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鹽城訊:如何使法律的外在強制性和文化的內在滲透性有機結合,更好地為建設新農村與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這是濱海法院大套法庭新一任庭長李運仁和全庭同志思考的新課題。他們在探索實踐的同時,組織專門班子,開展專題調研,把目標定位在爭創全國一流的優秀人民法庭這一高度上。他們在已經開展的法庭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時期法庭文化建設之路,以實現五個方面的突破,力爭把法庭的工作推向更高的境界。

1、在外部形象上求突破。打造新時期法庭外部形象,美化和保持法庭環境,規范法官的行為和儀表,讓每一個到大套法庭來的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大套法庭的先進文明。在服務濱海經濟扶持弱勢群體的審判實踐中,必須秉持這樣的職業信念,即時刻把群眾和企業對法律的求助作為最靈敏的服務信息,時刻把踐行為民、便民、護民的措施作為最根本的職責。年內計劃通過隨機抽案的方式,回訪三十起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并采取向當事人隨案發送信函,以閉卷不留名的方法,了解當事人對大套法庭辦案效率、作風、廉潔情況等方面的反映。

2、在審判質效上求突破。加大調解力度,確保無一件發改案件,無一件來信來訪案件。以調解作為審理結案的基本方法,力爭調解率達到80%以上,必須判決的案件分別由主審人和庭長做敗訴方的思想工作,講明判決的道理的依據。繼續以摩托合議庭庭前調解、快速裁決為根本,庭長經常警示法官審理期限,確保平均辦案周期在25天以內,卷宗按時歸檔,以最快的辦案效率、最有效的處理辦法為群眾和政府排憂解難。

3、在服務理念上求突破。根據庭區的特點,該庭提出以多辦案的方式為庭區經濟發展服務,確保全庭結案一千件以上,全年積存案件不超過5件,確保結案達到99.5%。在具體操作中將根據每位法官的特點交辦相應案件來服務庭區經濟發展。為加快發展服務,計劃開展走訪十家私營企業活動,調查研究當前困擾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及法院為私營企業服務的途徑。繼續利用摩托合議庭快捷、簡便特點,組織審判人員深入鄉村進行巡回審理,并到農村集市重點就坑農害農、農業合同、農民負擔等問題進行法律咨詢和服務。對贍養、坑農、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將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如調解不成,有條件的案件必須就地開庭,當庭宣判。

4、在隊伍建設上求突破。提倡和督促法官自身進行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教育,弘揚團隊精神。確保無一干警違法違紀事件發生。重點抓好三項教育,一是開展權力歸屬教育,使大家認識到司法權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是權力的所有者,審判工作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二是開展優良傳統教育,堅持司法為民與發揚優良傳統相統一,形成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等優良傳統;三是開展情感教育,要求干警進行換位思考,引導干警克服特權思想、衙門作風,努力克服冷、硬、橫、推現象。

5、在調研方面求突破。今年該庭大膽提出力爭在全國性刊物發表兩篇調研文章,省級刊物發表四篇。為此,該庭專門明確一名文字功底較好的同志專項負責調研工作。為了推動調研工作,該庭實行獎勵制度,除院里給予的雙稿酬外,法庭還將對取得調研成果的同志進行重獎,這在全院基層法庭里是第一家,必將充分調動大家調研的積極性,使全庭同志形成人人動手進行調研的良好氛圍,使得調研工作和審判工作之間形成有益的互相促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