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一天庭審,倦意悄然爬上唐宇英的臉頰,見到記者,她捋了捋頭發,輕輕靠在椅子的護腰枕上。頓時,身材嬌小的她,被辦公桌上一摞摞高高的資料和書籍給擋住了。

 

“唐庭是個跟時間賽跑的人,身體不好卻連續辦案。”跟她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對記者說。采訪她時,記者時常被一種直抵人心的溫暖包圍,被一種新時代的正氣激勵,帶著這樣的溫暖情愫,讓我們走近這位美麗的女法官。

 

辨法析理讓當事人感受公平正義

 

“法官應當有專業知識,更應當具備善良、公正和為民的品質。”在唐宇英眼里,“法律不應該是冰冷的,應該有它的溫度。”

 

有這樣一起案件,一個粗心的父親,倒車時不慎將蹲在地上玩耍的女兒撞倒在地,孩子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當他向保險公司索要賠償時卻遭到拒絕。家人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院,唐宇英成為這起案件的主審法官。

 

保險公司拒賠的理由是,受害人是駕駛員的女兒,不屬于交強險與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中的第三者范圍,況且,駕駛員除醫療費支出外無任何損失,沒有損失卻要求賠償有違保險法損失填補原則。

 

唐宇英仔細核查案件的每一個細節,找出雙方爭議的焦點。她認為,本案受害人在受害時既不是被保險機動車車上人員,也不是被保險人,理應屬于保險公司交強險與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中的第三者,最后判決保險公司賠付醫療費和死亡賠償金。

 

“這起事故本身就是悲劇,我們裁判案件既要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規定,也要考慮常理人情,所謂法律不外乎人情,”唐宇英說,“許多當事人可能一輩子就進法院打一次官司,如果他們受到不公正對待就會留下深深的傷痕。”

 

精心辦案讓更多的案件成為經典案例

 

獨立辦案近20年,無論是之前在江陰法院民二庭,還是現在任濱江法庭副庭長期間,遇到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等“棘手”活,她都主動沖在前面。

有一次,一名駕駛員在持有駕駛證過期后駕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駕駛員起訴到法院。

 

“當時,我們都很關注這起案件,因為那時候最高院關于保險法的司法解釋沒有出臺,法律規定不是很明確,理論上存在爭議,實踐中也沒有先例。”一位法律界業內人士回憶說。

 

唐宇英又一次走在了審判實踐的最前沿。她深知這一案件的分量,特地查閱了大量國內外資料,并立足國情,認真分析,她認為駕駛是門技術活,駕駛員的駕駛技術不會因為駕駛證過期而減弱。遂最終判決保險公司賠償,此案入選審判案例要覽,為同類案件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唐宇英審理過的案件中,像這樣屬“首例”的還有多起。據了解,她已有5篇案例入選最高法院編寫的《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中國法院年度案例》等載體。

 

“她判斷準確、說理透徹,具有不偏不倚、不怒自威的氣質,連我都經常被她細致辦案、耐心調解的真誠所打動。”濱江法庭庭長劉堯宇說,他常常在晚上910點鐘接到唐宇英的電話,與他探討案情,“多年來,盡管人們對司法現狀、對法制環境有種種議論,但她審理了這么多案件,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或舉報,她經手的案子,即使爭議大,也從未改判過。”

 

遨游書海讓“小圖書館”成為力量之源

 

記者采訪時發現,唐宇英的桌面上堆著高高的一摞新書,仔細一看,是一系列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和法律適用參考,包含房地產、擔保、合同、婚姻家庭等多個領域。

 

“這些書是前兩天在網上法律書店買的。”唐宇英說道。

“每天開庭辦案這么忙,你還有時間看書充電?”記者不禁好奇。

 

“唐庭很認真,每天加班學習。這書柜里的書都是她收藏的,很多寶貝呢!連1986年省高院出臺的指導案例都保存完好。”還沒等唐宇英回答,她的搭檔——法官助理顧成竹便搶先回答,在顧成竹眼里,唐宇英不僅是搭檔,更是良師。

 

原來,唐宇英有搜集資料的習慣,20年的日積月累,原本的小書柜已逐漸發展成一個“小圖書館”。去年,江陰法院推出審判組合模式改革,法官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逐漸由“審案工匠”向“法律專家”轉變。唐宇英的“小圖書館”,也就自然成為法官和法官助理探討業務、學習交流的場所。

 

“濱江法庭管轄區域主要位于城鄉結合部,審理的案件類型多、法律關系復雜,要行使好手中的權力,就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唐宇英為自己設定了目標:能站在學術前沿進行思考,在辦案中運用新的司法理論解決疑難問題,辦出高質量的精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