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先賢亞里士多德曾說:“沒有正確的引導,一個人很難獲得正確的教育;因為過著有節制的、辛勞的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幸福的,特別是年輕人”而玄武法院少年庭的王萍庭長正是這樣的一位引路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必然歷史性地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他們的自身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王萍同志從事未成年人審判工作以來,剛直不阿、恪盡職守,以高度的責任心、濃濃的愛心,使玄武法院的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特色鮮明。王萍深知,許多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只是一時失足,對他們的審判不能像對待一般的犯罪分子那樣,因為在失足孩子的心靈中,不能再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她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審判一個案子很容易,但要真正挽救一個孩子卻沒有那么簡單”。因而圍繞“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王萍牢牢抓住“預防”這個核心,積極開展審判和法制宣傳工作。

寓教于審,春風化雨

在審判中,對于已失足的青少年,注意分析其失足的軌跡入手,全面掌握其犯罪原因、主觀惡性,找準感化點并發掘閃光點;為此王萍制作了未成年被告人違法原因測試卷和家庭調查表,在庭審前全面的了解、深入剖析未成年被告人失足的原因,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同時,注意加強與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的配合,通過深層次的感化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每一次庭審都作為對失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陣地。通過長期的審判實踐,王萍認識到在失足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中家庭原因占很大比重,為了這些孩子的未來,她又擔當起協調家庭關系的角色。如王某搶動一案,王某是某校的學生,因有藝術特長而頗有前途。但其從小父母離異,一直由奶奶和姑姑照顧,因缺乏有效監管,致其交友不慎,經常夜不歸宿,終因法制觀念淡薄而犯罪。王某犯罪后,其母親與奶奶、姑姑相互指責,家中矛盾重重。王某也對家人滿懷怨恨。對王某的幫教陷入困境。為此王萍庭長多次打電話、約見其家長進行協調,請指定的辯護律師共同做工作,并深入社區,最后感動其家人,王某終于重新獲得了家庭的溫暖,并將重返校園開始新的生活。

開拓探索,創新幫教方式

針對失足青少年涉世不深,宜受外界的影響等特點,王萍率先采用“社會調查報告”制度,選聘了具有青少年教育工作經驗,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同志擔任社會調查員,從而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軌跡,以確定教育方式;建立了定期回訪、考察幫教的制度,使被宣告緩刑的少年犯人人有檔案,定期進行回訪。2003年初,她還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在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嘗試將失足未成年人放入社區內以“社區服務”的方式進行幫教。此舉一方面避免失足未成年人在監管場所受到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又使其通過服務社區、服務他人體現自身價值,從而樹立重新做人的信心。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這一方式與當前的社區矯正制度相結合,已取得較好成效,受到多方好評。

宣傳法律、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20051125,嚴冬逼人,天氣寒冷。可洪武北路小學的多媒體教室里卻暖意融融,氣氛熱烈,原來是玄武法院少年庭庭長王萍應邀在為該校的家長學校做主題為“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的專題講座。王萍庭長通過實例深入淺出地向家長們介紹了小學生所處的時代特點,剖析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告訴家長們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時間在流逝,其間掌聲不斷,家長們反應熱烈,課后很多家長寫出了聽講座的感想。這只是王萍庭長每年數十次講座的一個縮寫。

為了切實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工作,對未成年罪犯進行跟蹤幫教,編寫典型案例進行宣傳;以庭校共建的方式與轄區內部分大學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將青少年維權崗延伸到社區;開通了“南京市首家青少年司法保護熱線”,接聽了百余起咨詢、求助電話,均給予咨詢者滿意的答復和幫助;她還擔任轄區內中學的法制副校長及多所大學與中學的校外法制輔導員,多次利用家長會和班會的時間,將審判工作中發現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在青少年保護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用學生、家長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達與教育。利用暑假與社區共同舉辦法制夏令營,使轄區的青少年因此法制觀念得到極大地增強。轄區內未成年人犯罪率得到有效扼制。

多年來,王萍庭長一直以高度的責任心與極大的愛心,全身心地投入在幫教、挽救失足少年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中。她嚴格自律,以清廉的操守、良好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影響著失足少年,鼓勵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重塑信心。“法官媽媽”的稱呼在這些重生的孩子中間流傳已久。“這幾個月來,您對我的幫助與教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現在,我正在一家修理廠學習汽車修理,我要通過我的辛勤勞動來改造我的世界觀,重新做人。感謝您!請允許我喊您一聲:“媽媽”!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是一個失足少年寫給王萍庭長的思想匯報。這些孩子的感悟正是對這位青少年法治領路人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