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戶的貼心人-記沛縣法院民一庭法官周長民
作者:張沛生 常擁軍 朱迅翎 發布時間:2007-10-31 瀏覽次數:3102
從巧解“0.5噸”與“120噸”之謎到“干戈化玉帛,兄弟情誼在”案件的快捷執結,法官周長民名聲大震。2006年僅一年,他結案229起,清及標的遷千萬元,被徐州市法院授于“優秀法官”的光榮稱號。在鮮花、掌聲面前,小周不驕不躁,誓做莊戶人家的貼心人。
農時不等人
今年,張某東湊西借,購置了一臺價值二十多萬元的大風牌聯合收割機。封某為停機便捷,便 在東門開了大門,就在封某將收割機開出準備投入麥收時,突然發現李某將5千塊磚停放在胡同一側,擋住了去路。眼看二十多萬元受損,封某心急如焚,封某一氣之下將李某告上法庭。
周長民接案后,認為農時不等人。俗許說:“黃金鋪地,老少彎腰,”麥收時節,正是農民用機收麥的節骨眼,假如此案不能快捷執結,不僅影響封家的經濟收入,更嚴重地影響封樓村麥收的進度。這可關系到莊戶人家的利益的大問題。
周長民和宋璐璐下車后,不是單刀直入地上門調解,而是找到村居委,讓村委會主任把當事人叫來,帶著他們一塊麥田一塊麥田的轉悠,耳聞目睹麥收時節的忙碌和村民盼機進地的迫切心情,正在村頭等機的姚大爺,拉起周長民的手激動的說:“你們來的正適時,這到手的糧食,要是拋在地里有罪呀!”一句話,說得當事人臉上火辣辣的。
周長民趁熱打鐵,來到兩家門口,讓他們心平氣和地坐下來。一開始,氣氛還有些緊張,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三句話瞪起眼來,周長民根據他多年的調解經驗,讓他們把話說完,然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麥忙6月,農時不等人的大忙季切切入,最終使兩家冷靜下來。
要挪動5千塊磚,并非易事,且被告李某手上生瘡,挪磚確有困難,周長民便勸原告助之。親眼看到5千塊磚挪畢方才離開,此時已是下午5時。
轟隆隆的收割機鳴,在村頭響起,封樓村村民一片歡騰,這時,周長民和宋璐璐才感到確實餓了,但他們望著當事人臉上泛起的笑容,看到那大風牌聯合收割機進地的背影,周長民和宋璐璐不禁喜上眉梢。
這個家不能散
大沙河岸邊的李莊,村民李某和妻子蘭蘭(化名),2000年在該村開了一家家俱廠,剛開始生意興隆,到后來,由于經營不善,生意十分冷淡,頻于倒閉邊緣,債務人達18人之多,共欠款達20多萬元,上門討債的絡繹不絕。
李某和妻子相互埋怨,感情出現危機,
周長民接案后,全面審閱卷宗,覺得這本是一個“三口”之家,幸福美滿的家庭,只因為家俱廠經營不善,頻于破產,負債累累,引起了家庭變故,蘭蘭指使他人,將兒子偷走,加劇了家庭矛盾的激化。周長民感到,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假如家庭不和諧,就直接影響社會和諧奔小康。
接著,小周既批評了蘭蘭,指使他人偷兒子一事,同時又肯定了她做母親的拳拳之心,唯恐丟了兒子!在小周苦口婆心勸說下兩人有了緩和,并重重地說了一句:“看在孩子的份上,無論如何,你們的家不能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