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社區聽呼聲,進入家中問需求,融入心中干實事,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緊緊抓住聽民聲、問民情、辦民事三個環節,堅持“三解三促”與完善民意溝通機制結合,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結合,與化解涉訴矛盾結合,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多元化接訪聽民聲,健全完善民意溝通機

 

“吳院長,我們江南新村最近常常發生盜竊事件,連放在外面曬的衣服都有人偷,還有小區里溜狗的人多,弄得狗的排泄物到處都是,物業也不管管,您可得好好幫我們反映反映。”在江南新村住了十幾年的張大媽一肚子苦水。今年315日,作為新一屆人大代表的吳猛院長來到金山社區,接待社區居民,收集民情民意。

 

金山社區所在地——江南新村是鎮江的老小區之一,社區居民向吳院長反映關于物業管理不到位、小區需要盡快出新、社區困難群眾幫扶等問題,吳猛院長認真記錄下民情,“為更好的服務群眾,我們在金山風景區對面的金山湖法庭已經開始建設了,我們會結合法庭的建設,更好地為金山社區的老百姓服務。”在社區設立法律服務站,就地開庭巡回審判,為社區困難群眾訴訟開辟“綠色通道”并減免訴訟費,吳猛院長堅定的承諾不僅給張大媽吃了顆定心丸,也讓圍觀群眾看到了希望。

 

4月份,該院又組織開展了“接訪月”活動,以院領導為主導、業務庭和法庭庭長參加、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參與進行大接訪,接待來訪群眾30余人。同時,建立落實了電話接訪、點名約訪等制度,方便群眾隨時來訪。

 

“電話接訪、點名約訪制度很好,我晚上很晚下班,跟立案庭張小兵庭長聯系了,他特地等我到七點鐘。”因勞務糾紛長期上訪的張平凡十分感動。

 

“法院接訪要形成制度化,重在監督落實,真正為民解憂,所以只要有群眾來反映問題,我們就要耐心傾聽,并給予勸導、說服,及時給予回復。”分管立案信訪的副院長馬力堅信只要人人有接待,件件有答復,來訪群眾終會逐漸減少。

 

成員走訪問民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接待居民、收集民意、接訪群眾只是溝通渠道,落到實處還是要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該院黨組沉下身子干實事,在對轄區實行分片聯系,逐戶走訪掌握第一手情況后,與基層社區10戶困難家庭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根據新建大型社區的需求,設立8個社區法官工作室,選派審判人員擔任社區法官。“潤州法院設立的社區法官真好,很多居民間的小糾紛不出社區就得到解決,法官還幫助我們對社區調解員進行培訓,幫我們解決了調解員法律知識薄弱、調解能力欠缺的大問題!”楊家門社區黃玲書記對法官進社區十分歡迎。

 

火紅的5月,該院集中走訪慰問金山社區、琴園巷社區困難群眾5戶,為他們送去糧油和慰問金,給她們的生活送去一縷陽光。金山社區殘疾居民于女士丈夫患病去世,兒子小陳一直是該院希望工程資助的對象,“院長叔叔:上個學期我又被評為三好學生了,考試成績也在班級前三名……”每個新學期,院長吳猛都會收到小陳寄來的感謝信。“小陳媽媽,小陳成績很好,我們很開心,今后我們會一如既往的關心他的學生、生活,你們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也可以告訴我們。”

 

金山社區居民姚女士身患肺癌、長期需要服藥的,女兒剛大學畢業尚未找到工作;琴園巷社區居民沈老太年過八旬,常年孤寡,身體狀況十分不好,行動也十分困難……,“你們放心,有困難及時找我們反映,我們一定會盡力幫助解決。大家放寬心,保持樂觀的心態,多鍛煉身體,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善做思想工作的政治處主任姚維新與困難群眾拉起了家常。

 

3月,寒風依舊料峭,副院長馬力陸續走訪了黃山園藝廠、韋崗鐵礦、工業園區內廠礦等多家企業。很多企業反映了企業改制、招工難、生產成本提高、環境污染等多方面問題。馬力聽后深表關切,回院后立即召集審判一線法官商量如何通過司法手段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法院聯系企業工作站”由每周法官駐站一次增加到三次、法官劃片區負責制、執行聯動“110”、困難企業“綠色通道”、司法建議等一系列組合拳,與企業風雨同舟。

 

帶案下訪辦實事,化解涉訴矛盾糾紛

 

“老板讓俺五一節加班,俺該咋向他要工資呢?”“生完孩子后上班,廠長叫我別來了,我能起訴單位嗎?”“我幫老板送貨出了交通事故,是找肇事者賠還是找老板賠?”該院勞動節前夕在桃一社區設立的法律咨詢臺人頭攢動。

 

深入社區村落,接地氣才能貼民心、惠民生。該院剛設立的金山湖法庭所轄桃一社區是老小區,老年人及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家庭關系、鄰里糾紛、勞動糾紛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又由于這部分人口法律知識都普遍欠缺,對日常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都無法解決。急需補充相關的法律常識。為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律素質和意識,勞動節前夕,該院的流動法律咨詢車開進了該小區。

 

據統計,此次活動共解答來自餐飲、娛樂、建筑等行業外來務工人員法律咨詢30人次,向周邊群眾發放法律宣傳資料百余份。

 

“現在開庭,原告宣讀起訴狀,講明具體的訴訟請求和理由……”一塊法徽、一條橫幅、幾張條桌,一起相鄰關系糾紛在五洲山村就地開庭。

 

案件的原、被告是表兄弟。兩家住房共用一條巷道通行,兩年前,雙方因排水產生糾紛,進而發展到一方在巷道內設置障礙,不準另一方通行。導致矛盾越鬧越大,進而告上法庭。

 

法院將庭審搬到了村里,并請來熟悉情況并德高望重的村中長者進來勸導和評議,主打親情牌,最終雙方當事人在法官主導、群眾參與的道德評議下,都作出了一些讓步,為案件調解往好的方向發展打下了基礎。

 

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長尤鋼自始至終都在現場觀摩了庭審,他認為:將庭審搬到現場,由身邊的人評身邊的事,提高了村民的道德水準,起到了極好的法制宣傳效果。今后再發生類似糾紛,村民心里就有了準則。

 

一幅“公正執法、信訪為民”的錦旗懸掛在立案庭庭長張小兵的辦公室內。當事人許某是一位三年來多次重復、越級上訪的信訪人,因為其房屋拆遷問題,她多次到鎮江中院、市交通局、市信訪局、拆遷單位等多家單位上訪,并且攜帶汽油桶,有自焚傾向。

 

該院專門成立處理小組,多次召開專門會議。一方面積極做許某工作,穩定情緒;另一方面多次與拆遷單位溝通,分析、探討在許某拆遷過程中的法律問題。最終在法院的協調下,拆遷部門與許某達成協議,重新確定了拆遷補償款。許某為表示感謝,特地去趕制了一幅錦旗送來法院。

 

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三解三促”活動中,院黨組共走訪了七個街道、兩個工業園區、三個鄉鎮,排查化解社會矛盾40余起,慰問幫扶困難群眾30人次,提出司法建議4條,并梳理出7件當事人矛盾比較尖銳,有信訪傾向的重點案件,由院黨組成員進行分工,責任到人,限期化解。由于涉訴矛盾化解工作掌握了主動權,今年以來,共處理涉訴信訪41件,成功化解38件。該院也被江蘇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先進集體,并連續兩年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一等功,今年1-7月,該院的審判質效綜合指標名列全市基層法院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