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祥:增強群眾感情 踐行司法為民
作者:黃順祥 發布時間:2014-04-24 瀏覽次數:1057
群眾路線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線,基層法院處在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第一線,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貫穿于司法工作的全過程,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才能為審判事業奠定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讓法院工作最大限度獲得理解和擁護,才能真正實現司法為民。
司法便民要有實招。基層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為緊密,因此必須深入基層一線,以最便捷的法律服務贏得民心、樹立公信:一是延時服務讓群眾更省事。推行“8小時開外制”,法院窗口部門要結合各地群眾打官司的實際情況,合理實施早、中、晚加班制度,為無法在工作時間到庭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推行“5+2”工作制,審判業務部門要直面現狀,內挖潛力,積極主動克服法院面臨的案多人少矛盾,縮短辦案周期,提升審判效率,方便無法在工作日參加庭審的當事人有時間參加庭審。二是網絡服務讓群眾更省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功能,開通網上訴訟服務中心,提供立案預審、案件查詢等服務,打造更為便捷的訴訟環境;開通遠程視頻庭審,在線進行調解或開庭,減少當事人奔波之苦;開通網絡庭審直播,對庭審情況進行全程直播,讓當事人足不出戶便可了解關注案件審理進展。三是特色服務讓群眾更省心。針對機動車責任事故民事賠償案件較多的現象,打造更為便捷的專業巡回法庭,將法律服務送到事故糾紛處理現場;針對轄區內湖蕩密布的現象,成立“漁家法庭”,將法律服務送到船頭;針對農村偏遠地區小額訴訟較多的現象,成立“車載法庭”,將法律服務送到村頭。
司法利民要有實益。執法辦案是人民法院發展的硬道理,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只有精心排解民憂,群眾才能信服法院。因此,我院要求干警嚴把“三關”,為群眾送去最實在的法律服務:一是狠抓案件質量關。建立流程管理機制,對案件審理進行全程跟蹤,堅持每月一通報、每季一考評;建立質量評查機制,院領導帶頭參與評查,堅持每案必查、一案一表;建立案件回訪機制,審管部門隨機對案件當事人進行回訪,定期通報回訪結果。二是狠抓判后答疑關。當事人對主審法官的判后答疑不滿意的,先由庭長進行答疑;對庭長的答復不滿意的,由分管副院長進行答疑。特別是對敗訴的當事人,認真解答裁判文書中認定事實、證據、裁判理由、法律規定等方面存在的疑問,詳細說明裁判的事實和法律依據,幫助當事人正確理解法院裁判。三是狠抓強制執行關。對資產難處置的倒閉企業被執行人,對其資產變“等買”為“促賣”,使其閑置資產實現“騰籠換鳳”;以強制騰讓類、排除妨礙類等案件為突破口,對執行難度大、對抗性強的案件依法強制執行,重拳打擊歪風邪氣;對有履行能力而規避執行的被執行人,采取媒體曝光、懸賞舉報、強制審計乃至追究刑責的方式敦促其履行義務。
司法惠民要有實效。法院在以正當訴訟程序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更要思百姓之所愿,念民生之疾苦。因此,我院要求干警在案件之外為群眾送去最優質的法律服務。一是充分發揮普法宣傳作用。開通官方網站和微博,及時傳遞法治資訊,力求以新鮮的信息引導人;加強與本地媒體的溝通,瞄準社會熱點發布法院動態,力求以鮮明的法律教育人;編印普法案例選,免費贈送給學校、企業、社區,力求以鮮活的案例感染人。二是充分發揮女法官作用。成立“艷陽天女法官工作室”,通過“兩個法庭、一個講堂、一個工作室、一條熱線”為女性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組織女法官走進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為在校學生提供法律服務;組織女法官走進困難家庭成為法官媽媽,為貧困女童提供生活幫助。三是充分發揮司法救助作用。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依法實行緩、減、免交訴訟費用;對涉及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群體性訴訟糾紛等案件,及時開辟綠色通道;對無法受償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受害人等困難群體,及時發放執行救助專項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