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秋漸緊,秋葉始落,河畔垂柳依舊蔥指點水,風采翩然,對這貌似柔弱的柳不禁再起憐愛和欽佩之情。

在各種喬木中,柳算是最愛美的。舉手投足間,風姿卓越,通體的唯美。春光和煦,弱柳扶東風,呈妝葉展眉;北風獅吼,柔條舞蒼穹,裁衣枝翻袖。多情的風兒是柳癡情的追隨者。晨光里,夕陽下,從早春到初冬,從點點清翠到片片蒼黃,一直殷勤為它梳妝。“明年更有新條在,擾亂春風卒未休”,風不改初衷。

對柳的喜愛非自今日始。中學時,博學的語老師總愛把我們女生說成是楊柳弱枝,絲輕不惹塵,自然應(yīng)該受到男生的呵護。真正的認識柳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弱枝愛美的楊柳其實一身的俠骨柔腸,生命之韌性之頑強絲毫不讓樹中須眉。

春寒料峭,絕大多數(shù)草木還瑟縮在冬眠的睡袋中做著春夢時,二月的剪刀早已把柳樹裁成一樹新綠,有了柳樹的先翠報春,春才盛裝出場;秋風掃盡落葉,萬物凋零,舉目蒼涼中,還有柳的一抹春色搖曳于枝條,讓人噓唏:秋來綠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韌性的柳是兒童天賜的玩具。“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折下長而柔韌的枝條,擺弄成柳笛歌唱春風,削成各式花棍玩游戲,再或者編扎成柳條帽戴在頑皮的小腦袋上,在踏青的腳步聲里移動成一片風景。柳給了孩子童年創(chuàng)造的快樂。

清末總督左宗棠也是喜柳知柳之人,率兵新疆平亂時,令軍士沿著古絲綢之路數(shù)千公里兩旁,遍植柳樹,奇跡般地建了一條雄偉壯闊的綠色長城,“柳”不屈不撓的身軀阻擋了沙塵暴對絲綢之路的侵襲,當時的甘肅巡撫曾寫詩盛贊:“大將西征人未還,湘湖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左公柳"名顯邊關(guān).

你看,外表柔弱的柳竟然成了風沙肆虐下的銅墻鐵壁!

柳頑強的生命力渾出天然,隨意插根柳枝就可以長成一棵柳樹,試問,世界上有幾種樹木能像柳一樣落地生根,插地成蔭?

寒梅傲雪而開,牡丹恃寵而嬌。作為難得的觀賞性樹木,柳不孤芳自賞,更不與百花爭寵。根植于大江南北,不管是游人如織的風景名勝處,還是漫天飛沙的貧瘠土地上,柳一樣跳著曼妙的舞姿,決不會厚此薄彼。長得越高,垂得越低,好像在向母親??根拜舞,這種謙虛和孝心深得畫家豐子愷的欣賞和喜愛,柳成其鐘愛之物。

柳是畫家的樹,更是詩人的樹。

安史亂中,唐德宗朝的中書舍人兼詩人韓??與其妻柳氏二人兩地離散,韓??寄詩給柳氏:

章臺柳,章臺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

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以柳喻人,惦念與隱憂畢現(xiàn)。在回信中,柳氏以柳自喻,也別有韻味。

楊柳枝,芳菲節(jié),

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

縱使君來豈堪折”!

“青青一色傷心碧,曾入幾人離恨中?”古人愛把離愁別緒系在這長短枝上,寄寓于詩歌中。十里長亭折柳送別,執(zhí)子之手,淚如柳枝般婆娑,牽衣待話的柳奈何多情如此!

但是,翠色折不盡,離情卻漸遠漸濃。

飛絮難惹,柳身上寄寓了古人太多的情愫。

花是亂世的紅顏,柳是醒世的綠顏,她呈現(xiàn)的陰柔之美和內(nèi)在的陽剛之氣如此完美的統(tǒng)一,其生命的韌性在飄逸中沉淀,在沉淀中爆發(fā),在爆發(fā)中延展,在延展中升華。

翻得楊柳新枝,誰堪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