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民法院相關課題組了解到,工資職級等待遇地區之間嚴重不平衡、發達地區法官遴選選調等是欠發達地區法官流失的主要原因。

 

據該課題組報告顯示,豐縣法院在過去兩年內就有9人通過上級法院選調和公務員考試離開原崗位,占到了2005年以來流失總數的70%。其中庭室部門副職以上的4,其中1名是黨組成員(兼庭長)。所有流失法官都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且平均年齡僅33,在該院工作平均時間僅為9年。這個群體對本科、法律碩士等原本比例不是很高的欠發達地區法院來說,無疑都是審判經驗豐富的骨干人員。

 

記者了解到,在蘇北不少欠發達縣市,因為中青年骨干法官的逐年流失,出現了35歲以下法官的“斷層現象”。

 

據豐縣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逐年流失狀況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嚴重影響了法院人才儲備,也使中青年法官在部門副職以上領導崗位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究其流失原因,該報告顯示,工資待遇低是首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在江蘇省2008年全面實施公務員陽光工資以后,蘇北地級市的城區和郊縣,在工資收入上出現了較大的“貧富差距”。

 

  比如,在南通、徐州、揚州等地,以往中級法院、市轄區縣法院在工資收入上相差不大,有些條件較好的郊縣因為財政相對寬裕,甚至比市區法院的總體收入稍高,但陽光工資后實行“一個口袋進出”,法院再不準許發放任何福利待遇,財政好于縣級財政的大市,郊縣法院工資低于市區法院三至五成,這種狀況引起的收入待遇失衡,已經影響到了法官隊伍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