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政治運作模式。在2010年發布的《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中,網絡輿論監督被稱為一種反應快、影響大、參與面廣的新興輿論監督方式。 一批貪官都在網絡舉報中紛紛落馬,從20085月網絡反腐第一案湖南株洲糧食局長何智的落馬揭開網絡反腐的序幕,到20088月,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天價煙”事件,再到2012年重慶市北培區區委書記雷政富“性愛視頻”,截止到2013年底源自網絡的反腐事件達39起。其中20082例,20093例,20107例,20118例,201219例。 網絡反腐的作用不容小覷。

 

一、網絡反腐的概念及特點

 

(一)網絡反腐的界定

 

網絡反腐作為網絡監督功能的具體體現,其實質是公民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政治參與、實現表達自由和監督權的行為,反映了我國公民作為政治參與主體對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強烈追求,是人民當家做主理念和國家主人翁意識加強的具體體現。通過網絡輿論引發的輿論效應對權力和政府行政行為進行了極大的約束,對問題官員起到了巨大的威懾作用,有效彌補了政府反腐制度中的不足。所謂網絡反腐,就是廣大網民、國家專門機關和民間網站利用網站平臺監督權力運行,揭露、曝光、追查各種腐敗行為的活動。通過網絡,民眾可以廣泛收集、普遍公開并且快速無阻礙地披露腐敗分子的腐敗信息,甚至是直接與辦案人員互動,民意得到有效表達和整合,開放互動的民主環境得以形成,大大降低了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成本。同時網絡傳播的快速高效,可以實現廣泛、有效地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目的,極大地彌補了制度反腐的不足,讓腐敗行為無處遁形。

 

(二)網絡反腐的特點

 

當前網絡反腐正呈井噴式方向發展,人們參與網絡反腐的熱情不斷高漲,十八大召開后一個月內案件數量已飆升至12起,網絡反腐作為制度反腐的有效補充,因其自身的虛擬性、匿名性呈現與制度反腐不同的特點。

 

1、便捷高效性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大大提高,網民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就能將反腐信息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同樣可以不受限制的接收腐敗信息,并且加以評論或轉發,采取全天候的關監督和關注。網絡使得信息傳授者之間的界限被明顯打破,大大縮短了信息的傳播時間,降低了傳統信息傳播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 反腐的這種便捷性使網絡反腐容易形成“蝴蝶效應”,引發更多的關注,迅速形成強輿論壓力,迫使政府更加重視和高效的處理腐敗案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直觀互動性

 

網絡和數碼技術的發展,使反腐變得更加立體直觀、形象生動。網民可以通過網絡編輯將聲音、圖像、動作、文字充分結合,全方位的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腐敗內容,使公眾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腐敗分子的罪惡行徑,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公眾可以通過微博平臺、網站、論壇進行評論或事件跟蹤,實現點對點、面對面的互動交流,使網民在網絡反腐過程中可以更加便利地參與到互動當中,形成一種更加強大的反腐輿論壓力。

 

3、隱蔽安全性

 

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使得網民身份可以多樣化、個性化,在發表自己意見和揭露腐敗行為時能夠暢所欲言,不必擔心由于身份泄露遭到腐敗分子打擊報復,更大限度地保障了網上監督者的人身安全,使網上言論更加自由開放。同時網絡舉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有效彌補了上訪、進京訪或實名舉報的不足,極大降低了舉報成本,減少了舉報人的風險。

 

二、網絡反腐與公民隱私權沖突

 

(一)隱私權的定義

 

法學界,一般都認為“隱私”和“隱私權”概念是由美國人SamuelDWarren Louis DBrandeis 發表在1890 12 月出版的《哈佛法律評論》上的一篇名叫《The Right to Privacy》的文章中最早提倡的。 隨著法治的不斷發展,隱私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認同。有學者認為,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對政府的行為越來越要求公開透明,對個人的隱私越來越要求受到保護。 在我國法理上,并沒有對隱私權進行明確定義,結合國外先進經驗,筆者認為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收集、利用、公開和侵擾的一種人格權。不僅包括個人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身份信息、電話號碼,還包括與個人利息相關的私密信息。

 

(二)網絡反腐與公民隱私權存在沖突

 

互聯網在給人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麻煩,強大的搜索引擎和信息傳輸使信息變得快速且難以控制。人們可以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ヂ摼W給人們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對個人的隱私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個人的私密空間被打破,個人信息隨時都可能面臨被曝光、被人肉的危險。

 

1、兩者承載的利益不同。網絡反腐作為一種公民表達自由的重要方式,在普遍意義上必然與公民隱私存在沖突。表達自由的目的在于對他者的信息進行披露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而隱私權保護的目的旨在保護個體信息不被隨意公開和使用,兩者在產生之初就帶有天然的對抗性。且表達自由所承載的利益是公共利益,而隱私權保護體現的則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利益。隱私權保護個體利益不被侵犯,是具有絕對性的權利,兩種利益的對抗造成了網絡反腐必然與隱私權保護存在沖突。

