得水、步步高升,人家懂“官道”,會來事。
晚清官場魚龍混雜,捐官之風熾熱。大字不識的,只要肯捐錢,肯鉆營,不但能當官,還順風順水的,當大官,謀肥差。加之洋務發(fā)達,肯動腦筋的人背誦一些通商條款、整幾句洋文或者拉個洋人狐假虎威、出洋鍍鍍金,再搞些關系,便成了洋務紅人、能人,大把大把鈔票往兜里揣了。大批無學歷、無能力、無人品的人在官場鉆營,加之又有厚利可圖,認爹認娘,稱兄道弟自然就不稀罕了。
四
晚清的官場機構臃腫、人滿為患。星星多了月不明,官員多了不太平。不少官員一旦大印在手,便敲骨吸髓,草菅人命。“千里做官只為財”,為了做官,可以把親手女兒貢獻給領導當小妾。為了做官,可以不遠千里為領導找姨太太。為了做官,可以殺民充匪,冒貪軍功。為了做官,可以......。李伯元在書尾驚呼:“無奈遍山遍地,都是這班畜生的世界,又實在跳不出去。想來想去,只好定了心,閉著眼睛,另外生主意。”
官本位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國人對權力甚是崇拜。國人好讀書,大抵是為了做官,真正做學問的不多,因為沒有這個環(huán)境。“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出起門來,開鑼喝道。阿唷唷,這些好處,不念書,不中舉,那里來呢?”當了官就有錢有勢,可以作威作福。在官本位思想影響下,身處官場的人很容易發(fā)生心理變態(tài),形成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與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等。書中第十一回“窮佐雜夤緣說差使 紅州縣傾軋斗心思”中的鄒太爺是個候補典史,認死理,視權力為至高無上,頂禮膜拜。鄒太爺認定王道臺會替他在上海道跟前說差使,于是反復上門、變賣家當送禮,搞得道臺很厭煩,老婆也受不了,家里日子沒法過了。何止是窮佐雜,就是上文說的賈少爺,也是為了一頂烏紗帽,不惜傾家蕩產(chǎn)、奴顏婢膝,成為追逐權力的犧牲品。
如果有相當多的人把當官的目標弄偏了,想著如何作威作福,這種官僚體制就有大問題了。歷朝歷代都在反腐,晚清也反腐,但收效甚微,何也?要回答這個問題,顯然超出鄙人的能力范圍,且留待高明的讀者慢慢思考,細細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