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法庭服務山區群眾
作者:費尤祥、張寶林 發布時間:2014-09-18 瀏覽次數:2082
盱眙法院桂五法庭是蘇北地區唯一一個山區法庭,從成立起,就立足山區,以服務山區群眾為己任,深受山區群眾好評。
開庭到現場
王某某夫婦膝下有四個兒子,均已成家立業,其中三兒子從小就過繼給其叔叔撫養,并簽訂了撫養協議。兩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辛勞一生,為撫養孩子吃盡了人間辛苦,這個時候本應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但年邁的王某某夫婦因之前在生活中與兒子們之間形成的積怨,目前還孤單單地居住在破舊的老房子里。兩位老人的家庭糾紛雖經當地司法、村組多次調解,但均無結果,三個兒子從不主動履行贍養義務。王某某夫婦在萬般無奈之下到法院起訴。考慮到兩原告行動不便,加之路途遠,到法庭開庭比較困難,主審法庭——庭長蘇振淮決定到原告所在村委會現場開庭。根據蘇庭長要求,朱劉村委會召集全村平時有不贍養老人情況的部分村民旁聽了庭審經過。庭審中,王某某夫婦的大兒子同意盡贍養義務,但做法是每年接父母到其家里生活一段時間,此段時間的生活開支由他承擔,他辯解目前經濟困維沒有能力支付贍養費,但王某某夫婦又不同意到大兒子家生活。其他兩個兒子表示聽從法院判決。接著蘇庭長從人情、法律規定上對王某某夫婦的三個兒子進行說服教育,經過近4個小時耐心細致的做雙方工作,最后,王某某夫婦三個兒子與父母經達成調解協議,三兄弟同意每年各自向父母支付2000元的生活費,同時同意逢年過節輪流把父母接回自家過節。這一結果,使原本破裂的親情關系得以彌合。
對于桂五法庭來說,像這樣類似的案件,每年都要審理100多件。蘇振淮庭長說,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不和諧的家庭親情彌合,我們苦點累點,值得!
送達在路上
山區里法庭的難題就是送達,山路綿延曲折,老百姓來法庭非常不便,怎么辦,不能苦了百姓,自己去送。這樣就出現被人戲稱為“巡回機動隊”的小組,該組由經驗豐富的老法官和年輕干警組成,由駕駛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帶路,送達之前設計路線圖,力求快捷高效,無論道路多么險阻,哪里有矛盾糾紛,巡回機動隊就出現在哪里。人們都能親切的叫出法庭法官的名字,開庭到中午,熱心的群眾會跟法官說,X法官,就在這吃個便飯吧,X法官笑著搖了搖頭。他們為群眾服務是份內事,在群眾家吃飯就違規了,雖然山區村民客氣,但法官不能給他們添麻煩。巡回機動隊如一陣風,吹拂大山的每一個角落,如一陣雨,浸潤了每一個老百姓的心田,將公平正義為每一個人民群眾所感受。
“機動隊”還區分不同類別案件,到山區村組開庭,扎扎實實開好每一個巡回庭,問題解決的徹徹底底。去年底在審結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后,孫智勇副庭長在25萬余元的賠償款領取上犯起了難,一方面是領取賠償款的當事人人數多,有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且受傷腿骨折臥床;有剛懷孕的婦女,想讓她們一起去法院領取賠償款有點不盡人情,但另一方面是法院鐵的財經紀律,要求領取執行款當事人必須全部本人到場,最后孫智能經請示分管院領導同意,采取在執法紀錄儀的監督下,將支票分別送到當事人手中。
創新暖民心
“真是感謝你們,要不是你們,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拿到這筆錢!”。陳某激動地對辦案法官說道。這是一起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的案件。該案中,被告王某拖欠沈某工資16000元,陳某雖多次催討,但被告王某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諉,后來索性與陳某玩起了“躲迷藏”,無奈之下,陳某一紙訴狀將王某告到了法院。承辦法官試圖撥打王某的電話,雖然撥通了,但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經了解,法官得知王某長期在外地,如何才能順利地將應訴材料送達給被告,使陳某早些拿到血汗錢成為當務之急。一個大膽的想法從辦案法官的腦子一閃而過,何不通過添加微信的方式,看能否與被告取得聯系?果然,通過微信,承辦法官順利地將該案的應訴材料、傳票等發送給了被告王某。三天后,被告王某主動聯系到承辦法官,要求分期付款并請求法官予以調解,承辦法官當即與陳某進行電話溝通,就如何還款達成了協議。當陳某拿到這一筆拖欠了一年之久的工資款后,立刻電聯了承辦法官,對法官表示了謝意。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對人民法院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去年以來,法庭充分運用網絡及微博搭建司法為民平臺,進行司法創新,嘗試開通手機微信與當事人進行溝通聯系,多次通過“QQ”、微信解答當事人法律咨詢36余次,接受群眾在線求助或咨詢63余次。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動態反映法庭工作情況,為傳播司法信息創造了條件。
普法進村莊
由于山區閉塞的地緣因素,偏僻的山村群眾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法律知識更是知之甚少,當糾紛發生時,他們往往不了解如何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保護。為提高山村群眾的法制意識,法庭從2008年開始,定期對轄區案件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根據轄區常見的或某個時期、某個區域多發的案件類型,科學選題,精心制作普法宣傳單、電子宣教課件,與當地村委會積極配合,利用群眾農閑時間,采取舉辦“法律講座”的形式到山村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宣教。“法律講座”不拘場地,在村委會議室或者農村學校,擺上座椅板凳就地開設講堂,與群眾零距離座談互動;“法律講座”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通過列舉群眾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或配合下發的普法材料來講解法律知識。為提高群眾參與度,村干部事先在村里廣而告之,并帶頭參加學習。從土地使用權聊到民間借貸,從婚姻家庭繼承談到人身損害賠償,從證據的收集保存說到訴訟維權,今年以來,法庭干警共到轄區4個鄉鎮8個行政村開展“法律講座”普法8次,參加群眾達320余人次。“法律講座”既提高了當地群眾的守法誠信意識,也幫助村委會增強了依法治村能力,村民間的一些小糾紛通過村委會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便民實施全
進入桂五法庭內部,負責安檢的老李就會說:請自覺接受安檢!之后把物品放在標準的寄存柜內,安檢后再進行登記。法庭訴訟服務中心是按照上級法院要求建設的,有導訴臺,查詢臺,有電腦和打印機供當事人適用,來法庭的當事人一般訴訟能力較差,需要法官耐心的給予解釋,口頭起訴的,他們也耐心的作記錄工作。為方便當事人,法庭在完善“床頭立案”、“村頭立案”、“船頭立案”的基礎上,又創新實施了“午間立案”、“半小時立案”、“電話立案”等立案舉措。今年以來法庭還通過報請院領導批準,為社會特殊群體減免訴訟費用近6000元,確保依法維護他們的權益。審判庭和辦公室是隔離開的,法庭里三同步、監控等設備一應俱全,不論是法庭的硬件設施還是軟件配備都達標到位,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而保障當事人在程序和實體都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