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社會致力于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江蘇各地法院文化建設生機勃勃。近日,記者走進蘇南、蘇中和蘇北各地法院,濃郁鮮活的與大局契合、與審判相融、與法官連心的法院文化建設景象讓人耳目一新。

  將法院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滲透到司法服務大局的各個方面,使其得到不斷充實、不斷完善與不斷創新

  山溫水暖似名姝,名園佳亭如棋布……蘇州古城的秀美,孕育了獨特的姑蘇文化。受本土文化熏陶,這里的各基層法院關注社會大局,打造文化品牌,以小活動生成大影響。

  今年春節后的一天下午,在蘇州市金閶區一個社區活動中心,一記法槌聲響起,“審判長”正襟危坐,“被告人”被押入庭。臺下,坐了旁聽的當地居民和中學生。

  這是一場法庭情景?。?6歲的曉東就讀于蘇州城南某技校一年級,曉東得知自己暗戀的同班女生小玲遭到學長阿旺、阿開搶劫。一氣之下,拉了3個社會青年帶著刀、棍找到阿旺、阿開討說法,商談未成,雙方拿出刀、棍互毆?;靵y中,曉東誤將阿旺捅傷。事發后,曉東投案自首。

  時任金閶法院院長的姜玲介紹說,針對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暴力化、團伙化的趨勢,由法官做編導,大學生當演員,中小學生是觀眾,該院成立了省內第一個法庭情景劇團,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迄今,該法庭情景劇在全市巡演了30余場,觀看學生達8000余人次。

  基于司法活動對發展大局、社會管理、利益調整、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為充分發揮法院文化的這一社會功能,江蘇法院將法院文化建設切入當地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大局,逐步將先進法院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滲透到司法服務大局的各個方面,使其得到不斷充實、不斷完善與不斷創新。

  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實踐的精神文化積淀,最終要通過每一名法官的司法行為而外化

  建設法院文化,既要重“文”,更要重“化”,這緣于法院文化的本質。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實踐的精神文化積淀,最終要通過每一名法官的司法行為而外化,而誠于內才能形于外。

  “所謂歸屬,就是一種感覺。一種你覺得自己屬于這里的感覺,一種回家的感覺。而我現在正有這種感覺。”這是在6月1日下午,地處蘇北的宿遷市宿城區人民法院的大法庭里舉行的第二期“宿城法院歸屬文化法官論壇”上,青年法官沈金龍發言中的一句話。

  “我一個安徽人,剛剛畢業就來到宿遷,當時確實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因而在心理上出現了'工作恐懼',沒有歸屬感,我的心理輔導員發現后問長問短,并馬上為我安排了食宿和到法庭去鍛煉。”

  執行局法官郭?;仡櫿f,“院輔導員機制讓我感覺自己沒有脫離大學生活一樣,與心理輔導員交談感覺特別輕松,心里感到踏實。”郭睿當年執結案件200余件,立了個人三等功。

  文化如何融入法院工作、融入法官心靈?宿城法院“一認可二接受三歸屬,循序漸進的法院文化”應運而生。宿城法院院長劉懷說:“建設歸屬文化就是要讓每一名法院干警真正快樂地工作。”江蘇高院院長公丕祥對該院做法及時作出批示,要求盡快推廣。

  法官擁有強烈的歸屬感是由依靠法院團隊極力營造而來的,這種分享法院發展價值的法院文化,必然促進法官將司法活動快樂地當做自己的事業去創新、去奉獻,更重要的是,法院與法官以自己的“文化”去感染、影響當事人。

  外化在于“攻心”。在濱海縣人民法院,院長龔春光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起案件:一當事人為宅基糾紛先后打了7年官司沒有了結。那天的調解中,原大套法庭的法官姜尊國指著墻上的漫畫,誠懇地給雙方當事人講了“六尺巷”的歷史典故。一番思考后,這名當事人接受了調解,并羞愧地表示,爭斗了7年,耗費了錢財,所爭的不過是一尺之地,遠不如古人。在法院文化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啟迪、教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溶解了當事人間的積怨。

  今天的文化,明天的司法。讓文化與司法緊密融合,以文化人,化人養心,由此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眼于管理創新,通過推進審判管理,把法院文化元素逐步導入審判管理中,實現以優化審判管理促進可持續科學發展

  江蘇高院副院長周繼業介紹說,江蘇法院積極探索并尋找法院文化建設的重點與契機,著眼于管理創新,通過推進審判管理,把法院文化元素逐步導入審判管理中,實現以優化審判管理促進法院可持續科學發展。

  6月19日,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院長辦公室。院長陳英波打開接訪記錄,看到“閆子蘭”的名字時,想起幾個月前一名婦女拄著拐杖向他訴說因工傷遲遲得不到賠償時的情景?,F在她的案件怎樣了,獲得賠償了嗎?

  陳英波打開電腦,在“案件審限管理”中輸入“閆子蘭”,界面即出現:主審法官孫磊明,立案日期2012年2月2日,結案日期2012年5月16日,當庭判決,結案標的額59716.6元,法定審限182天,提前79天結案。

  陳英波對記者說:“能夠時刻掌握審判動態,考核每一名法官業績,得益于建立健全了一套審判管理系統。最大的好處是克服了審判管理指揮鏈過長、協調環節過多、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

  審判管理中的各種變化,必然伴隨著相關文化的變化,而強調能動司法,就是改變現狀、改變文化,比如改變法官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習慣做法和固化的審判制度與辦案流程?,F在,打開江蘇法院每一名法官的電腦,里面都有一張“成績單”。這張“成績單”由法官自己“填空”,由電腦“打分”。而這些“空”就是整個審判管理的基礎--評估指標。

  據江蘇高院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江蘇高院設置了30項量化指標,對審判質量效率進行全面評估。這30項指標數據在電腦的定期統計匯總后,就成了掌握每一名法官審判績效的“成績表”。

  在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記者了解到,該院法院文化建設做到“一把尺子量長度,一個標準評優劣”。注入審判管理元素的法院文化成為助推器,該院今年初被最高人民法院記集體一等功。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黨建文化引導司法管理的法院文化深入人心。5年前這家法院還默默無聞,如今先后獲得“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等47項榮譽稱號。

  自2007年以來,江蘇法院案件質量評估綜合指數連續多年名列全國第一,在全國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許多外地法院同行來考察時認為,這已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審判管理成果綜合利用的管理機制和工作格局。

  對此,江蘇高院政治部主任劉嬡珍給了這樣的注解:由于審判管理活動體現了法院文化的內涵并促進法院科學發展,把抽象的價值觀通過具體的管理行為體現出來,使廣大法官自覺地接受并落實到本職崗位中。

  江蘇法院審判管理卓有成效的司法實踐顯示:建設法院文化,必須導入審判管理。審判管理運用科學的現代管理的方法,其本身就是運用軟文化服務司法審判的一種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