 

2.“人肉搜索”構成隱私侵權。網絡反腐對貪官腐敗行為的揭露,必然帶來公眾對被檢舉對象的關注,人肉搜索因其強大的信息搜集功能在反腐中被廣大網民喜聞樂好。通過人肉搜索將被檢舉人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甚至包括家庭成員信息、婚姻狀況都予以曝光,接受全社會的質問和道德譴責,嚴重侵犯了個人及家庭的隱私。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依靠人肉搜索,曝光個人隱私、家庭成員照片進行反腐,這不是反腐的有效形式,“對他人隱私的尊重不夠,甚至觸犯了法律。”從法理學的角度說,言論自由必須有范圍,如果每個人的言論自由包含著可以對他人的言論做出干涉或制止,這就是權利的邊界不清,其最終就會出現言論自由的沖突,其結果只能是強者的話語霸權而不是平等的自由。 我們在網上公布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力和公務行為中的不良行為和不道德行為是言論自由和行使監督權的重要表現,但是將其家人的信息公布顯然是對隱私權的侵犯。造成的后果必然是使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寧、不穩定的社會中,隨著面臨網絡背后某個群眾的搜索、指責或謾罵、侮辱,承受著身體或心靈的傷害卻毫無辯解的機會。

 

三、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的現狀

 

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相比,我國在網絡個人信息隱私權保護方面相對薄弱。截至20126月底,中國網民達5.38億。中國作為世界網民最多的國家,并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同時網絡侵犯隱私權現象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關于網絡個人信息隱私權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層面都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關于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隱私權保護理論體系,也沒有一部針對個人隱私權保護的專門的全國性立法,相關規定主散見于一些地方性或專項法規中的某些條款。實踐中,很多網民和網站缺乏法律保護意識,大多數網站雖制定并公布了各自的隱私保護政策,作為保護網絡個人信息隱私的自律措施之一。但細加分析后發現,這些隱私保護政策的內容大多非常簡單,尤其是在對用戶個人資料的共享方面旺旺語焉不詳,這為日后網站可能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留下了合理的借口;此外,多數網站的隱私保護政策都附上了許多免責聲明,這對處于劣勢地位的用戶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二)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隱私權保護立法存在缺陷

 

考察我國現行立法,法律對于公民個人隱私權保護現狀不容樂觀。第一,我國對于公民個人隱私權保護的法律缺乏系統性。目前,沒有全國性的關于隱私權的專門立法,相關規定散見于部門法和規章制度中,內容零散,缺乏銜接和統一,造成法律適用上的困難。在司法實踐中無法形成統一的裁判標準,嚴重影響法院的權威性和法律的嚴肅性。且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沒有將公民隱私直接納入保護范圍,而只是在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等的規定中間接的確定了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第二,我國民事法律沒有將公民隱私權作為獨立的人格權加以保護,沒有賦予公民隱私訴訟權。《民法通則》雖然通過與公民隱私權有關的名譽權的規定來間接保護公民隱私權,但是對于公民隱私權的概念和范圍并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界定,導致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缺乏實踐操作性,求訴無門,缺乏相應的司法救濟途徑。第三,對于侵犯公民隱私權之后的處理缺乏監督和救濟手段,我國現有法律對侵犯網絡個人信息隱私的處罰力度偏弱,相關規定對于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并沒有制定明確的制裁措施。尤其是對于目前網絡橫行的“人肉搜索”缺乏相關管制,導致任何人都可以肆無忌憚的搜查他人信息,公民個人隱私隨時存在被泄露的危險。

 

2、網絡行業缺乏自律性

 

目前,由于我國尚未出臺針對網絡隱私權的專門立法,保護網絡用戶個人信息資料主要依靠網絡行業的自律。但是實踐操作中我國的網絡行業自律存在極大的問題,整個互聯網行業對網絡隱私權保護的操作性不強,很多網站沒能在顯著位置張貼隱私權保護聲明。雖有部分網站張貼了聲明,但仍形同虛設,相關格式條款由網站單方制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推卸責任的情況。且相關聲明中只對網民進行限制,并未對網站過度搜集和使用網民個人信息獲利進行限制,實際上聲明只是起到了麻痹網民的作用,對網民的隱私權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而政府相關部門對網站隱私權保護聲明的執行情況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督,也是目前我國公民網絡隱私權保護亟需完善的地方

 

3、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意識淡薄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封建專治歷史的國家,傳統的國家至上、集體至上觀念導致公民普遍缺乏個體權利保護意識。正如梁漱溟所說“過去,中國人沒有公共性與私密性的概念,現在,人民依然不懂這兩個概念。”隨著我國法制水平的不斷提高,公民隱私權保護意識有所增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低水平。一方面,侵權者很多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侵權行為,另一方面是被侵權者在隱私權被侵害的情況下也很少會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個人權力觀念淡薄導致我國無法形成有利于隱私權保護的法治土壤和法制環境,公民權利教育任重而道遠。

