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閑?我看書的一點感受
作者:章燕飛 發布時間:2007-08-16 瀏覽次數:2668
唐代詩人李涉曾作有《題鶴林寺壁》一詩:“終日錯錯碎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有一份充實工作的我自然是不至于“終日錯錯碎夢間”,不過,偶爾周末閑暇去蘇州圖書館看書卻深得“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感,于是,作題如是。
說起看書,自然會想起在大學校園里的生活,大一、大二時候不用為工作發愁,衣食自有父母操勞,那時候的歲月除了把書念好,是沒有別的奢求了的,于是有更多的時間去圖書館看書,看報刊雜志,年少的我們似乎鑒別力也有限,無論是什么樣的書,只要覺得于當時的心情有益都拿來看,當然更多的限于文學,這與專業有關也與性格有關。我看書有一個習慣,喜歡把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摘抄下來,那時候經濟條件有限,買別的東西是很舍不得的,但是買摘抄本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最貴最厚實的那種。大學四年,也摘記了厚厚的三本,臨近畢業收拾行李,同宿舍的姐妹說:“我真的很羨慕你的這三個本子。”當時也只會心一笑,只覺得那是財富,是要天涯相隨的。而今,畢業一年有余,工作的忙碌使我很少有機會去圖書館看書,下班回家若無事消遣我便會重新翻起那三個本子,一頁頁翻的是自己的學生時代歷史,重溫那些我自認為經典的語句,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再浮躁的心也能得到暫時的寧靜,
工作后很少有機會成天在圖書館看書,工作性質決定了打交道最多的是法律文書和公文材料,中規中矩的寫作模式,更多時候是理性的思維代替了感性的想象,與大學時代所學的文學漸行漸遠,只是那時的歲月不時縈繞在心頭。最近,到了周末我都會盡量抽空去蘇州圖書館看看書,回家了也不忘借上兩本。每次置身蘇圖,感覺像回到了校園,在那里我永遠只是個學生,是一個需要畢生追求學問的學生;在那里都市的喧囂與繁華都湮沒于筆墨馨香之中;在那里心靈不再浮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圖書館的書藏量很豐富,不能通讀,我的學生時代與文學書籍相伴,讀書讓我明智,每閱讀一本文學名著總能使我長智三分,漸漸地學會謙讓、學會感恩、學會平和,學會思考;每閱讀一位作家,總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契合。前些日子,閱讀季羨
王小波在他的雜文集序言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作為知識分子我對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我本人來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學科的書籍及旅行、戀愛無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構成我的價值觀。”我輩年輕人,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充其量只是一個求知者,不過對于他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學科的書籍能形成人生的信念我覺得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是相通的。用看書的時間代替燈紅酒綠的業余生活,也能使我遠離污濁,俯仰心安,一生都平淡充實。
閱讀能給生命一份從容的平安,給心靈淡泊的寧靜,珍惜青春,珍惜生命,珍惜奔跑的年齡,珍惜有書可讀的歲月,我相信,多年以后回望這樣的一段歲月,會倍感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