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通常指政府控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制度體系,包括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筆者認為,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基層治理是基礎環節,基層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依賴于制度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又要通過治理方式的創新和轉變來實現。

 

法治鎮江建設十年來,作為一直處于改革創新中的基層法院,潤州區法院始終肩負依法治理的歷史使命,堅持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以審判機制的創新為主線,在促進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征程上留下了堅實的足印,用生動的司法實踐詮釋了法治鎮江建設的生機和活力。

 

一、創新便民利民的訴訟機制,讓人民群眾方便快捷有效地維護合法權益

 

社會治理說到底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具體到司法領域,就是要在執法辦案中貫徹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方便快捷、低成本有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此,潤州區法院首先從完善訴訟服務機制上入手,以訴訟服務中心為樞紐,在便民訴訟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

 

首創“門診型”、“一站式”訴訟服務平臺。在全市法院率先創立了“訴訟服務中心”,在原來的立案大廳基礎上增設窗口,將訴訟引導、風險提示、訴前保全、立案接待、司法救助、信訪處理等多種功能“一站化”,避免當事人奔波往返。訴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省法院訴訟服務規范化先進集體。建設標準化無障礙法庭,方便特殊群體訴訟。建成全省首個殘疾人法庭,并為殘疾人提供訴訟引導、司法救助等服務。2014410,中央第三巡回督導組來我院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督查指導時,給予充分肯定。

 

開展巡回審判,減輕當事人訟累。率先在鎮江高速交警大隊建立巡回法庭,就地調解處理案件多發、矛盾隱患大、事關群眾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經驗做法多次在全省法院會議上進行介紹。還逐步完善網上立案、預約開庭、假日法庭、電子簽章工作機制,減輕當事人訟累。

 

推行一線工作法,延伸服務觸角。大力推進社會法官工作站制度,共建立社區法官工作站、訴訟服務聯系點35個,基本做到社區建在哪里,法官工作站設在哪里。在楊家門社區設立全省首個少數民族法官工作站,定時安排法官駐站為少數民族居民提供法律咨詢,調處鄰里及家庭矛盾,舉辦“下午四點半法制講堂”,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二、創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增強社會矛盾化解能力

 

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是世界各個法治國家普遍追求的目標,也是法治鎮江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化解矛盾糾紛主戰場的基層法院,潤州區法院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圍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行制度創新,著力推進訴訟內外互補體系的構建。

 

加強法律釋明與訴訟分流指導。在立案時,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尤其是對勞動、醫療、婚姻家庭、人生損害賠償等事關民生利益的案件,及時向當事人釋明其他非訴解決糾紛機制的優勢,引導當事人理性解決糾紛,盡量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訴前,化解在訴外。

 

加強訴調對接,聯動調解合力化解矛盾。在立案大廳附設人民調解室,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與市消協、區婦聯、社會保障等10多個部門進行訴調對接,并加強對人民調解、基層組織調解、行政調解等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賦予各類非訴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效力。在市醫患矛盾調處中心設立醫患糾紛巡回法庭,實行醫患糾紛調解點與點對接。

 

加強對非訴調解的業務指導。定期派出法官到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行業協會開展業務交流。并通過召開例會、組織培訓、開展講座、安排庭審觀摩、聘請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等多種形式,幫助社會化調解力量提高法律業務水平和解決糾紛能力。

 

三、創新司法公開制度,推進司法民主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公開是現代法治社會普遍遵循的一項司法原則,是依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潤州區法院作為全省司法公開示范法院,在全面推進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的基礎上,始終堅持“三個面向”深化司法公開。

 

堅持面向當事人深化司法公開。圍繞當事人的需求全面全程面公開。公開審判流程,保障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將法官職業照片懸掛上墻,在各業務部門設立審務公開欄,保障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權。公開審判過程和裁判結果,首創判前釋明判后答疑制度,讓當事人打一個公正、明白、受尊重的官司,增強當事人對司法裁判的信任和認同。

 

堅持面向公眾深化司法公開。“經常、主動、深入”加強代表聯絡,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法院工作、觀摩庭審,獲得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社會公眾自由旁聽庭審制度,對重大審判案件進行庭審直播。建設潤州法院互聯網站,及時、全面地發布法院工作的方針政策、公開重大案件的審判情況、重要活動部署。建立法院開放日制度,每月確定一天為固定開放日,讓社會公眾走進潤州法院,感知法院文化和司法過程。依托“啟園”法律道德基地與全市15家單位共建各類基地,法院文化與社會公眾共享。

 

堅持面向媒體深化司法公開。面對網絡新興媒體的挑戰,堅持主動出擊,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焦點、敏感案件的審理情況,及時公開法院隊伍建設、廉潔司法、司法作風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威信。

 

四、創新司法救助機制,確保“有理無錢”的人打得起官司

 

司法救助制度是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政治和法治文明程度的主要標準之一。為認真解決社會弱勢群體“打官司難”、“執行難”等問題,在區委和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司法救助基金、執行救助基金制度,每年年初財政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切實保障了“有理無錢”的人打得起官司,打得贏官司。

 

建立當事人訴訟能力評估機制。在立案時對當事人的訴訟能力進行必要的評估,對訴訟能力較差的當事人及時給予訴訟指導。對未成年人、婦女、老人、殘疾人、失業人員,在訴訟咨詢、訴訟費減、緩、免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幫助,使其不因經濟困難打不起官司、不因訴訟能力弱打不贏官司。

 

加大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救助力度。針對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多的實際,設立了專項執行基金,對急需醫療費賠償的困難受害人,除減、緩、免訴訟費外,采取先予執行、墊付賠償金、執行救助等措施,及時解決受害人燃眉之急。

 

2013年,潤州法院就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及時提供司法救助189人次,同比上升1.15倍,緩、減、免交訴訟費11.9萬元,同比增長31.2%

 

五、創新延伸服務機制,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大力開展司法建議活動,結合在審判活動中發現社會治理的薄弱環節,通過深入調研,認真梳理、分析原因,及時向有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如通過案件類型分析,發現一定階段涉及拆遷的虛假訴訟呈多發態勢,專門進行研究,深入分析了涉及拆遷的虛假訴訟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促成全市法院出臺防范涉及拆遷的虛假訴訟對策。針對借款糾紛增多帶來的金融安全隱患,組織專題公關,先后向四大銀行及其他金融單位提出多個方面的司法建議,引起金融單位的普遍重視。

 

積極引導和促進行政首長出庭應訴。推進行政首長出庭應訴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潤州區法院在行政審判中通過庭前提醒督促,庭后通報反饋,積極促進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2013年行政訴訟案件行政首長出庭率達100%,搭建了行政相對人與行政首長平等對話、直接溝通的平臺。

 

回顧過去,潤州區法院立足改革創新為推進法治鎮江建設作出了不懈努力。展望未來,潤州區法院將繼續奮發進取,銳意創新,為法治鎮江的新發展,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