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司法公開的“跬步”功夫
作者:趙大為 童田甜 發布時間:2014-08-12 瀏覽次數:2024
作為首批“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淮安中院一直將司法公開作為提升司法公信和隊伍素質的總抓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一條以量變促質變的道路,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感覺司法公正“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
法院開放日:5年來,開展56期,迎來各界人士2742人次,其中面向特定群體16期,原先的固定內容進展成如今的靈活安排。
2009年6月,淮安市中級法院從原來的鬧市區健康東路搬遷至現在所在的翔宇大道上。該院沒有舉行慶典,而是通過當地報紙等媒體邀請社會各界來院參觀。
五年以來,淮安“法院開放日”不僅每月10號雷打不動地舉行,而且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不斷改進,根據群眾需要隨時開放,還開展了“媒體看法院”、“勞模看法院”、“少年兒童看法院”等多項專題活動。
2013年底,一名網友在淮安當地民生論壇“淮水安瀾”上發帖質問法院:“我又不是壞人,到法院打官司為何還得受檢查?”盡管法院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回復該貼,并將相關規定粘貼在后面,但是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不少人跟帖稱:“法院還是門難進啊!”
針對這一情況,
陳列室內,該院法警支隊大隊長邱長勤向大家展示了從當事人身上搜出或繳取的違禁物品,其中有企圖潑向他人的硫酸、有自殺用的藥片、有便于藏匿的小刀片、有幾米長的鐵棍……
邱長勤從柜子里拿出一瓶“礦泉水”,向網友們講起了“背后的故事”:一名婦女過安檢的時候警示燈一直在閃動,可是就是找不到違禁品,這名婦女淡定自若地說警示燈閃動是因為自己身上的紐扣是鐵制的;細心的邱隊長拿過她手中的“礦泉水”,打開一聞,發現竟然是一瓶汽油。
網友們感慨:“這些東西要是直接帶到法庭里面可真不得了,安檢太有必要了!”
微博微信:4年來,發布各類信息9102條,擁有粉絲30余萬人,收到轉播、評論、點贊等互動22306條,幫助網友解決立案、查詢、咨詢、執行等實際困難人600余人次,由原先的發布信息發展到如今的互動交流。
為適應時代發展,淮安中院于2014年3月開通微信訂閱號,并通過了官方認證。
通過微博、微信,淮安中院不僅隨時發布工作信息、重要活動、訴訟指南、直播預告,適時公布一些典型案件的案情和審理結果,而且還多了一條與網友們互動的途徑。
今年6月,該院微博管理員發現一條私信:“和你們發的案子類似,我有個朋友也是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他現在投案能認定為自首嗎?”
管理員立即將相關法律規定發送了過去。
一條私信很快又發送回來:“我那位朋友還年輕,真因為這個坐牢了怎么辦?”
盡管不知道事情的真假,這個問題也似乎不在法院回答的范圍內,但是淮安中院微博管理員還是很認真地斟酌后給與回復:“逃避從來都解決不了問題,勇于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
就這樣,管理員連續發出8條私信和這位“見不到面”的網友進行了交談。終于,那邊沉默了下來,十幾分鐘后,發來了最后一條私信:“謝謝你,我決定自首了。”
庭審直播:4年來,舉辦圖文直播154場,視頻直播47場,法官們從原先的應付推諉變化成如今的積極參與。
2010年,淮安中院剛剛推行庭審直播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法官們普遍擔心掌控不了庭審“丟人現眼”,院長信箱里收到了七八條要求取消庭審直播的意見。
群眾認可的事情就要做下去,淮安中院一方面加大對庭審直播工作的釋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出臺文件規劃出庭審直播工作路線圖,將任務分配到各個部門。
隨著技術漸漸成熟和庭審直播工作的有序推進,該院在庭審直播工作中再進一步,專門購買了相關器材,開展視頻直播工作,更加全面、直觀地展示庭審過程。
漸漸地,法官們習慣了“攝像頭下開庭”,同時也發現庭審直播的當事人對法院判決更加信任,對庭審直播工作由抵制變理解,由被動變主動。
今年5月份,淮安中院受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原被告共7人。該案在當地影響較大,有人認為“殺人就要償命”,也有人覺得被告也有一定有錯,還有人根據自己平時與原告的接觸感覺“不是壞人”。承辦法官陳書敬在認真研究案情的同時主動申請對此案庭審直播。
陳書敬是去年來到淮安中院掛職的青年法官,她對法官們參與庭審直播的積極性印象深刻,感慨“庭審直播是自己這次掛職最大的收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