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明媚的陽光透過玻璃打在我那張陳舊的辦公桌上。桌上散放著幾張淚痕斑斑的信箋紙,那一行行稚嫩的小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刺眼。

 

寫信的是一個13歲的少年,叫蘇軒。一個純潔無暇的名字,一個豆蔻年華的年紀,但他卻承受著與同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壓力。曾經,蘇軒也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有疼愛他的父母,有關愛他的長輩,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是,這樣的溫馨與平靜在2005年其父有了外遇之后即被徹底打破,從此他便在父母的爭吵和打罵中畸形成長。

 

對于蘇軒的家庭情況,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從20088月開始,蘇軒母親曾先后三次向法院起訴離婚,并將其一人獨自留在租住的學區房內,對其生活、學習不聞不問,甚至在其生病吐血,住院三次后,都未曾去探望過。而其父則偶爾來交一次房租,留下一點微薄的生活費,便迅速離開,仿佛蘇軒并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他在信中寫道:“我很不幸,因為我父母就要離婚了,每當看到別人的爸媽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時,我心里就特別難受。我不知道爸媽當初為什么要生下我,把我養這么大又不要我,讓我在這個世上活受罪……爸媽,你們怎么忍心扔下我這個今年剛跨入十三歲的孩子,由我一個人租在外面,自己做飯吃,又一個人上學。在夜里被子掉到地上,凍醒了拾起來。我在夢中不知流了多少淚,可是誰給我擦呢?人家的孩子有爸媽接送上學,可我呢?一個人連嘴都來不及擦,甚至連眼淚都來不及擦就走進了教室……”這一行行催人淚下的文字讓同為人母的我久久不能平靜。

 

可憐無辜的孩子,你才在這世上走過13個年頭,卻學會了使用這么沉重的語言,如此成熟的口吻,你那幼小的心靈是該經歷過怎樣的重創才能將這繁雜的世事看得如此透徹,才能對這同齡人眼中的花樣世界感到如此疲憊?你的母親屢次起訴離婚,心意已決,面對這封特殊的來信,我頓時感到肩上的壓力似乎更重了一點。                                                                                                                                                                                                                                                                                                                                                                                                                                                 

 

受案后,我們高作法庭立即行動起來,分別通過代理律師、鄰居、親屬多方尋找蘇軒的母親,近一個月后仍杳無音訊。20107月,征得小軒軒的同意,我們法院借助電視臺報道了他的悲慘遭遇,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迫于輿論的壓力,軒軒的生母出現了,他堅持要和母親一起生活,但其母卻以種種理由拒絕撫養。經過法官多次調解,雙方終于達成離婚協議,孩子隨母親生活,撫育費雙方各半承擔。

 

然而,父母的離婚大戰在蘇軒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創,他變得性格古怪,在學校經常打漂亮女生,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能急得撞墻,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涂,而蘇軒的母親從未擔負起監護責任,判后便將他留給了年邁的奶奶照顧,自己卻一走了之。

 

出于母愛的本能,我了解到蘇軒的特殊狀況后深表憂慮:這個孩子如果再沒人關愛你,就全毀了!于是,我動員院里部分熱心法官,走進蘇軒所在的學校,和老師們共同商量挽救這個孩子的合理方案,并聯系其所在鎮婦聯、村委會關注這個特殊的家庭,關心這個可憐的孩子,另外,也主動邀請蘇軒到法庭談心,每逢開學均送去學習用品,節日里還送去慰問金。通過兩年多的多方努力,小軒軒受傷的心靈得到了有效撫平。

 

作為一為母親,我一直惦記著這個尚未成年的小孩。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快樂地成長,我就想到那封被我小心翼翼保存著的特殊信件,工作之余,偶爾也回頭翻看那有點泛黃的信紙,想到小軒軒如今也算健康成長,心中也倍感欣慰。作為一名法官,我深感自豪,因為我將愛融入審判,用愛重塑心靈,順利挽救了一名極有可能失足的少年,為社會增添了一個有益之才,自己也收獲了一份真實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