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安豐,千年古鎮,寓意民安物豐。早在北宋時期,先賢范仲淹就懷揣著這個樸素的愿望,在這里帶領鹽民們修堤筑壩,改造自然。如今,在改革號角的指引下,古鎮日新月異,迸發出勃勃生機。東臺法院安豐法庭的法官們緊跟時代潮流,正用辛勤汗水和真心付出為它增光添彩。

 

平安季報好紐帶

 

2012年以來,安豐法庭堅持將每季度案件質效、典型案例、意見建議、面臨困難等內容以平安季報的形式報送地方黨委政府。這在提供決策參考信息的同時也成為了雙方攜手化解復雜疑難案件或者重大社會隱患的紐帶,形成了矛盾糾紛的聯動化解機制。

 

去年95日傍晚,剛要下班,急促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原來,陳某將收購某企業鋼鐵雨棚的業務承包給了秦某,而秦某又找劉某來拆卸。但劉某在操作過程中不慎從雨棚頂上摔下,恰巧被卸下的鐵片砸中,當場死亡。當天下午,劉家人聚集了20多名親屬到秦家討要說法,雙方的各執一詞又迅速將現場推向了暴力的邊緣。庭長楊彬帶領兩名法官迅速趕到現場,先與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人員安撫好了群眾情緒。了解案情后,楊彬認真分析了三人間的法律關系,并結合各自過錯,給大伙算了一筆“明白賬”。直至深夜,在不懈的釋明和勸說之下,劉某家人和陳某、秦某終于達成了賠償協議。

 

愛心救助站如港灣

 

“感謝安豐法庭的叔叔阿姨們,謝謝你們幫助了我媽媽。現在我終于可以安心讀書了。你們都是我家的恩人。”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小欣在一封感謝信中用稚嫩而又淳樸的語言表達了對法庭最誠摯的謝意。

 

 小欣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全靠母親梅某當送奶工維持生計。哪知,20118月,梅某過橋時,與對面騎三輪車而來的王某發生刮擦而跌入河中,脾臟切除,構成八級傷殘。可王某對事實予以否認,并且他家的經濟條件十分窘迫。承辦法官吳海燕并沒有把這當成一個“燙手山芋”,而是多方調查,在確認事實的基礎上勸說王某和梅某達成分期履行的協議。同時,法庭也立即啟動了殘疾人救助站的訴訟救助項目。這是法庭針對先天殘疾或因交通事故等意外致殘的當事人,與民政、殘聯等部門聯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提供優惠和方便措施的平臺。法庭立即給其送去救助款2000元,并協助其辦理了低保,還在某廠找到了一份輕體力活的工作。

 

田間地頭傳新風

 

今年315日上午,老錢家門口格外熱鬧,鄉親們正在觀看他和“死對頭”老何之間土地承包經營權官司的“現場直播”。老錢說,自己09年將0.57畝的承包地流轉給老何時簽的那份協議約定期限是“5年”,現在被做了手腳,成了“25年”,要求收回土地。老何斷然否認,并訴起了老錢毀壞自家胡桑的苦水,還譏諷他是“錢瘋子”,見不收農業稅了,就變著法子要地。法官楊小英耐心聽完雙方陳述后,向老錢釋明,是否改動需要鑒定,敗訴后還要承擔鑒定費。在老錢猶豫時,她又勸說雙方“和為貴”,因為蠅頭小利壞了幾十年的鄰里情誼不值當,終促倆人和好。

 

庭后,她又教育群眾簽協議時,一定要將數字大寫,而且最好一式兩份,以便有據可依,引得群眾連連點頭。而對于此類家長里短、鄰里糾紛,安豐法庭始終堅持巡回審理和調解優先。2013年共現場處理此類案件123件,調解率達90%以上。他們將田間地頭變成了普法舞臺,并讓法治的種子在鄉間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