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做得精彩-記省級青年文明號清河區法院辦公室
作者:朱桂前 發布時間:2007-04-11 瀏覽次數:3347
在這里聽不到莊嚴國徽下的法槌聲,只有頻繁的上傳下達、各種事情的咨詢電話聲;在這里看不到執行一線的劍影刀光,只有無數個酷暑嚴寒趕寫材料的挑燈夜戰。這是一個怎樣的集體?原來,這是個平均年齡僅27歲、充滿著蓬勃朝氣的年輕集體;這也是近3年中已獲得6項省級榮譽、13項市區級榮譽的先進集體;這更是全市法院系統、全省法院系統辦公室中被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的唯一集體。他們的事跡受到了省、市、區三級法院領導的關心和關注,而當筆者走進這一集體采訪時,也被他們忙碌的身影所深深地震撼著!
領導決策的好參謀
“身在兵位、胸為帥謀”這是對辦公室人員的素質要求。周玉美,辦公室主任助理(負責工作),畢業于西安政法學院,31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的信條。不管是擔任秘書期間,還是負責辦公室工作后,她都堅持每天早來晚走,謙虛謹慎,工作不虛假,不浮夸,總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她以熱情周到的服務、細致入微的安排,贏得了來訪客人及各級領導的稱贊。
作為辦公室的負責人,與領導打交道多,怎么充分發揮參謀助手的作用,為黨組分憂解難,是她潛心研究的課題。在工作中她首先努力做到分憂不越權,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明確職責,擺正位置,充分發揮自身功能作用,想方設法讓參謀服務的質量更高一點,為領導分憂,減輕其工作負擔,讓領導集中精力去想大事、抓大事、辦大事。2006年一二季度該院的信息工作在全市法院排名靠后,周玉美立即向分管院長趙文提出了“建立1人專職寫,16個部門都有責任人的信息工作網絡”意見,很快該建議得到院長辦公會的一致通過。她通過召開信息員工作會議、調整信息報送任務等措施,使該院第三、四季度信息工作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一,共被省級采用信息16期,市級采用28期,創下了建院以來的歷史最高。
文字工作的主力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今中外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要經過精心構思,反復琢磨,苦心推敲,其中的甘苦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作為院辦秘書的劉江洲,今年27歲,由于學習的是法律專業,一直夢想著能手執法槌,身坐法庭,做一名法官。可偏偏從2001年出大學校門進法院的第一天就去了法院辦公室報到,直到今天依然在從事文字這個難啃的“骨頭”工作。當問及他是否后悔?他淺淺的一笑,說道:“法院的哪項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啊!我雖然沒有在審判一線為民辦案,可我經常用手中的筆書寫領導的講話、法官的風采、大案的追蹤,我一樣是在從事法院工作,因此,再苦我也覺得很快樂!”
服務審判的強助手
在大數人的眼中,后勤部門應該是被動服務多、主動服務少,按慣例辦事多、創新服務少。法院辦公室當然也不例外,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為此,該院辦公室提出,要變被動為主動,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按照“全天候、無縫隙、零失誤”的要求,只要是為審判服務的,不管是急事、難事、瑣事、棘手事,都認真承擔起來,自覺做到難事不推、急事不緩、瑣事不煩。
“根據檔案管理方面的要求,一般檔案在3萬冊的就可以配2人,可我們這里13萬冊的檔案只配了一個檔案員。我們要盡可能壓縮后勤人員,讓更多的人充實到審判一線。”該院袁開鋒院長如是說。汪麗麗算是青年文明號里“最老”的了,今年32歲,從1995年到現在,她在清河法院檔案室整整工作了12年。當問及她十年來有什么成績?她微笑著說,我覺得我什么成績也沒有,我每天只是干我自己的本職工作,這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十年如一日面對的成千上萬本的卷宗,迎接著數十萬次的調卷歸檔,應該是枯燥得可以讓“彌勒佛”都變成冷臉,可她卻始終保持著微笑對待院里院外前來查檔的所有人,讓這個法院的對外窗口“四季如春”。
感動太多了,史瑞凱一人承擔了院里100多臺電腦的維護、大小會議的布置、攝像照相;孫莉每天收文、發文、印章使用與管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清河法院辦公室正是有了這樣一群風華正茂、甘于付出的年輕有為隊伍,才使辦公室這個大家都不愿坐的冷板凳熱了起來,相信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將做的更好、走的更穩,向著全國青年文明號大踏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