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是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典型、最普遍、最基本的交易形式。依法妥善審理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促進交易流轉,維護交易秩序,推動財富創造,是司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應有之義。近五年,江蘇法院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商事審判職能作用,妥善化解各類買賣合同商事糾紛,維護交易安全及交易秩序,推動建立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將五年來全省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審判情況及相關風險通報提示如下:

一、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審判基本情況

近五年,江蘇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收案結案、級別管轄、地域分布、審判質效情況如下:

(一)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收案結案情況。2015年至2019年(本通報數據統計時間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15日),江蘇法院共計受理各類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210345件(其中新收案件數量為180555件,舊存案件數量為29790件),占同期各類商事案件總量的31.24%,標的總額1326.42億元。趨勢方面,近五年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新收案件數量分別為31351件、35094件、37604件、40265件、36241件(見圖表一),總體呈上升態勢。結案方面,近五年全省法院審結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197385件,結案率達93.83%,高于同期商事案件平均結案率。

圖表一  近五年江蘇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收案情況

1.png

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數量呈穩定增長態勢,分析成因,一方面系因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導致企業履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國內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的陣痛反映。江蘇作為經濟強省,經濟體量大、民營企業多、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對市場環境變化更加敏感,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數量上也有所體現。

(二)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級別管轄情況。按法院層級劃分,買賣合同商事糾紛審判任務主要由基層法院承擔。2015年5月起,一審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提高,一審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進一步下沉到基層法院。近五年,全省基層法院新收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133399件,占比89.40%。中級法院和高級法院新收一審、二審、審判監督類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15815件,占比10.60%(見圖表二)。

圖表二  近五年江蘇三級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收案情況

2.png

(三)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地域分布情況。各地新收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數量差異較大。整體來看,蘇南地區在新收案件數量上排名整體靠前。其中,收案數量前三位的地區分別是蘇州、南京和無錫,收案數量較少的地區是淮安、鎮江和宿遷(見圖表三)。

圖表三  近五年江蘇各地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收案情況

3.jpg

(四)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質效指標情況。近五年,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審判質效總體良好。其中,買賣合同商事糾紛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91.44%,大部分糾紛得以在基層化解。買賣合同商事糾紛二審案件發回、改判率12.66%,審判質量總體較好。但由于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基數大,發改案件絕對數量仍居于各類商事糾紛案件首位。買賣合同商事糾紛一審案件審理周期為89.60天,短于商事糾紛案件平均審理周期。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調解撤訴率趨于穩定,近五年分別是30.02%、32.13%、29.05%、30.05%、32.24%。

二、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特點

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作為最為常見的商事糾紛案件類型,主要特點是:

(一)買賣標的種類繁多。江蘇加工制造業發達,涉及機械裝備、五金機電、石油化工、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興行業發展迅速,涉及智能機器人、風電光伏產品、環保裝備等行業的買賣合同商事糾紛也逐漸增多。隨著個性化定制等商事需求日益旺盛,為特定買方專門定制產品引發的商事糾紛也較為常見。

(二)爭議焦點相對集中。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絕大多數由賣方提起,訴訟請求集中為要求買方支付貨款以及賠償相應利息損失或者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究其原因,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賒購現象普遍,導致欠付貨款糾紛成為主流。買方抗辯主要集中在行為人無權代理、未收到貨物、貨款已付、付款條件尚未成就、標的物質量及數量不符合合同約定、超過訴訟時效等方面。總體來看,此類糾紛的高頻爭點主要是買賣合同相對人的認定、標的物質量是否符合合同約定以及損失、違約金數額如何認定等問題。

(三)事實查明難度較大。買方提出質量抗辯的情形較為普遍,而質量問題屬于專業技術類問題,相當數量的案件需要啟動鑒定程序。有些案件中,買方主張存在質量問題,但因標的物已使用,質量問題究竟系標的物自身原因還是使用原因造成,即便通過鑒定程序,也無法得出準確結論。有些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規范,企業管理相對混亂,交易憑證保管不當,訴訟中無法提供有效證據導致相關事實無法查明。有些案件交易往來時間跨度長,涉事人員變動大,加之買賣雙方的相關陳述模糊不清,導致難以準確查明買賣活動的連續性、真實性。

(四)調解、撤訴率相對較高。買賣合同商事糾紛主要爭議在于貨款支付以及標的物質量,不存在類似擔保糾紛、借款糾紛、執行異議之訴“非黑即白”式的強烈沖突,在貨款、利息、違約金等事項上均有協商余地,不少案件的當事人之間存在長期合作,具有一定信任基礎,且商主體及時止損和向前看的意識較強,為矛盾化解提供了較大空間,更加易于人民法院開展調解工作,當事人自動撤訴的情況也較為常見。

