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詩如畫的淮水之南,淮陰區法院南陳集人民法庭的干警們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用青春與智慧奏響了一曲為民司法的華美樂章。這個僅有4名干警組成的基層人民法庭,年均辦案800余件,守護著轄區內5個鄉鎮27萬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大管家”——夏明

 

“哎呀,已經12點了,請你們抓緊時間把調解協議簽了吧,我得做飯去了。”南陳集法庭副庭長夏明看了下表,焦急地對著剛剛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說。

 

原來,法庭的食堂廚師這幾天請假了,做飯自然就成了夏庭長的“份內事”。只見夏庭長急急忙忙跑進廚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菜,圍上圍裙,開始忙活起來。法庭離城區近40里路,干警們中午只能在食堂吃飯。為了不耽誤正常工作時間,夏庭長早早地去菜場把菜買好,先回到家簡單加工下,將半成品打包帶到庭里,再煮煮就可以吃了。

 

經過30分鐘的“主廚”操刀,4盤家常菜已經端上了桌,忙了一個上午的4個大老爺們早已饑腸轆轆,眨眼間菜已基本“光盤”。

 

“夏庭長,我宿舍的床壞了,能不能幫我修下?”“夏庭長,我有個案子調解不了,能不能請你出面協調一下?”“夏庭長,最高院新出臺了一些司法解釋,能不能幫我們指導一下具體適用?”剛剛放下碗筷,夏庭長又有了新的“任務”。

 

“庭長就是個大管家,不僅要對庭里的審判工作負責,還要照顧好大家的生活起居,什么事都得做。”夏庭長總是笑嘻嘻地這樣說。在夏明庭長的帶領下,南陳集人民法庭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優秀黨支部,多次受到上級法院的表彰與肯定。

 

“草根法官”——彭德寶

 

“法官就是要接地氣,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做了一名基層法庭的法官,覺得很踏實。”這是彭德寶常說的話。這位年輕的副庭長沒有80后的嬌氣與浮躁,只有一身的憨厚與樸實。

 

20087月,彭德寶大學畢業后考進法院工作,南陳集法庭是他工作的第一站,這一站就是6個年頭。農村法庭處理的一般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彭德寶身處基層人民法庭,情系最樸實的人民群眾,處理的是家長里短的“小案子”,書寫的卻是和諧穩定的“大畫卷”。

 

在一起離婚案中,原、被告之間矛盾異常尖銳,一個聲稱不離即死,另一個揚言一旦離婚就要殺人。彭庭長以最樸實的語言,最真誠的情感勸解雙方,不厭其煩的做雙方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成為夫妻的不易,告知他們正確對待婚姻家庭,雙方矛盾終于緩和,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挽回,“以命相拼”的夫妻終于破鏡重圓。

 

有著“淮安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的彭德寶,這樣調解成功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全能“少年”——秦凱

 

高高的個子,帶個黑框眼鏡,一臉的書生氣,乍一看還以為是在讀的大學生,他就是南陳集法庭的助審員兼書記員秦凱。

 

“因為人手少,我基本每天都要開庭、記錄、裝訂卷宗,既要干好審判工作,又要做好書記員,像陀螺一樣轉,但是我轉我開心!”這位25歲的小伙子談起自己的工作露出一臉的幸福。

 

今年3月初,家住吳城鎮三元村的村民老王從鎮上一家種子店買了幾十包西瓜種,播撒后遲遲不見秧苗,眼下20畝西瓜田仍是光禿禿的一片,無奈之下訴至法院。秦凱接手案件后,考慮到案情較為緊急,立即給種子店的經營者李某打了電話,要他速到法庭化解糾紛。

 

李某一開始并不同意承擔責任,聲稱“新苗沒出絕不是種子原因造成的”。“20畝西瓜是老王今年致富的希望,幫一把他就不會倒下,他會感謝你一輩子!”秦凱一番熱切而滾燙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李某。李某當即表態,速調優質西瓜種子送到老王地頭,并給800元補償費。

 

案件調解結束后,制作法律文書、報結、裝訂卷宗、歸檔等一系列的工作,秦凱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如今,老王的20畝西瓜長勢喜人,他逢人便說:“有了南陳集法庭秦法官的幫助,今年的日子一定會好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