 

四、規范網絡反腐,完善隱私權保護措施

 

(一)加強立法,健全隱私權保護體系

 

網絡反腐不是一項短期的政治運動,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依法治國、打擊貪污犯罪的重要機制。因此開展專項立法,建立健全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合理界定公民監督權和個人隱私權的權利義務范圍,對于網絡反腐的健康發展和公民隱私全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

 

1、制定專門的隱私權保護法

 

鑒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且網絡環境下的隱私權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傳統的隱私權保護規定已經不足以保護公民的網絡個人信息,因此需要制定專門的隱私權保護法。盡快形成以憲法為根本、民法為中心、其他法律為輔助的立體的法律體系,同時引導網站經營者制定自己的“隱私權政策”。 結合現實可能性,在立法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趨勢和科技發展對公民隱私權的影響,要考慮到技術要求和足夠的前瞻性,尤其是網絡隱私的規制。立法的原則是既要保證網絡個人信息隱私不受侵犯,又要保證網絡信息的自由流通。 通過制定專門的隱私權保護法,明確相關權利與義務,對侵害隱私權的損害后果認定及侵權責任進行確定,同時與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相互銜接,逐步建立起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體系。

 

2、明確隱私權的概念和范圍

 

雖然《侵權責任法》明確將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加以確認和保護,但這并未對隱私權的范圍做出實質性的界定。為了便于對隱私權的保護,在完善隱私權保護立法的同時,應當明確隱私權的概念和范圍,尤其是政府官員的隱私權保護范圍。使公民在收集、傳播、公開、使用個人信息時能夠明確哪些信息屬于個人隱私,信息使用到何種范圍、何種程度才不屬于侵犯他人隱私權。同時通過立法對隱私權的侵權責任形式和構成要件進行明確界定,以減少法律的模糊和漏洞,保證被害人在遭受侵權時能夠及時依據法律規定提起訴訟,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網絡行為

 

法律制度建設往往落后于社會實踐,僅僅依靠完善立法難以勝任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僵化的立法還可能挫傷網絡從業者的積極性。因此,必須強化行業自律,充分發揮相關組織機構對網絡運營商的監管作用,引導相關網站合理經營,樹立企業良好形象。

 

1、強化網絡運營商的自律意識

 

網絡侵權具有特殊性,侵權者往往不止一個人,而是多個,且大多都是通過網站泄露、竊取他人信息,網絡服務商在其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因此必須加強對運營商的管理,強化其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針對目前網絡行業自律存在的問題,首先應完善隱私權保護聲明,各個網站應在醒目位置顯示隱私權保護聲明,用詞清晰準確,使用戶能夠理解條款內容,對于免責的格式條款必須以鮮明的顏色、字體提示用戶予以關注,以保證用戶對于隱私權保護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網絡運營商應不斷提高技術手段,以防止公民信息被泄露。網絡運營商在網站管理過程中應盡到更多審慎義務,在網民發表觀點時,應對相關信息內容進行合法性審查,對明顯侵犯他人權利的信息不得發布,對于誣告、誹謗的信息及時予以刪除,以有效履行網絡運營商的善良管理人職責。

 

2、充分發揮互聯網自律組織的作用

 

我國目前最重要的互聯網自律性組織是中國互聯網協會,現有會員已達200多個,且該組織在2002年發起制定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為保護網絡信息隱私權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信息泛濫的時代,互聯網協會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且國家還應鼓勵和支持其他非政府網絡自律組織的發展,在監督和管理非政府網絡自律組織的時,要積極采取相關措施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環境,以通過互聯網協會的中間組織作用彌補法律的不足,加強該行業的自律與管理,監督各個網站的作業,凈化網絡環境,使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減少個人隱私的非法傳播和泄露。

 

(三)加強宣傳,提高網民法律意識

 

網民是網絡活動中的主體,同時也是網絡反腐工作的重要載體,只有每位網民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言論自由和網絡反腐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才能使網絡反腐工作健康有序,才能使隱私權保護規范高效。針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淡薄的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網絡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網民的法律素養和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和話語權濫用。促使網民在網絡使用過程中謹慎發布個人信息資料,同時不能因為自己正義感或好奇心的滿足而侵害他人合法權利。任何權利的行使超過了合法的界限就異化成為違法行為,在行使自身的言論自由權的同時要保障他人的隱私權不受侵犯。只有網民理性表達意愿和尊重他人權利,網絡道德規范才能建立,網絡反腐才能越走越遠。

 

五、結語

 

網絡反腐作為新生事物,既非神兵利器,也非洪水猛獸。對政府和紀檢部門來說,要充分發揮新平臺的反腐作用就要及時進行規制。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其發展方向,促使其發揮正面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的銜接,及時有效的處理各類腐敗信息,激發網民參與反腐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腐敗行為無處藏身,以達到調查、處理和懲治腐敗犯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