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心
作者:胡根平 發布時間:2007-04-05 瀏覽次數:2550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母親。她用她那非凡的慈母之心,對我無私的呵護和關愛,扶我走路,教我做人,使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了今天。
母親的文化程度不高,用她的話講,也就是“掃盲班”畢業。也許她嘗盡了沒有知識的苦頭,所以在我的學生時代,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考上大學。高考的落榜對母親的打擊很大,但她始終沒有責怪我一句,為了讓我散心,她決定帶上我和妹妹去旅游。那時旅游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件新鮮事,盡管家里經濟很困難,母親還是硬擠出錢帶我們出去了。南京、無錫、蘇州,那時對我來說是久已向往的地方,母親都帶著我們去了。為了省下捉襟見肘的旅費,白天我們吃的是從家里帶出來的煎餅,晚上就睡在公園或車站候車室的長椅上。我們睡覺時,母親就倚著行李在一旁打個盹。旅游歸來(如果那也能稱得上是旅游的話)母親著實瘦了一圈。許多年后,那次旅游所看到的景點被我逐漸淡忘了,只有母親那無私博大的母愛在我心中越積越沉。
進入法院工作后,為了彌補母親的缺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拼命地學習,最終獲得到了自學本科的文憑。母親當然高興。在我接到吉林大學法律碩士的入學通知書時,母親哭了,我知道是因為我經過努力而最終圓了她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真正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夢,她流出的是喜淚。每次去學校學習,母親總是要親自送我到火車站,她說這個過程對她來講是最幸福的。每當列車即將駛出徐州的時候,她總要給我打電話,在叮嚀我照顧好自己的同時,總是要囑托我在學校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不能浪費國家的錢而荒廢自己的學業。其實母親本可以面對面地囑咐,我想她之所以換種方式,是希望我能記住她的教誨。她的拳拳之心激勵我在學校學習的日子里,幾乎不舍得落下一堂課,并以較好的成績通過所有學科的考試及最后的論文答辯。
母親常告誡我:吃人家的東西嘴短,拿人家的東西手短。我最啟蒙的廉政教育應該來自我的母親。記得我剛做法官時,偶爾將單位發放的物品拿回家,母親總要反復地“審問”我,生怕我接了別人不該接的東西。一次,對門鄰居的一位遠房親戚就一些法律上的問題向我咨詢、尋求幫助。我送給他一些法律的書籍。幾次的來往,那位親戚自覺過意不去,帶了一堆禮物送到我家,被母親堅決回絕了。幾天后,那位親戚從鄉下騎車花了兩小時拖來二袋大米,母親不忍心讓他再費勁運回去,只好收下。當天母親花了三百元錢買了一件新款的羽絨服執意托鄰居給人家送了過去。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我影響很大,她有一顆對子女的眷眷之心。她用自己的行動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干干凈凈的人、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法官。
一天的工作勞累,回到家里身心俱疲,有時不免要給母親發泄一番,但我從來得不到母親嘴上的“憐憫”,相反總是批評。母親曾是煤炭部的勞模,她總愛用她所在那個激情的年代里,如何為工作風餐露宿、如何巾幗不讓須眉,如何與他人比干勁、比奉獻等事例來開導我,以喚起我對自己當今工作的珍惜和滿足。我知道母親沒有從事過腦力勞動,她未必知道腦力與體力勞動的區別,但我明白母親是在有意磨練我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培養我樂觀向上的人生品質。其實母親一直在為此心疼我,這幾年總是在變著花樣給我補給營養,早上從來不愿提前一分鐘把我叫醒。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免滋生一些困惑和膽怯,但我總能記得母親的形象比喻:人生如走路,有平也有坎,在遇到石頭的時候,也許能被它絆倒,但你把石頭當作墊腳石,也許步子邁得更大。母親的殷殷之心,時時刻刻在感召我,讓我學會坦然而從容地面對工作中的得與失。
往事悠悠,歲月悠悠,無論何時何地,在逆境中,第一個雪中送炭的是母親;在順境中,第一個教我居安思危的也是母親。母愛之心既溫柔又神奇,既無私又偉大,她賜予我敢于攀登的天性、賦予我勇往直前的毅力,更教會我如何在當今喧囂浮躁的社會里如何做好我自己。
母親,感謝有你!