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法院“找準定位”服務大局發展效果顯著
作者:鄭金碩 發布時間:2014-04-30 瀏覽次數:1053
記者近日在太倉法院采訪,了解到該院和其他法院一樣面臨著案多人少的矛盾,2013年,案件數量達到10451件,同比增長19.81%,歷史上首次突破萬件大關。同時,該院緊緊圍繞地方發展大局,找準自身定位,依法履行職能,在服務保障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德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大型農村安置社區法治化治理等方面,積極創新舉措,有力助推了地方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經濟健康發展。2013年,該院在地方作風效能建設和主題教育活動考核中首次進入前三名,被太倉市委、市政府聯合授予“十佳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規范農地流轉 助推城鄉一體建設
近年來,隨著太倉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步伐日益加快。太倉作為國家農業部確定的“國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有序引導農戶將承包地流轉到村集體,用于建設合作農場,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然而,由于第二輪土地確權時,土地收益不高,農業稅賦較重,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有許多農戶將承包地出租給外來承包戶耕種,瀏河鎮瀏南村的老宣就是其中的一戶。“外來承租戶不僅給我們的租金低,有時還拖欠我們幾年的租金,現在國家農業政策好了,我們要是把承包地流轉到村集體,流轉費還要高”老宣說。雙方間往往因承包地流轉費問題發生糾紛。“他們當時簽訂協議時,協議內容簡單,權利義務約定不明確,導致雙方各執一詞,也給法院處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太倉法院副院長張紅烈說。像老宣這樣的情況,近年來呈現多發態勢,其中2012年農地流轉糾紛數量達到159件,給當地農村穩定和農業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針對這種形勢,太倉法院成立了專題調研組,深入主管部門、各鎮區和部分村莊實地了解情況,并對近年來審理的案件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對策建議。“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多發,是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合作農場過程中發生的,牽涉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矛盾容易激化,如何有效化解這些矛盾,值得深入思考。”太倉法院院長趙新華說。對此,太倉法院充分利用調研成果,制定了妥善化解農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指導性文件,確立了“兼顧政策法律適用”、“調解優先”等案件審理的基本原則,并與市委農工辦、各鎮區政府和村委會健全了涉案糾紛多元化的解決機制。像老宣這類糾紛,經過法院、鎮政府和村委會“多管齊下”,最終促成了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外來租戶按照約定全部騰退了承包地。如今,老宣家的承包地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濱江土地股份合作社,走上了集約經營之路。
服務德企發展 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太倉被譽為“中國德企之鄉”,先后獲得中德企業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等美譽,集聚了寶適、海瑞恩、埃馬克、克朗斯等200多家世界知名德資企業,形成了以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太倉經濟發展中的一張亮麗名片。記者走入太倉,對其原因進行了一番探究,發現是與當地良好的司法環境密不可分的。
作為園區第二家進駐的德企,托克斯是世界知名的沖壓設備生產企業,員工僅200多人,創造的年產值卻高達兩億多元。“三個點”凹槽商標是托克斯引以為豪的拳頭產品。2012年,該公司發現與其生產同類產品的蘇州施米特機械有限公司使用了類似三個點的標識。隨后,該公司向工商部門進行了舉報。蘇州市工商局調查后認定,施米特公司行為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并對該公司進行了行政處罰。
