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就像一個穿著軍裝的土包子,在一個個不很黃金的時間和頻道闖進人們視野,看后有“三月不食肉味”的癡迷之感。沒有知名演員,沒有帥哥,沒有美女和愛情,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是特別好看,讓人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不由對比自己,也想像劇中的男子漢們一起,做一個永遠不拋棄自我的豪氣干云的有志青年。

全劇簡單明快的劇情,極有生活氣息又有趣味的語言,溫暖如春的戰友之情,還有像珍珠串線一樣反復出現的體現主人公們人生觀的經典臺詞,讓人邊會心一笑邊陷入深思。

許三多是許家老三,從小不受人待見,成長是村長的兒子,精頭精腦。兩個大朋友同坐一輛車去當兵,許三多笨,自卑,單純,沒啥豪情壯志,“要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對人忠誠“要替(戰友、知已)班長擋槍子兒。”像鄰家小弟般老實寬厚,有時候笨得讓人心焦,又有點像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帶著自卑情節的“我”,典型心理語言“我又做錯事了,我又惹笑話了,我可笨呢”。成長有理想、有目標、有熱情要爭一流,技能好上手快,隨身帶著三等煙,見人笑臉相迎,心里琢磨著這人我能不能用得上,要通過自身努力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點勢利,有點投機,可也良心未泯,只是個有點自私的“聰明人”。觀眾又會覺得自己有時候上真有點像成才,隨著劇情的發展,兩個性格截然相反、互相映襯的青年,歷經坎坷和磨練,終于都成熟為有能力、有擔當的錚錚男子漢。

劇情開始,許三多因在新兵連是后進,被發配到一個無人問津的班:紅三連五班人,這班人的生存狀態象征著我們當代年青人的部分心態。想想我們這些70后、80年代的職場青年,多是獨生子女一代,在家人的呵護下長大,我們的特點是思維活躍有幽默感,喜歡放松不累的生活,有時候會耽于空想又不肯腳踏實地,真像紅三連五班一樣。該班駐地在遼無人際的大草原,無人問津,是“班長的漢墓,后進兵的天堂”,混日子小青年們理論很多,都帶著個懷才不遇的高姿態,換著花樣玩,每天打牌叫“有利于團結的活動”,內務亂的像豬窩叫“自由”。直到“死認真”的許三多這個異類的出現將他們“反襯”得坐立不安。許三多每天認真整內務,出早操,一個人修了一條路,每天忙得吭哧吭哧,很有干勁,“我不打牌,打牌沒意義。”許木木說,“我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真是最純樸的人生哲學,顛覆掉“混日子”的生活觀,外表瀟灑、其實內心也不知所以的頑主們也意識到不能混日子:“老是混日子的人,小心日子早晚把你給混了。”“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太舒服會出問題。”(句中經典臺詞)這些,十足的諷刺了現在一些眼高手低青年的生活狀態,本人看后就慚愧地想:這段時間,我也有點像“混日子”了。

等到到了“一天訓練三兩土”的鋼七連,雖然和后來代表“精英”的特種部隊比起來只算是初級,但是我感覺更真實更可信,更讓人感動。“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爭先創優、你爭我趕的熱火朝天,還有班長史今像兄長一樣溫暖的幫助,給人印象頗深,幾次流下了熱淚。

他們有極強的集體榮譽感,珍惜鋼七連的榮譽勝于一切,是一群鐵骨錚錚不言放棄的好男兒。“不拋棄,不放棄”班長史今,不拋棄每一個士兵,不抹殺掉他作為一個兵的價值;“不拋棄,不放棄”每個士兵都有堅定的信念,永遠不拋棄自己,不放棄努力,在逆境中撐住,適應后要爭先;“不拋棄,不放棄”對于整個連隊,牢記連隊的榮譽,鄙視也堅決不給連隊抹黑,緊緊抱成一團,不拋棄每一位在戰場上受傷的戰友,堅持到最后一刻。

后來我發現,“不拋棄,不放棄”注入這個原來很笨的許三多身上,把這個普通的小青年變得不再平凡。他憑著自身“將每一件小事像救命稻草一樣牢牢抓住,”那樣的認真和堅持,成為最好的特種部隊士兵,直到大家發現“他抱著的已經是參天大樹。”

因此不吐不快地想說,《士兵突擊》中拼命認真活著的勁頭兒,給我們這些自以為瀟灑的青年最好的勵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