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想去實現我的夢想!”當有人在抱怨基層法官工作累、收入低的時候,她卻毅然放棄北京某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工作,選擇到基層法院做一名普通的法官。這一切,只因為她的心中有一個法官夢。一轉眼,已是七年光陰,如今她的身上依然保持著職業律師的干練和果敢,但更多的是法官特有的理性和睿智。

 

她,就是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劉曉夏。自踏上審判崗位,她勇于進取、刻苦鉆研、秉公執法、忘我工作,擔任法官四年來,共辦理案件919起,解決爭議標的額高達12.43億元,且無一錯案。劉曉夏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一名人民法官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綻放著她的法官夢想。

 

當事人心中的“曉夏法官”

 

每天清晨,這位面容清秀,襯衫窄裙,一副白領麗人模樣的80后女法官總會以“美麗心情”開啟一天的“戰斗”模式。商事案件紛繁復雜,處理難度大,對于這塊難啃的骨頭,劉曉夏憑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平易近人的性格,總是竭盡所能化解矛盾,給當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心中的法官夢,善待每一位當事人,謹慎辦理每一個案件,妥善解決每一起糾紛成了劉曉夏時刻牢記的三準則。她的當事人中有一半稱呼她夏法官,“我更喜歡別人叫我曉夏法官,因為這樣更能讓當事人有親近感。”

 

剛剛結束的庭審,出乎意料的快。怒氣沖沖走進法庭的被告某建筑公司負責人王某,坐到被告席上,一邊對原告以訴訟的方式向他要債表示不滿,一邊抬眼把法官端詳半天,突然,王某驚呼道:“劉法官,三年前你有沒有辦過一個園區工地上的債務糾紛……”通過王某的一番描述,劉曉夏也反應了過來:“是水墨三十度吧?我記得你,好久不見,這次又是怎么回事?”被劉曉夏認了出來,王某開心地一拍大腿:“就是嘛!我說怎么看著那么眼熟,原來是曉夏法官!就沖著你上次十多次的現場調解,那么辛苦,今天這個案件我就跟原告和解了。我馬上讓財務安排付款!”看到王某這么快就答應和解,曉夏法官一面與原被告敲定調解協議,一面安排書記員做調解材料。

 

“說實話,以這種方式這么快就完滿解決案子,真的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但這也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位當事人口中的曉夏法官,露出了招牌式的抿嘴微笑。都說法官在當事人心中的形象怎樣?當事人最有發言權。這么多年,劉曉夏在依法辦案的過程中,絕不擺起法律權威的架子,耐心傾聽當事人的訴說,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總是走進當事人的心中辦案。獨立辦案4年來,很多當事人對劉曉夏勝敗皆服,“曉夏法官”已然在當事人和律師中間有了很好的口碑,而這,也是對劉曉夏這么多年追逐法官夢想最好的肯定。

 

司法戰線上的“金融衛士”

 

說起虎丘法院的“金融衛士”,劉曉夏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涉鋼貿案件集中爆發,牽連著互保圈、三角債、民間借貸、勞資糾紛的涉鋼貿案件不僅案情錯綜復雜,且部分鋼老板因資金鏈斷裂而藏匿資產、玩失蹤,法院審理起來困難重重……眾多“無頭案件”如潮水般涌入法院。面對如此多的案件,還在哺乳期的劉曉夏一頭扎進了案堆里,一趟趟的跑鋼貿市場。為了解決送達難題,三伏天,她無數次趕往鋼貿市場,硬是做通市場管理方的工作,配合其一起挨家挨戶地敲開商戶的門;為應對當事人多的難題,她把開庭現場設在了鋼貿市場內;面對有些已經不在市場里的當事人,她一遍遍地打電話告知其辦理授權手續;電話、郵件、微信,為了能讓存在顧慮的當事人前來調解,她通過多種途徑做通工作,告知其法院的工作程序,調解的思路;每次十多家鋼貿商戶,經常要調解到晚上九、十點鐘……有一次,在集中調解的一批鋼貿案件中,一個姓黃的鋼貿商戶讓劉曉夏記憶猶新。她連續四天打了二十多個電話聯系他,可黃某還是心存顧慮,不愿意出面調解。無奈之下,劉曉夏只得冒著酷暑,親赴該商戶家中做釋明工作,可黃某還是“冷眼”相待,讓劉曉夏多次吃了閉門羹。第二天就是集中調解的日子,劉曉夏發了條短信:“黃先生,你執意不愿意調解也沒關系,作為法官,我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只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力幫大家解決問題,希望明天你能到場。”第二天,本以為黃某還是會缺席的劉曉夏,卻意外的在調解的前幾分鐘看到了他,黃某不好意思地握著劉曉夏的手說:“劉法官,你的執著精神打動了我,我愿意參與調解。”那天,到場的十二家鋼貿商戶經過反復協商均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回到家,已是晚上十點多。

