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是現代犯罪偵察中各國普遍采用的個人識別的有效手段之一。弗朗西斯加爾頓勛爵曾經有一句名言 “誰也不要因為指紋小而小看了他們”。

春秋戰國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懂得用押上手指凹痕的火漆作為重要信函的封條,而隨著封建社會的商業發展逐漸昌盛,商人們用指印代替在文書上簽名的方式也得到廣泛使用。

可惜的是,將指紋鑒別這一重大技術作為一門科學進行研究并發揚光大的卻不是中國人,而是比我們晚三千年認識到這一點的歐洲人。

法國人阿方斯貝蒂隆??全世界公認的罪犯指紋鑒定之父,其在巴黎警察局任職檔案管理員期間,對指紋研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正是因為這一小小的愛好卻成就了一門偉大的學問。貝蒂隆經過多年研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指紋資料記錄庫,還建立了初步指紋分類系統。1882年,法國警方利用他的指紋資料庫與一個謀殺 案現場的指紋比照,順利地找到了疑兇,這也成為歐洲刑偵史上第一起利用指紋鑒別成功破案的案件。

19世紀后期,英國人威廉赫謝爾在英屬殖民地印度胡格利地區首府任職,他發現有的中國商人用右手的指印代替在文書上簽名,從而受到了啟發,他要求印度士兵領取津貼時按下手印,因為在他眼里這些印度人都長的一個模樣,很難辨認,大部分還不會簽名。常常有士兵重復領津貼,冒名頂替的事也時有發生,可實行按手印這個方法后,這一現象再也沒有發生。經過長達十幾年的觀察、研究,赫謝爾發現,一個人的容貌和身體特征可能會因生病、傷殘而改變,指紋卻不會。同時期的英國醫生亨利富爾茨,在日本東京工作時由于對考古感興趣,他發現古代陶瓷碎片上留下的每一個人指印的都不相同,而且也并非都是因為手上沾有污物才能留下指紋。指印也可以是無色、透明的,借助自然光線,從一定角度上觀察,即便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到。這是因為手上的汗腺分泌物中帶有油脂,即使是干凈的手,只要觸摸物品,就能留下指印。富爾茨在倫敦《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發現和研究成果。

第一個開始真正研究指紋學的是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的表兄英國科學 家弗朗西斯加爾頓勛爵,他為指紋學做了奠基工作。加爾頓受達爾文學說的影響,對人體科學和智力特征的遺傳問題很感興趣。《自然》雜志社把赫謝爾的通訊地址給了他,兩人取得了聯系。通過對赫謝爾提供的指紋資料的系統分析,他將最常見的指紋分為三大類:弓形指紋、箕形指紋、斗形指紋。紋路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一個三角形的結構,大多數人都有,有的還不只一個,而且結構形狀不同,分布位置也不同。1891年,他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對赫謝爾多年的研究成果給予肯定,并對他無私的奉獻資料表示感謝。第二年,加爾頓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指紋學的專著《指紋學》,對偵探活動及后來的偵探學、犯罪對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真正將現代指紋學建立起來的是印度警署官員愛德華•亨利爵士。愛德華亨利爵士被稱為現代指紋學之父。在弗朗西斯•加爾頓死后,愛德華亨利爵士在加爾頓的指紋分類基礎上重新進行分類,將指紋分為五類,他在加爾頓三類的基礎上加了一類帳型紋,將箕形紋又分為兩類。1896, 愛德華亨利爵士在軍隊按照他的方法從事指紋鑒定的研究,他的這個指紋應用項目很快就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