(五)新類型案件時有出現。買賣合同雖然是最傳統的合同類型,但在網絡時代,以B2B網絡交易為代表的新類型買賣合同商事糾紛逐步增多,盡管此類糾紛法律關系及權利義務與傳統買賣合同無異,但在合同主體認定、合同效力認定、電子證據認證等方面仍給司法審判帶來不少挑戰。例如,網絡交易中“刷單”“薅羊毛”等不規范問題已經以訴的形式進入司法領域,對其合同效力如何認定存在爭議。交易往來中的微信記錄、電子郵件等證據的真實性認證問題也時常困擾司法實踐,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審判主要做法

江蘇法院持續加大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審判投入,努力提升審判質效,規范引導誠信交易,主要做法有:

(一)樹立正確裁判理念。一是堅持平等保護理念。與消費者不同的是,商主體的認知能力更高,締約能力更強,即使是商個人,通常也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因此,在審判中特別強調尊重商事交易規則,依法適用商事法律規則,平等保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二是堅持意思自治和利益平衡保護。堅持鼓勵交易原則,依法審慎認定合同無效,在尊重商業判斷和選擇的基礎上,兼顧合同當事人利益,合理認定違約損失,依法調整過高違約金。三是堅持發揮司法裁判的價值導向作用。強化守約者誠信行為保護力度,堅決杜絕不誠信者因裁判而獲益的情況發生,促進構建誠信市場。

(二)提高司法裁判能力。一是提高證據認證能力。依法適用舉證規則,細致審查有關證據,尤其在交易憑證數量多且不規范時,力爭做到款貨對應,還原真實交易情形。依法認定電子證據的證明效力,加大對新類型電子證據認證規則研究。二是提高合同解釋能力。嚴格按照合同解釋規則,以表示主義為原則、以意思主義為例外,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合理解釋合同條款,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三是提高業外知識水平。加強有關財務會計、稅收制度等業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法官裁判能力和專業性。

(三)降低訴訟經濟成本。一是規制濫用管轄權異議行為。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中,企圖通過管轄權異議制度實現拖延訴訟、拖延付款目的的不在少數。通過對濫用管轄權異議一方予以相應處罰措施,打擊違法失信行為,維護訴訟誠信。二是強化審限管理。依法嚴格管理審限,壓縮審理周期。嚴格審查鑒定程序啟動條件,鑒定成本明顯過高的以酌定方式代替鑒定。三是推動案件繁簡分流,實現難案精審、簡案快審。四是加大案件調解力度。對于存在調解空間的,善于運用商事思維加大調解力度,努力為當事人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

(四)統一糾紛裁判尺度。一是加強調查研究。開展“努力打造高質量司法”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密切關注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件類案異判問題,以發改報告、態勢分析、疑難解答、審判資訊等多種方式明確裁判尺度。二是加強案例指導。近五年,省法院公報刊發4篇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案例,為解決實踐問題提供案例指引。三是及時開展專題培訓。省法院定期舉行商事審判條線法官培訓,邀請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努力提升法官審判業務水平。

 

(五)借助外力化解糾紛。推動多部門協調聯動,共同促進糾紛的高效化解。與省工商聯聯合制定《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調對接工作辦法》,推動民營經濟領域的買賣合同糾紛通過商會、行業協會調解方式解決。與省工商聯共同制定《關于建立商事審判專業人員咨詢庫的意見》,聘請24名專業人員為咨詢庫成員,充分發揮專業人員發現行業規則、輔助認定事實、高效化解糾紛的優勢,推動商事裁判更加符合商事主體期待,提升商事審判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六)重視司法建議工作。依法延伸審判職能,充分發揮司法建議作用。部分法院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送司法建議,就加強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監督管理,維護保障合法經營者正當權益等提出建議,得到相關單位采納和反饋;向部分企業發送司法建議,就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秩序混亂、風險防范意識有待提升等進行提示,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幫助企業提升法律意識,防范經營風險。

四、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成因分析

買賣合同商事糾紛成因多樣,既有當事人履約能力不足等客觀原因,也有誠信意識、法律意識缺乏等主觀原因。現就法律意識不強、風險防范不到位等問題分析如下:

(一)有關合同當事人。一方面,有的企業對法定代表人、分公司負責人選任不當、內控不力,公司印章管理不嚴,導致內部人員擅自以公司名義對外訂立合同引發糾紛,不少案件合同責任最終由公司承擔。還有些企業利用一些不具備實力甚至負債累累的關聯企業、空殼企業與他人簽訂合同,相對方在締約時未就企業資信進行審查,引發糾紛。另一方面,有的當事人對合同相對方審查不嚴,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引發糾紛。例如,實際施工人、項目經理、項目部或者分公司、公司職能部門未經授權,以建筑公司名義對外訂立合同,但加蓋的卻是技術專用章、資料專用章、檔案專用章等,相對方顯然對合同主體是否為建筑公司有進一步審查的義務,必要時應當向建筑公司進行核實,但不少相對人卻對此予以放任,引發糾紛。

