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者鏡
作者:范德松 發布時間:2007-12-07 瀏覽次數:1286
我國古代一些為官者,在生活上注重節儉,在作風上潔身自好,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并對當時社會風氣的好轉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可資借鑒的榜樣。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自小養成吃苦的習慣,雖然后來坐上了皇位,但他深知奢侈之風不可開,故對自己要求一直很嚴格。他一生謹言慎行,很少接近娛樂歌舞,不看戲聽曲,更無酣酒夜飲的習慣。惟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調節過重的腦力勞動。他不款待群臣,也不設宴席,就是設宴席也極其簡樸。 1368年,朱元璋經過17年征戰,終于登上皇帝寶座后,設宴款待開國元勛,這是多么高規格的酒宴,但每人席上也只有一碟炒豬肉、一碗燉山羊肉、幾樣蔬菜、一壺水酒而已。
他平時生活簡樸,皇宮沒有雕梁畫棟,也從不種植奇花異草,倒是在空閑之地皆種瓜豆,也花紅果綠、郁郁蔥蔥。他一 日三餐十分平常,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幾個窩窩頭或米飯,再加上點辛辣葷菜,一般沒有大魚大肉,也從不上山珍海味。一直到年老身體不行時,這種簡樸生活才稍 有改善。
朱元璋對嬪妃、子女要求也很嚴格,他說:“珠寶不是寶,節約才是寶。”要求他們飲食要粗茶淡飯,可口即行;衣服未穿破不得丟棄;制衣剩下的布料也不準丟棄,要將其拼接成百納被或百納衣,施舍給老弱孤寡。因此,他在世時,親屬中沒有人敢鋪張浪費、驕橫奢侈。
朱元璋還一直注重對官吏廉潔的教育。登基伊始,他就諄諄告誡官吏:“現天下剛定,百姓財力乏困,比如初飛之鳥不能拔其羽毛。”“關鍵是讓百姓安養生息,只有廉潔的人才能約束自己讓利他人,貪婪者必剝削他人而肥自己,爾等千萬警惕啊!”
他還屢次召集群臣說道:“朕過去在民間,曾見到縣官儒生們多因闊而廢事,當胥吏的多因奸詐而弄法,導致百姓無法生存。”“貪臟枉法之弊不除,要想成善政,那是萬萬不能的。卿等要體察朕言:若守己廉而奉公,有如人行坦途,從容自在;如貪臟枉法有如在荊棘叢中穿行,寸步難行,縱使能僥幸逃出,也會體無完膚。卿等切切牢記”。
康熙時歷任知府、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的于成龍一生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他在任廣西羅城縣令時,縣衙既沒有朱門粉墻,也沒有大殿高堂,甚至連個土墻都沒有,只是一座用荊棘圍起來的院落,大堂只有草房三間,中間用土堆成方臺、上面鋪了一塊木板作為卓案。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一個農家小院,而身為一縣之長的于成龍每天就坐在這里處理公務,接待百姓,慰問疾苦。他在羅城為官7年,住宅是三間破屋,沒有廚房,只在案邊設灶,晚上頭枕鋼刀而臥,以防野獸襲擊。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調任福建按察使,上船前,他買了幾十斤蘿卜放在船上。人們覺得奇怪又好笑,問他:“這種便宜的東西,買許多干什么呀!”他說:“此去水路航程很遠,我要用它當飯吃。”在平常人看來,千里帶蘿卜是件可笑之事,認為清官只要為百姓多做好事即是大恩大德,又何必在飯菜上節省呢?殊不知,清官的品德正是從小事上養成起來的,而百姓也往往最能從小事中感受出官員的清廉。
于成龍不僅能在條件艱苦的地方為官過儉樸的生活,就是在生活比較富裕的江南為官,在許多官員以紙醉金迷為榮的情況下,他照樣過儉樸的生活。他以總督身份作表率,生活淡泊儉樸至極。因每日食粗糧、青菜,而被江南人稱為“于青菜”。
于成龍為官近30年,雖然已步入權勢顯赫的地位,卻依然保持著清廉的作風。他上任后便召集部屬訓話,告誡他們必須奉公守法,勤謹辦事。他自己身體力行,常常微服私訪,了解民情,暗察官吏,以致江南官吏每遇到白發偉貌者,即互相轉告,無不震撼。
于成龍去世后,暑中的官員去他家吊唁,看見他的遺物只有床頭一個破箱,里面有一套官服、官靴,瓦缸中粗米數斛和幾罐鹽豉。眾人無不相哭失聲,就連“平時心 憚成龍者,俱感動流涕。”康熙聞知后嘆息說:“于成龍因在直隸居官甚美,朕特地選他出任江南總督。聽說上任后,他變得不如以前好了。至病故后,始知他居家 清廉,甚為百姓稱道,或許于成龍向來所行耿直,于之不合之人挾仇陷害,造謠污蔑,是不屑之徒嫉妒也。居官能如于成龍者有幾人?”因而稱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加贈太子太保,謚“清端”,并御書“高行清粹”為祠額。
人們熟知的“海青天”海瑞在任右僉都御使和應天巡撫時期,嚴于執法。 嘉靖、隆慶年間,官場上那種言行不一、欺世盜名、因循茍且、明哲保身、同流合污、媒世取寵的風氣極為嚴重。社會上驕奢淫逸、貪臟枉法之風愈演愈烈,整個統治階級日益腐朽。海瑞出污泥而不染,崇尚節儉、樸素、處處清廉自守,對個人利益看得淡薄,從不謀取私利,其生活可用清、勤、慎、節四個字來概括。人們稱他為清官,不僅是由于他正直秉公,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由于他自身廉潔,在封建社會中作出表率。為了匡正時弊,海瑞主張規定滿“八十貫絞”的嚴刑。他認為,要禁 止貪污,必須繩之以法。他對那些貪官污吏、仗勢欺人的權貴們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打擊,深得人心。他還宣布“禁迫送、禁飭館舍”,“若本院妄有取用,是為法司犯法,有司鳴鼓攻之,律在不赦”。他曾反復申明居官者“止此柴馬,止此俸錢,出此之外,一文一分贓證也”。
海瑞死后,皇帝派來的官員王用汲檢查他的行囊,僅有俸金8兩,葛布1端,舊衣服數件,比一般寒士還清貧。王用汲見此,不禁失聲痛哭。為給海瑞辦喪事,他只好發動一些同僚湊了一些錢,并高度評價海瑞:“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
海瑞的棺柩送往長江口時,披麻戴孝的人排滿兩岸,長達百里。海瑞的棺槨經過每個縣城的城門口時,當地群眾也竟相出來護送,且不讓從城門中過,而是群眾主動扶持它從城門頂上過。理由是:海瑞是個高尚的人,不能讓他從低矮的小門走。
時至今日,在海南島和江浙一帶,仍流傳著許多關于海瑞的動人傳說。甚至還有人表示:“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仍可作為當今為政者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