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友洪:在共建互動中推動法律擁軍工作新提升
作者:董友洪 發布時間:2014-07-23 瀏覽次數:1358
“司法擁軍零距離,軍地共建促和諧”,這是在句容這片“山多水多部隊多”的土地上,句容市法院自1998年在全省法院系統率先成立涉軍維權合議庭后,通過近二十年的司法實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律擁軍工作的新載體、新模式、新內容,維軍權、解軍難、穩軍心,將涉軍維權工作不斷推向深入,為鎮江七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深入調研,與時俱進,與部隊法治軍營建設同頻共振。
近年來,軍隊法治建設是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的必然要求,面對著法律擁軍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面對著部隊建設和基層官兵更急迫更廣泛的法律需求,句容法院主動作為,院黨組帶隊深入走訪各駐地部隊,了軍情、知軍需,做到“軍有所呼,法有所應”,詳細梳理部隊的法律需求,并在黨組會上做出專題部署,整合全院各部門資源,組建“涉軍維權工作室”,出臺《關于加強涉軍維權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涉軍維權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長效化開展。
二、立足審判,快速維權,全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涉軍維權案件雖然數量不多,但政治敏感性強,社會影響較大,處理稍有不慎,輕則影響官兵安心服役,重則對國防安全和軍隊戰斗力造成不利影響。如何在堅持依法維權、平等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涉軍維權案件的特殊性,妥善審理好每一起涉軍維權案件,是人民法院提升法律擁軍、涉軍維權能力和效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暢通涉軍案件“綠色通道”。建立“軍人軍屬專用”立案窗口,專人辦理涉軍維權案件立案工作,涉軍案件登記表及卷宗材料加蓋“涉軍”印章,并使用專用卷宗袋,涉軍案件立案、審理、執行、結案全程加強部門間溝通銜接、聯動配合。另一方面,要加強涉軍案件審理。成立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權益合議庭,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熟悉軍隊情況的審判人員,集中優勢審判力量,對涉軍案件進行審理;對涉軍糾紛比較集中的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民事案件,盡可能地用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優化案件處理效果,促進案結事了人和;逐步完善涉軍案件聯合調處和回訪機制,健全涉軍維權案件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加強與部隊領導和政治部門在涉軍案件調處、法律釋明、判后回訪答疑等過程中的協調配合,有針對性地做好涉案官兵的思想工作,促使涉軍案件妥善化解。
三、與法伴行,法進軍營,深入開展法官志愿者活動
近年來,句容法院不斷創新和豐富法律擁軍工作形式和內容,在在部隊建立“法律擁軍工作站”,選派優秀法官組建“法律擁軍宣講團”,并充分發揮“法院開放日”、巡回審判等載體的作用,加強與部隊官兵的零距離接觸。近期,句容法院啟動了“與法伴行--送法進軍營”系列志愿活動,針對部隊官兵在調研中所反映的需求熱點法律問題,通過“一組法治展板,一套法律書籍,一堂法治講座,一場法律咨詢,一張法律擁軍聯系卡,一臺技能聯誼”的“六個一”活動,“法律擁軍宣講團”的法官志愿者們將官兵所需送進軍營,并與官兵建立常態化聯系,完善法律服務跟蹤機制,讓官兵在有法律需求時,通過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能與法官志愿者直接交流,真正實現法律擁軍五個轉變:即法律服務由形式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由內容廣泛化向針對性轉變,由時間集中化向常態化轉變,使官兵接受法制教育由被動向主動轉變,使法院送法進軍營由“強加”型向被需型轉變。
四、“雙進雙聘”,互助共贏,合力促進軍地和諧
一方面,法院要發揮專業優勢,通過涉軍案件的審理和多種形式的法律服務,維護部隊穩定和諧,消除官兵后顧之憂,增強部隊整體法律素養;另一方面,部隊官兵對優良革命傳統的傳承,以及堅定的政治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團結進取、英勇無畏的優良作風和精神風貌,將對法官隊伍建設和法院內部管理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和有益的借鑒。出于這一考慮,句容法院與駐句部隊建立了“雙進雙聘”長效共建機制。“雙進”即人民法官進軍營,部隊官兵進法院;“雙聘”即法院聘請軍官擔任國防政治教育輔導員、特邀調解員,部隊聘請法官擔任法制教育指導員。通過這一制度的推行,實現法院與部隊良性互動,增進法院與部隊互助共贏。
依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是人民法院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是一件利國利軍利民的大事,需要軍地同心協力、攜手共建。句容法院將進一步發揚法律擁軍的優良傳統,與部隊官兵共建共贏,推動涉軍維權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