(二)有關合同條款。相當數量的當事人欠缺合同意識,對合同重要性認識不足,引發大量糾紛。一是不少案件中,當事人未訂立書面買賣合同,或者就重要內容未作約定,發生糾紛后,缺乏裁判依據。二是有些合同約定不夠明確,條款理解上容易發生歧義。例如,合同約定“供貨方負責指導安裝調試”,是指供貨方負責安裝調試還是指導安裝調試產生分歧。又如,合同約定采用“先票后款”的付款方式,一方主張該約定系付款條件,而另一方主張開具發票僅系合同從屬義務。三是有的案件中,當事人之間存在多份合同,內容相互沖突,就應當履行哪一份合同產生爭議。四是有的當事人粗心大意出現筆誤,因標的物數量、價格書寫錯誤引發糾紛。

(三)有關證據收集。有的當事人雖然在質量檢驗期間內提出了質量異議,但未留存相應證據,導致喪失求償權利。有的當事人對出庫單、送貨單保管不當,對簽收人身份核實不到位,導致法院難以認定貨物已實際交付。有的當事人僅依據其單方制作的對賬單等證據要求買方支付貨款,買方并不認可此類證據,導致已付貨款金額無法查明。有的當事人對買方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否認定賣方已經履行交貨義務或者買方已經履行付款義務發生爭議,引發訴訟。有的當事人對微信、郵件等電子證據保存不當,無法提交原始記錄,以致相關證據不具有證據效力。

五、給市場主體的建議

針對前述問題,建議如下:

(一)履行買賣合同要誠信。“一分信譽十分財,十分信譽黃金來”,買賣雙方要牢固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堅持合同嚴守原則。賣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供貨義務,保證所售貨物符合合同約定,并依法、依約履行合同附隨義務,如交付相關憑證、說明書,完成安裝義務,履行質保承諾等。買方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付款方式,及時履行支付貨款的義務。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需要變更合同內容的,應當主動告知對方協商解決,并及時書面變更合同。履行不能時,也應當及時主動履行告知義務,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后,應當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其他義務。

(二)審查合同主體要謹慎。交易相對方資信狀況良好、履約能力較強,是保障買賣合同順利履行的前提和基礎。合同簽訂前,建議通過企業信用查詢網站、手機APP軟件等渠道,調查了解交易相對方的經營狀況,如有無固定經營場所及注冊資本、股東信息、企業年報、財產擔保等相關信息;公司涉訴情況,如有無未結訴訟案件、執行案件,有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情況;其他風險信息,如是否存在欠稅、經營異常、行政處罰及其他關聯風險、輿情風險等。合同簽訂時,應當確認簽約主體與交易主體是否一致,特別要注意審查區分總公司與分公司,承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掛靠人與被掛靠人,買受人與居間人,有關關聯企業等,避免主體識別不清發生糾紛。簽約主體為個人的,應當要求個人簽名捺印;為企業法人的,應當審查行為人有無代理權以及是否超越權限范圍,并注意保存授權文件,尤其是在對方使用“工程項目章”等印章或者系單位部門、項目經理等簽訂合同時,應當要求公司確認或者明確授權,并要求加蓋公司有效印章。

(三)訂立買賣合同要規范。關于合同形式,要盡量簽訂書面買賣合同,切忌在合同上隨意涂改,確需涂改的,應當由雙方簽字蓋章予以確認;要注意審查首部與尾部記載的簽約主體是否存在遺漏或者不一致等情形。關于合同內容,要合法、完整、明確,通常應當包括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以及爭議解決方式等,鼓勵參照買賣合同示范文本訂立合同。合同條款切忌語焉不詳,尤其是對質量要求、標的價格、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費用應當約定明確。制定合同條款時要反復斟酌,對可能存在不同理解的條款及時修改。合同簽訂時要再三核對標的物名稱、數量、價格等核心條款,避免出現筆誤。另行簽訂補充協議的,應當注意填寫簽約日期,并特別注明與原協議條款存在沖突時的適用規則。

(四)經營管理企業要科學。一是加強制度管理,建立科學、規范的公司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法務、財務、風控、業務部門的配合銜接,規模較小的企業也要做好日常賬目管理、提高合同意識;做好授權文件管理,做到授權明確,盡量減少使用空白授權文件;加強公章管理,避免出現亂蓋章的情況。二是做好人員管理。定期對員工開展業務培訓,促進員工行為規范;加強法律培訓,提高員工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加強對分公司、實際施工人、掛靠人的管理,定期進行檢查。三是提高證據意識。賣方而言,應當注意保存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各項證據,如電子郵件、送貨單、對賬單以及相關微信記錄等,如果買方僅出具欠條、收貨憑證的,應當注明對應的貨物批次、數量及價格等信息,并要求買方有關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司公章;買方而言,需要保存好付款憑證,尤其要注意憑證與相關貨物的對應關系。長期合作的公司,應當建立定期對賬制度,避免因時間過長導致賬目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