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寬明 本報通訊員 趙正輝 沙 莉)   早在1994年,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人民法院就成立了“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合議庭”。15年來,該院審理和執行涉殘民事案件2587件,保護殘疾人獲賠金額4000多萬元,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助殘先進集體”稱號。

518,“全國助殘日”,該院“助殘工作站”揭牌的這天上午,記者來到南長法院。

上午10時許,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女子,坐著法警推動的輪椅來到立案窗口,向法官遞上了一疊書面材料。法官詢問、審查后,在立案審批表上加蓋了一枚綠色印章??殘疾人訴訟專用印章。

“助殘工作站”副站長、該院副院長林春江介紹說,這是南長法院的發明“專利”。每一件進入南長區法院的涉殘疾人案件,都會蓋上這枚綠色“印記”,進入該法院司法助殘的綠色通道。

記者在這條綠色通道上看到,該院對殘疾人的司法關懷無微不至:辦公大樓門口,設立了殘疾人專用通道;殘疾人來訪來訴,有接待專區、專用法庭、專用衛生間等;法院還專門準備了拐杖、輪椅,墻上還增設了扶手……

除了設施的便利,該院還設有殘疾人服務熱線;殘疾人來信來訪的院領導接待日;配備手語翻譯人員;實行殘疾人來訪“首問負責制”等。

在南長法院那份長長的“司法助殘”名單上,記者看到聾啞人滕某夫婦的名字。

滕某夫婦向法院申請執行4000元借款。被執行人徐某也是聾啞人,雙方矛盾尖銳。法官考慮到雙方都是殘疾人,為徐某減免了大部分訴訟費,并多次協調達成協議:徐某分期償還,每月支付250元。

這天,滕某夫婦拿回全部借款,對法官一個勁兒地點頭致謝。

該院曾經審理過一起拆遷糾紛,被拆遷戶家中有一名整日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法官積極與拆遷公司協調,最終為拆遷戶安排在一樓。結案兩個多月后,這位殘疾人來到法院,找法官述說難處。她雖然是住一樓,但從樓道大門進入自家的房門有三級臺階,輪椅不能順利進出。她想在自家的朝南院子的圍墻上開個門,但申請未獲批準。經接訪的法官多方聯系,殘疾人的申請最終取得了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批準。   

這位殘疾人對記者說:“我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抱著試試的態度來找法官的,案件已審結了,法官并沒有敷衍我,而是真心幫我解決問題,真是太感謝法官了”。

數據顯示,南長法院受理的涉及殘疾人權益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民庭庭長陳瑜介紹說,南長是無錫老城區,人口密度高。該區現有持證殘疾人約1.3萬人。為更好地保護殘疾人的訴權,法院對涉殘案件審理實行“就近、就地、就便”原則;對一些行動不便的殘疾當事人,采取“五上門”工作法:上門受理、談話、開庭、執行和回訪。

“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法院要用更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讓他們享受來自司法的溫暖,讓他們獲得心靈的平衡。”該院院長弓建明介紹說,近兩年來,為殘疾人緩減免訴訟費14.91萬元;為25名聾啞人聘請手語翻譯,援助費用達2.16萬元。

“助殘工作站”設立后,南長法院致力為涉殘案件當事人提供一站式、一體化服務。服務范圍,從民事案件擴展到行政、刑事、執行等各類案件;服務對象與國際接軌??不但包括持證殘疾人,而且擴大到疑似殘疾人;隨著條件改善,還要培養一批通曉啞語、懂得心理康復的法官,進一步優化服務,不斷發展司法助殘工作。

 

(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