 

為快速高效、利益最大化地維護涉鋼貿案件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劉曉夏摸索出了集中送達、集中保全、集中調解、集中開庭的“四集中”工作模式,前后審結了該類案件183件。華夏銀行蘇州分行為表謝意特意送來了錦旗,稱其為“金融衛士”。

 

說起這位“金融衛士”,很多當事人甚至是敗訴方都對其夸贊有加。“我記憶較深的是一個敗訴企業的代理律師發給我的一條短信,讓我感動了好久,也更讓我堅定了當一名法官的夢想。”那是一個涉及保險責任范圍的保險合同糾紛,劉曉夏經過再三衡量,作出了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宣判后,劉曉夏跟原告律師說:“對不起,您要是還堅持您的觀點,可以上訴。”沒想到原告律師不僅沒有對敗訴的事實氣急敗壞,反而客客氣氣地對劉曉夏說:“我與當事人商量后決定不上訴了,曉夏法官,我服你!”事后,該律師還發來一條短信:“原來,律師可以做得更像理想中的律師,法官也可以更像理想中的法官!與您一起辦案,就像聽音樂!”。

女兒眼中的“加班媽媽”

 

“加班”,是劉曉夏女兒小想想繼“爸爸”、“媽媽”、“奶奶”之后學會的又一個詞語。

 

“媽媽去哪兒了?”對于小想想來說,這也許是她懂事后最常有的疑問。

 

作為一位年輕媽媽,更作為一名女法官,對于家庭和工作有著太多的無奈。自從進了法院,加班已然成了劉曉夏習以為常的事情。“披星戴月幾乎成了我們的職業特征了。”對于加班,劉曉夏是這么笑著回應的,可說起自己的女兒想想,劉曉夏則有著太多的愧疚。2013年下半年,案件的暴增讓劉曉夏和她的同事們成了加班狂人,每周連續三四個晚上加班到九、十點鐘不說,放棄周六的休息時間來辦案對她來說更是家常便飯。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劉曉夏的家中還有一個剛斷奶的女兒。一歲多的孩子正是需要媽媽的時候,可女兒想想卻時常看不到這位“法官媽媽”,小小的身子經常趴在窗戶邊,從下午六點開始就眼巴巴地等著媽媽回家。為此,在納米技術研究所工作的丈夫為了支持妻子的法官夢想不得不調整科研安排,化身超級奶爸,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每次我女兒找我,我丈夫便和她說媽媽在加班,讓她乖乖的,她就懵懵地點頭,可能她也不知道加班是什么意思,但是加班卻成了從她嘴巴里講出來的第四個詞。”說起自己懂事的女兒,劉曉夏一臉幸福,“有時候女兒想跟我一起睡,看到我要加班就會說媽媽累,親一個抱一個就好,我那時候真是又窩心又愧疚。”

 

“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存在差距,平衡很難,犧牲也在所難免,但是我想要通過努力把差距盡量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