隨后托克斯公司將施密特公司訴至法院要求民事賠償。承辦法官在審理中發現,被告在其產品中確實使用了與原告注冊商標相似的標識,不能排除仿冒的嫌疑。而原告本身對商標的使用亦不規范,申請的平面商標卻立體使用,不符合商標法的適用要求,亦存在一定的瑕疵。為了快速解決雙方的糾紛,法官對原被告組織了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也及時按照約定履行了經濟補償金。“真沒想到,這個案件在一個月內就解決了,法院的辦案效率真是太高了”法定代表人奧根•瑞普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之所以辦案速度這么快,這取決于太倉法院建立的“快立案、快審理、快結案”的涉德資企業審理綠色通道,以及嚴格的審限跟蹤制度,并且強化了庭長的督促職能。
“定期參加歐商會,也是太倉法院加強與德企聯系的有效平臺,一方面我們可以將審理中遇到的問題提示給德企;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德企的法律需求”,民三庭原庭長李勇說。去年,太倉法院在了解到德企在商標權保護不足的問題,專門組織力量對涉德企案件進行分析調研,并發送了中、德雙語的司法建議,受到了德企的一致好評。“下一步法院打算聘請蘇州大學教授和太倉知識產權委員會委員,成立商業秘密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德企有關商業秘密方面的困惑提高咨詢解答。”趙新華表示。通過上述“組合拳”,近兩年,涉德企知識產權案件更是實現了“零訴訟”。“在太倉投資,我們放心!”首家在太倉投資設廠的全球著名彈簧生產企業克恩-里伯斯公司總裁斯坦姆說。
組建社區法官 促進新型社區和諧
老王和老李是太倉浮橋鎮新城花園社區多年的鄰居,老王住三樓,老李住一樓。最近,兩家近鄰鬧得很不愉快,且矛盾越積越深。原來,2013年10月的一天,老王發現自家被“水漫金山”,地板、家具等被污水浸泡,損失嚴重,隨即聯系物業排查漏水原因,查來查去竟發現問題出在一樓老李家,原因是老李三年前改造了排水管道一樓段的走向,導致改造處阻塞,樓上污水無法下排進而倒流進入三樓老王家,遂發生了上面的事情。后經物業、居委會多次調解,均無果而終。無奈之下,老王訴至太倉法院。
案件受理后,考慮到鄰里糾紛的特殊性和方便當事人訴訟,社區駐點法官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的糾紛,多次前往社區調查走訪、實地勘察,充當起了居委會“大媽”的角色,并邀雙方當事人到社區法官工作室,詳細了解老王的損失、耐心傾聽老李的意見,并不斷從維系鄰里關系、法律精神原則等方面多次組織調解。最終,在社區法官不懈的努力下,原本調解無望的案件峰回路轉,老王表示“愿意再做些讓步,最少要被告賠償12000元”,老李也積極回應“那就12000元吧……”,并當場進行了履行,雙方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各地普遍建設了眾多大型安置社區,農民集中居住率不斷提高。以太倉為例,農民集中居住率達到63%。“農民實行集中居住后,由于身份、生產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新變化,像老王和老李之間的這類糾紛呈現多發態勢,如何及時有效化解,對社區法治化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趙新華說。去年,太倉法院在實地走訪社區,了解到群眾的需求后,決定開展“當好社區法官,建好社區法庭”活動,成立了以青年法官為主體的社區法官隊伍,并在部分大型安置社區設立了6個社區法官工作室,制定了具體工作規范。同時,為了更加密切與社區群眾的聯系,及時掌握群眾的司法需求,搭建了社區法官與大學生村官的結對共建平臺,建立了QQ群,方便彼此間溝通交流。“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直接和法官聯系,不僅及時解決了群眾的矛盾,也提高了自身的法律運用能力”,浮橋社區大學生村官顧偉杰說。
近期,針對大學生村官收集到的社區群眾對司法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程序不了解的問題,太倉法院社區法官經過精心準備,在浮橋鎮新城花園舉辦了一場“典型道賠案件解析”宣講活動,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詳細介紹了事故處理的全過程以及運用的法律知識,并解答了群眾遇到的相關法律問題,提高了社區群眾的參與度。“用這種鮮活的方式普法,更容易讓群眾接受,對提高我們社區人民調解員調解能力也很多幫助”,新城花園社區書記張鋒說。
社區法官運行一年以來,幫助社區解決相鄰、繼承、贍養、分家析產等鄰里和家庭矛盾糾紛110余起,舉辦專題法律講座8場次,受益群眾1800余人,有力促進了社區的和諧穩定。“通過社區法官運行的效果來看,一方面有利于將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促進社區法治化治理;另一方面,對我們青年社區法官也是一種鍛煉,提高了他們的群眾工作能力”,趙新華說,“我們還將繼續推進這項制度,積極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更多享受到司法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