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連 直面維權
作者:房春娥 侍海玲 發布時間:2014-05-04 瀏覽次數:1977
畫面一:時間:
地點:某建筑工地
人物:淮陰法院審判監督庭副庭長朱艷紅、一群進城務工農民
“法官,包工頭不給我們買養老保險怎么辦?”“法官,我的腳被高處落下的磚頭砸傷了找誰要賠償啊?”“法官,我是木工,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鐘,加班工資怎么算呢?”一群頭戴安全帽的農民工圍著朱艷紅焦急地詢問。
朱庭長耐心地逐一解答他們的問題,還指導他們在權益受侵時如何正確維權,如何收集和保存證據材料。朱庭長的回答打開了他們緊鎖的雙眉。
畫外音:防患于未然,為有效解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糾紛問題,該院通過勞動者維權咨詢熱線、送法進工廠、維權專題講座等形式,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提高法律意識,引導勞動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今年以來,該院已開展普法宣傳20余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300余份。
畫面二:時間:
地點:某公司辦公室內
人物:淮陰區法院審判監督庭助理審判員王衛華、某用工單位法律顧問吳某、農民工張某
“吳律師,你們作為用人單位,必須對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外發生的加班行為支付相應的加班費,但考慮到你們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在獲得勞動者體諒與同意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減少一點的。”王法官對公司的法律顧問說。
“老張,你在這個單位工作了多年,應該是有感情的,可以考慮體諒單位目前的難處,適當地作出點讓步。”王法官不厭其煩地調解著雙方的爭議。
原來,從2004年起,老張即在這家公司做保安,因實際工作時間遠超約定的時間,故起訴法院要求給付加班費。承辦法官王衛華了解案情后,多次電話溝通做調解工作,因原告居住地與被告單位較近,考慮到方便原被告的因素,王法官來到公司與原被告進行面對面調解,在王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話語下,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
畫外音:淮陰區法院開通了勞動維權綠色通道,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導訴臺和勞動爭議立案窗口,為勞動者提供訴訟指導服務。對勞動維權案件立案推行“簡易審查”模式,審查合格的立即進入訴前調解程序,對一次調解不成功的,當即給予立案。
秉行“術業有專攻”的原則,該院成立了維護勞動者權益專業合議庭,專門處理勞動者討薪、勞動爭議等民事案件。截至今年4月底,已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55件,其中調解結案146件,調撤率達94.2%。
畫面三:時間:4月28日上午9點
地點:淮陰區法院第九法庭
人物:淮陰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
“夏某某、李某某、朱某某……”,在農民工工資集中兌現大會上,39名農民工領到了經濟補償金。
“多虧法官給我們主持公道,心系著我們農民工,不然我們的血汗錢就要不回來了。”農民工們笑逐顏開,緊緊握著陳庭長的手感謝著。
2013年底,39名農民工突然接到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且沒有支付任何經濟補償金。一下子失去工作的工人們生活沒有了著落,他們無奈之下向法院求助,要求單位支付因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在主審法官侍海玲的多方努力下,終于將30余萬元的補償金發放到位。
畫外音:為了保障勝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以盡快實現,該院加大當庭兌現力度,建立健全訴訟保全措施,通過凍結銀行存款、扣押生產設備等方式,確保案件款及時發放。對在調解、審理或執行過程中得到的錢款,盡量簡化兌付手續,由承辦人員準備好相關材料后,直接報請院領導簽字核發。對路途遠、行動不變的農民工,由農民工提供銀行卡號,由承辦人員直接將農民工所得錢款打入其個人卡內。截至今年4月20日,該院發放勞動爭議案件款共計66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