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身修養
作者:王宇紅 發布時間:2007-11-23 瀏覽次數:1216
看書多了,可以開闊視野,開拓思路,修養自身,陶冶情操。讀書時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產生一些聯想,出現一些感悟,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日久天長,這些聯想、感悟、困惑就越來越多。于是,對一些問題的見解不同,對一些工作的干法不同,本來是和而不同,可與之為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不同在某些時候會帶來麻煩,會帶來疑團,也會使讀書人自恃清高,指點時弊,痛斥惡習,打抱不平。
面對一個多誘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長越大,卻越長越不知,也越來越不會做人了。因此,自身修養的關鍵是如何做人。做人總得有點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一股氣,人活一股氣。什么都離不開氣,尚氣在節。有了氣才能上檔次,比如志氣、勇氣、銳氣,骨氣、俠氣、豪氣,和氣、正氣、大氣。都與氣連在一起。有這種氣,才能站住腳,挺起腰;才能做人做到家,做人做到底。人要活得仗義。
書中總是離不開人物,即使教科書、理論書也與人物有關,書至少是人寫的,何況文如其人。我們從書中能看到不同時期、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大小人物,拿起書,自己就表現出了喜怒哀樂之情;放下書,賢者美德就體現在言行舉止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看書是看人,做事情做學問是做人。我警惕自己:
不能做變臉大師多面人
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因為有人反對,就不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了。韓愈的《伯夷頌》大贊"特立獨行"。
我從來不贊成唯唯諾諾、見風使舵、常變臉譜。遇到喜怒哀樂,我仍是那個一貫的我。被任用,不說過頭話;遭冷遇,不減當年勇;挨批評,沒錯不認錯。
蘇武十九年在匈奴,手持漢節,放牧公羊,歷盡艱辛。西漢名將李陵擅于用兵,曾以五千步兵對抗八萬騎兵,后與匈奴激戰,被擒,投降了匈奴,并被重用。他曾勸蘇武降,蘇守節不屈。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辯護,被治罪處以腐刑。三年后出獄,作了中書令。而后"隱忍茍活",發憤著述,經十多年努力,完成了《史記》。單傳有"李將軍列傳",記述了李陵降匈奴的經過(《史記》卷一百九)。
而在班固著的《漢書》里沒有寫李、蘇的單傳,有《李廣蘇建列傳》,從李廣寫到李陵,蘇武事跡也附于其父蘇建傳后,文中也未標其姓。結果,投降的李陵與不屈的蘇武形成鮮明的對照,蘇武不屈節、不辱命的英雄氣節感人至深。連李陵聞武返漢置酒賀武時都曰:"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現在,出的書以選取精華為名,單列了蘇武傳與史書相比不甚準確。
是對人忽高忽低的人可靠,還是不唱高調、不跟著風轉的人更可靠呢?我們要記取這種教訓,現今不應該、不習慣再空表態、唱高調。那些吝嗇語言、不隨波助瀾的人是忠誠黨的事業的難得的好人,不要把他們視為異己,當做另類,傷害其心。即便一直唱高調,不變來變去,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地方積重難返,問題成堆,有的同志卻在那里說大話、空話、套話、吹捧話,自命不凡。老百姓遇到此官,生厭;干部看見此官,可嘆;我們任命此官,汗顏。
不能投機鉆營找靠山
投機鉆營找靠山的明顯特點是勢利眼。太史公曾曰:"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翟公當初任廷尉時,賓客盈門。被免職時,門前寂靜得可設網捕雀。翟公復為廷尉,賓客又欲往。翟公就在自家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政治包括政治道德。政治道德決定著政治好壞。中國的文化是道德的文化,中國圣賢人物是道德的典范。不論說得多么動人,唱得多么好聽,拉關系、走門子、找靠山和搞團團伙伙、親親疏疏,不僅政治道德所不容,而且也為優秀傳統文化所不齒。我要:讀書、懂史、修身,道德為先,與人為善,嚴之有據,公正對人,絕不整人。
不能做卑躬屈膝軟骨漢
劉邦佯與項羽結為金蘭,屈膝納拜,委身項羽麾下,奉出咸陽城,都是計謀、策略。但笑對烹其父、質其妻,卻是背離人之常情的奇恥大辱。后人學此,不僅不能成就大業,還會留下千古罵名。
不能把這種喪失人格的東西說成是“能忍”,"小不忍則亂大謀",講的是"小"。鉆其胯,烹其父還小嗎?匹夫可殺不可辱,何況是奇恥大辱。不要把能忍作為卑躬屈膝的遮羞布。其實,這種最能忍的人也許是最能變的人。
文人相輕,骨頭卻硬。魯迅為人為文通透著硬骨頭精神。那種在金錢、名利、地位面前不折腰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不能做見錢眼開謀私官
最近又讀了《三國志》,深為諸葛亮為人處事所打動。尤其是他不貪財,不謀私,言行一致。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及卒,如其所言,財產沒增加尺寸。根據亮的遺命,安葬定軍山,因山為墳,冢是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立黨為公,不是為私;執政為民,不是為己。那些為私為己的人,那些給點名利便不顧真理、竭力吹捧的人,那些投其所好、擅長"打小報告"的人,那些烏紗帽誘惑下買官賣官的人,與諸葛亮不可比。最不可比的是言行一致。任何國家、任何朝代,當官當兵好,是百姓的福分。指戰員不惜命,公務員不貪財,乃是當今民族的幸事、現代國家的希望。
不能做冷血動物薄情郎
沒有同情心,回頭就忘;缺乏責任心,沒骨氣。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薄情郎。
有時幾年、十幾年看不透一個人,但在決定個人利益的關鍵時期,只需一個月就暴露無遺;有時幾件、幾十件事說不清一個人,但決定個人利益的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足以說明問題。
做人要有銳氣、骨氣、大氣。漢代將軍馬援則是三氣之大成者。他說:"大丈夫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馬援在西北以飼養牛羊為生,正是窮困時。有錢財后,又不做“守錢虜”,現在的說法是不做“守財奴”,資助別人。討五溪蠻時,他年事已高,卻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軍人經常用"馬革裹尸還"以示決心。他是滿腔熱血的戰士,是滿懷情感的將軍,是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漢。這種人即使不能升官,即便沒有發財,他也頂天立地,讓我佩服。
不能小肚雞腸泄私怨
季布多次圍困漢王劉邦,項兵敗后,高祖懸千金捉拿季布,藏季布者滅三族。周姓出主意,扮奴隸剃發、扎脖、穿粗布衣、裝廣柳車,賣到魯國的朱家。朱向騰公進言:做臣子的各被自己的君主所用,季布被項羽起用,只不過是盡職罷了。難道項的臣子都要殺盡嗎?皇上才得天下,僅因私仇捉一人,何必向天下人表明狹小的氣度呢?忌恨豪杰,就會幫助敵國。你應向皇上進言。高祖赦免季布,任郎中。輿論贊季布剛柔相濟、能屈能伸。朱家聞名于世。季受到召見,謝罪。劉邦大度、開明、民主、能納諫言,不誅殺敵對自己的人,不報復反對自己的人。
君王能如此,真為圣賢。古人能如此,更不簡單。今天,不少人卻與之相反,包括有的共產黨員。對批評過自己的人懷恨在心,對阻礙過自己的人尋機報復,對得罪過自己的人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